如何解决全球性问题摘要:金融和资本市场都是典型的有信息缺口的市场体系,他们的运行离不开适当的宏观调控。
人们的一个共识是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合理的宏观调控,使投资者能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估算投资的可能性及做出合理的决定。
全球环境问题的“公共性”决定了他们的解决需要多边的联合行动,需要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全球协调和规划,这就是“全球治理”。
关键词:全球性问题、老年化、经济、环境问题所谓全球性问题,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诸如:战争与和平、南北关系、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信仰危机等。
这些问题包括以下特征:第一,全球性。
第二,综合性。
第三,挑战性。
鉴定是否为全球性问题的3个条件:一、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共同存在的问题;二、这个问题不解决,会严重妨碍全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三、解决此问题的途径,需要世界各国协作,全人类努力才行。
在谈我们面临的挑战之前,我想先谈谈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现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存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令人吃惊的现象是用GNP来衡量一个国家,这其中就包含人口老龄化问题。
你或许会问,人口老龄化又怎样?我看到我自己越来越老了,老有什么错吗?其实人口老龄化很正常,但问题是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并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这个问题在欧洲尤其严重。
大多数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没有足够的移民来代替逐渐变老的年轻人。
日本也明显地存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美国也是一样,在战后的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们现在已经变老了,但因为美国相对开放一些,吸引了很多海外移民,所以老龄化的问题相对来说不太严重。
如果中国的人口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二、三十年后也将遇到老龄化的问题。
该问题之所以严重在于提供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的机制还不健全。
比如说在欧洲,人们在55-60岁的时候退休。
退休金主要来源于税收体制,但是很多人在还没有攒够钱的情况下就退休了,况且,医学的进步使得人们越来越长寿,这对于年轻人负担很重,难以承担。
这是非常难以解决的一个财政方面的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许要花上40 - 60年。
所以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比美国要好一些。
我们要建立一个能够负担的起的财政制度,减少年轻人不必要的负担,以使人们可以较为理智、现实地做出是否退休的决定。
我下面谈一谈在全球化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我想简要地谈一下市场、信息、和调控,我知道中国对于这些话题很感兴趣,因为中国正在建立金融资本市场,金融和资本市场都是典型的有信息缺口的市场体系,他们的运行离不开适当的宏观调控。
人们的一个共识是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合理的宏观调控,使投资者能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估算投资的可能性及做出合理的决定。
这对于很多国家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而且对于全球经济也是如此,因为全球市场在信息方面也还很不成熟,这方面的薄弱有时对全球性经济产生致命问题。
所以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加强调控,增加透明度,我们应该创造具有良好商业氛围的环境。
那在全球化过程中,谁是赢家,谁是输家?我想我同意一个经济学的同事的观点。
人们的答案或许都不完全错误,也不完全正确,我们只能说全球化进程或者贸易会对每一个人带来长远的好处。
我的同事今年89岁,他在今年夏天写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论文,题目很长,在论文里他用了很简单的模型说明:全球化在不断地使一个国家更开放的同时,在某些情况下也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永远的损失。
他引用了美国的一个争论作为例子。
在美国,人们已经接受了失去制造业工作的现实,尤其是那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虽然这个转变过程比较艰难,但与美国相比,由于一些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他们或许更有从事制造业的优势。
但无论美国人民还是政府官员都没想过会失去那些高科技的工作,因为这被认为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我的同事提出了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即当一个国家在某些方面有一些优势,比如美国在高科技方面是有优势的,但如果其他国家的生产力提高了,人力资源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就很可能会导致发达国家的人们收入减少,这种情况并非已成定局,但也不是暂时的现象。
在全球化进程和有关政治问题的讨论中,我们所有的国家都应该认识到短期和中期的效果是什么,在这一点上,各国出台的政策有很重要的意义。
其实发展IT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使得原本被束缚的人才资源能够自由地流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竞争力。
在这一点上,印度的IT业就是首例,完全可以被写入教科书中。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赫里曼四十年前写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Exit, V oice and Loyalty”。
书名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exit”,“voice”和“loyalty”是他精心选择的三个词来说明我们的社会和经济是怎样运行的。
“Exit”就是指市场,因为人们是用脚到处行走观察买东西,他们到处了解商品的种类以及价格,然后决定或买或不买。
通常人们是在看过商品的价格和不停地挑选之后,才会做出选择。
所以“exit”代表市场。
那么“voice”指的是什么呢?“voice”指的是政府的政治职能。
我们争辩、讨论,最后就某项迫切的问题做出集体的决定。
我们不会用市场来决定一些诸如国防和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会在一个更加广泛的领域里运用。
所以,“出口和声音”是指市场,政治,以及政府。
“Loyalty”在书里的意思是机构,是人们由于某种需要或做好某项事业而与此产生联系。
因为市场并不能代替人们所要做的一切事情,不管是机构还是政府,商业性的还是非营利的,教堂或是文化组织,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存在。
赫里曼所做的就是找了三个不同的词,描述了社会中不同的组织形式,资源的开发,劳动力的雇佣,法律的通过,政策的制定,公共投资和公共产品制造等等。
赫里曼的观点在于这三个机制并非互相抵触而是互相补充的。
他们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适用的范围也各不相同,有的国家强调市场,不太强调宏观调控,这也没什么,因为本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
我们绝对不能置市场机制于不顾,否则就会带来效率低下、劳动力缺乏等严重后果。
另一方面,阿克洛夫、斯蒂格利兹和我始于35年前的研究揭示了如果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和信息就会出现不调和的现象,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且社会中的很多现象都例证了这一点,如金融市场的建立就存在着宏观调控和市场的不协调。
全球经济中最关键的挑战之一就是市场的发展远远快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机构的发展,也就是说政府职能作用在全球经济中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
如果你把一个发达国家的政府结构和它的经济,以及全球经济稍作比较,你就会发现反对全球化的人士对政府结构的看法不无道理,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
现在世界上有一些重要的国际性组织,像以前的关贸总协定即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自二战结束以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世贸组织一直在打破壁垒、促进贸易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很多机遇。
世贸组织就是要提倡各国彼此之间的开放,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另一个国际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受到指责,但它的作用也比较重要。
还有联合国、世界银行。
一些国家组成的组织,其职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的作用。
但如果我们再仔细想想,这些国际性的组织是否真的能满足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的需要呢?实事求是的说这些国际机构或许是很重要、必不可少的,但有了这些还不够。
欧洲一体化的试验之所以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欧洲是现在世界上唯一真正建立了这些机构的地方。
全球经济或许会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有着潜在危险的地方,是带有破坏性的,尤其当短期内市场走向不正确时。
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对的。
全球经济现在就像是一辆刹车失灵的轿车。
当然如果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子或许是不需要刹车的,只需控制好方向。
但有时候,刹车是必要的,而我们现在没有。
所以我认为我们下一代或两代人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建立这些国际性的机构。
最后我想讲一点,这也是最应该关注的一点。
在全球60亿人中有20亿人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如果他们悲观、失望,如果他们早晨起床的时候有理由认为他们的后代不会过上比他们更好的生活,如果他们对全球经济不满、表示怀疑,如果存在恐怖主义,我不是说他们会同情恐怖主义,但恐怖主义会在这些产生悲观和失望的地方立足。
现在世界上就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经济发展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进行激烈的争论。
虽然这场争论还没有最终的结果,但人们普遍认为,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很好的政府结构,在于这些国家本身的问题。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意必须从内部着手来解决这些政府的问题,例如腐败,缺乏激励与创新的问题等等。
另一方面,一些走上正轨、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应该尽力扶持那些国家。
没有什么比加快那些欠发达国家的发展更重要的事情了,在这件事情上,发达国家和发展较快的国家都责无旁贷。
环境问题也成为了全球性问题。
该阶段主要由于人口剧增,需求不断膨胀,各国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大力发展煤炭、冶金、石油化工、汽车、核能等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形成了从陆地到海洋、从大气到河流、从城市到乡村的全方位全球化的环境公害。
温室效应、酸雨、化学品污染与废弃物越境转移已经成为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在目前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全球环境问题的“公共性”决定了他们的解决需要多边的联合行动,需要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全球协调和规划,这就是“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以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合作的动力,它可以绕过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安全观,利益观在解决其全球环境问题上所设置的障碍,通过全球治理所体现的多元化于分散化和跨国联系网络的密集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国际机制;第二、主权国家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环境问题;第三、重视跨国公司在解决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环境问题中的提出技术标准、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等方面作用;第四,加强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在解决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全球治理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所以对全球治理的前景不能抱过分乐观的态度。
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各民族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极不平等的地位严重制约着全球治理目标的实现。
富国与穷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也极不相同,它们在全球治理的价值目标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二是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冷战结束后它加紧奉行单边主义的国际战略,对公正而有效的全球治理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三是目前已有的国际治理规制一方面还远远不尽完善,另一方面也缺乏必要的权威性。
四是全球治理的三类主体都没有足够的普遍性权威,用以调节和约束各种国际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