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期期中测试卷 新人教版

(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期期中测试卷 新人教版

期中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元勋.(xūn)小楷.(kǎi)鲜.为人知(xiān)B.愧怍.(zuò) 诘.问(jié) 气冲斗.牛(dòu)C.狂澜.(lán) 浊.流(zhuó) 锲.而不舍(qì)D.哽.咽(ɡěnɡ) 嗥.鸣(háo) 仰之弥.高(mí)【解析】A项,“鲜为人知”中的“鲜”应读xiǎn;B项,“气冲斗牛”中的“斗”应读dǒu;C项,“锲而不舍”中的“锲”应读qiè。

2.阅读下列语段,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3分)他从唐诗下手,目不kuī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尽心血。

杜甫晚年,shū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

他是无xiá及此……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xiāo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bì”。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张三每天上网玩游戏,玩得甚至连饭都忘了吃,真是鞠躬尽瘁....啊。

B.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C.自然灾害是异常恐怖的,光鲜为人知....的汶川地震就给我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D.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共青团组织了,真是一拍即合....,我郑重其事地将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我对这次考试充满了信心,”他对我说,“因为我准备得很充分。

”B.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C.参加会议的有编辑、记者、作家、和教师。

D.“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B.山谷里回荡着我们欢乐的笑容和歌声。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毁。

D.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6.下面情境中,小晨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C )(2分)【情境】小晨和小鹏约好周末一同去科技馆参观。

小晨去小鹏家找他,小鹏的奶奶开了门。

A.我要找一下小鹏,我和他去科技馆参观。

B.您是谁啊?小鹏在家吗?我找他有事。

C.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小晨,我和小鹏约好去科技馆,他在家吗?D.您好!我想找小鹏去科技馆,你让他马上出来。

7.古诗文默写。

(6分)(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逢入京使》中写诗人由于行程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表现军中艰苦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8.综合性学习。

(7分)七(2)班学生学习了《老王》这篇课文后,开展了以“关爱弱者”为主题的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下面的情节,填空。

他从破败的农村来到城里以拉洋车为生。

有一天,他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

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

他在兵营里只好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汗水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

选段出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文中的他是指祥子。

(3分)(2)如果祥子是我们身边的一位不幸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渡过难关?(2分)示例:①号召同学们捐钱为他买一辆车。

__②政府为他提供一个打工的地方。

(3)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做好事反而遭诬陷的现象,比如救助被撞倒的老人,却被家人认为是撞人者。

因此就出现了“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2分) 示例:我认为“见危不扶”、“见死不救”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等优良传统,面对弱者,我们就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营造一个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

二、阅读理解(44分)(一)农家望晴(4分)唐·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9.第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10.《农家望晴》一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二)(13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乙】吕蒙入吴,王①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②,与我言论世诈③兴亡之事,日月广明④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⑤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王:指孙权。

②伏羲、文王、周公:伏羲、文王,古代有名的贤德君王。

周公,西周辅佐周王的贤臣。

③世诈:指国运。

④日月广明:指天地宇宙。

⑤政:只,仅仅。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B.但.当涉猎(但:只,只是)C.以《易》为宗.(宗:主要的)D.莫不穷.精极妙(穷:少)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

(或:吕蒙借口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

)(2)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在座的人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13.(湖南湘潭中考)甲文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4分)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的变化。

(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

) 14.乙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

【参考译文】吕蒙来到吴国,孙权劝他好好研究学问。

于是他就博览群书,并以《易经》为主。

常在孙权身边谈经论道,喝得酩酊大醉,一日,他在睡梦中忽然背诵《易经》一部,一会儿惊醒起来。

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儿。

吕蒙说:“我在梦中见到了伏羲、文王和周公,他们跟我谈论国家兴亡之事,天地宇宙之理,观点无不精辟绝妙;他们可不是说得很深奥,仅仅只是背诵原文而已。

”在座的众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诵《易经》这件事了。

(三)在国外唱《我的祖国》(14分)叶公觉①我的儿子本是一位新生代的骄子,他热衷于港台歌星们演唱的歌曲,对我来说这些歌曲旋律夸张别扭,一点也不好听,有的甚至像说话一样,毫无音乐性,但儿子喜欢,我一向对他喜爱的歌不以为然。

②自从儿子出国以后,我发现他的爱好有了改变。

从他发来的电子邮件中知道,他开始喜爱中国的山水画,常从网上下载反映祖国风貌的画片,而且也喜欢起一些老歌来,其中一首就是《我的祖国》。

儿子在电子邮件中高兴地告诉我,他如今是每天口不离这首歌,越唱越觉得祖国家乡的可爱。

③我从小学时代起,就唱“一条大河波浪宽”,但当初注重的是歌声的优美、旋律的舒展,对于歌词所描写的祖国的形象反而没有注意,大概因为一直生活在很小的生活范围内,对祖国的含意缺乏深切的理解吧?而今我的儿子在异国他乡歌唱《我的祖国》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感受。

④我和《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先生有过一面之缘,那年他来我所居城市采风,我陪同他,与他同行的还有石祥、凯传。

后来他还给我写过信,用毛笔写的,很潇洒的笔迹,我至今珍藏着。

他待人很热情真诚。

是他给电影《上甘岭》写的插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美景,仿佛就是描写的我的家乡江南风光。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写出了中国人民既好客又嫉恶如仇的民族性格。

这首歌传唱几十年不衰,总是有它的道理的。

如今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我的一向不爱好老歌的儿子,也热爱起这首老歌来,可见它的魅力非凡。

⑤后来我也有机会去国外小住,在别人的国家里,语言又不能相通,每天除了看看华语电视外,只能读中文书聊解寂寞。

有时也哼唱起《我的祖国》这首歌来。

⑥有一次华人聚会,会后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其中第一个节目就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唱的《我的祖国》,那身穿鲜艳丝绸中国服装的女留学生一开口就像郭兰英当年唱的那样声情并茂:“一条大河波浪宽……”台下的人们似乎迫不及待地附和着唱起来:“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的声音颤抖着也跟唱起来:“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⑦歌声从台上的独唱渐渐变成了全场的合唱,在合唱声中,有鬓发斑白的老学者,有青春年华的留学生,有事业兴旺的企业家,有随夫留洋的伴读夫人,有侨居海外多年的侨界领袖,有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大家似乎忘了各自的身份,都以一个祖国的儿女的同样身份真心实意地唱着这首歌,因为我们有同一个祖国,我们是唱着《我的祖国》成长起来的,歌声中,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故乡,想起了美好祖国的山山水水,我发自内心地深情独白:祖国,我爱你!(选自《重庆晚报》)15.文章第①段先写儿子热衷于港台歌星们演唱的歌曲,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一方面引出下文内容;另一方面,与下文写儿子爱好有改变构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儿子的爱国之情。

16.“而今我的儿子在异国他乡歌唱《我的祖国》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感受。

”“更深一层的感受”是指由祖国的美丽、富饶、强大所生发出的爱国情感。

(2分) 17.结合上下文,说说“我的声音颤抖着也跟唱起来”一句中“颤抖”一词有何妙处。

(3分)“颤抖”表现了“我”在听到这首歌时,从心灵深处涌起的强烈的爱国之情,细腻而真切。

18.“歌声从台上的独唱渐渐变成了全场的合唱”,这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3分) 这首歌引起观众的共鸣,使这些海外游子唱出了发自内心的爱国之情。

19.结合文章,请你分析《我的祖国》传唱几十年不衰的原因。

(3分)①歌声的优美、旋律的舒展;②写出了家乡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中国人民既好客又疾恶如仇的民族性格;③能唱出祖国儿女的心声。

(四)成为一道光(13分)①上初二时,我们有了一个新体育老师,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像光一样跑起来!像光一样穿过去!”②大家都很崇拜体育老师,我却不喜欢体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