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环境与区域环境讲解

高中地理环境与区域环境讲解

地理环境与区域环境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区域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②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③具有一定的层次
④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区域的发展受当地当时的地理环境影响:
1.不同区域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故其发展特点、水平、方向等也有所不同。

2.同一区域因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会有所不同,故其发展特点、水平、方向等也会有所差异。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环境——农业、工业、交通、人口、科技……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对比:







主要
农作物
水稻(主)、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
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西部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交通水陆空等运输发达陆运发达
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城市沿河、海和铁路分布沿铁路分布
建筑墙体薄、敞开、屋顶较尖、楼间距

墙体厚、封闭、屋顶较平、楼间距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域发展——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开发早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利用和改造自然——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
的能力低下————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科技的进步使限制性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发展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利用和改造自然——船的使用扩大交通联系
的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克服土壤限制
近现代时期:粮仓地位被取代
工商业的发展——人口、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商品率低、生产规模小
水网稠密、耕地破碎
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RS)——“千里眼”
主要环节:
目标物——(物体反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遥感的应用:
(1)资源调查
(2)环境灾害监测
(3)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的延伸”——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例如:发生应急事件时,输入应急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系统会分析出两点间的最优路径,并计算出路径的长度以及经过的路线名称,从而为应急事件处置提供决策支持。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与3S关系
“3S”的关系
(1)联系: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2)区别:①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②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