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粉虱.

烟粉虱.



(4龄若虫): 蛹淡绿色 或黄色,长0.6~0.9 mm; 蛹壳边缘扁薄或自然下陷 无周缘蜡丝;胸气门和 尾气门外 常有蜡缘 饰,在胸 气门处呈 左右对称; 蛹背蜡丝有 无常随寄主 而异。
成虫体

雌虫体长0.91 ± 0.04 mm 翅展2.13 ± 0.06 mm; 雄虫体长0.85 ± 0.05 mm, 翅展1.81 ± 0.06 mm。 虫体淡黄白色到白色, 复眼红色,肾形, 单眼两个, 触角发达7节。翅白色无斑 点,被有蜡粉。 前翅有二条翅脉, 第一条脉不分叉,(前翅脉 一条不分叉) 停息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 足3对, 跗节2节,爪2个。
• 它严重为害瓜类、番茄、辣椒、茄子、豆类、 • 甘蓝及多种花卉。烟粉虱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爆发 • 成灾,造成大田和温室作物的严重损失,已成为 蔬菜生产中的严重问题。寄主范围有74科500种以 上。 • 烟粉虱以口针刺入植物韧皮部取食。被害叶 片褪色、变黄、萎蔫,甚至死亡。它对不同植物 有不同的为害症状。在十字花科蔬菜受害,表现 为叶片萎缩、黄花、枯萎;根茎类的萝卜受害, 表现为颜色白花,无味,重量减轻;果菜类如番 茄受害,表现为果实不均匀生熟等。烟粉虱可在 30种作物上传播70种以上的病毒病,不同的生型 传播不同的病毒病。
1. 农业防治:

温室或棚室内,在栽培作物前要彻底杀 虫,严密把关,选用无虫苗,育苗前先彻 底消毒,防止将粉虱带入保护地内。结合 农事操作,随时去除植株下部衰老叶片。 种植粉虱不喜食的蔬菜,如芹菜、蒜黄等 较耐低温的蔬菜。在露地,换茬时要做好 清洁田园工作,在温室、大棚内,黄瓜、 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不要混栽,有 条件的可与芹菜、韭菜、蒜、蒜黄等间套 种,以防粉虱传播蔓延。


烟粉虱在高温的气候条件下易爆发。适宜的 温度范围宽,耐高温和低温的能力较强。发育适 宜温度范围在23~ 32℃,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 随温度、湿度和寄主有所变化,一般变动在16-38 天。 烟粉虱所传病毒基本为2个组的病毒:双生病 毒组和长线形病毒组。现已明确的传带病毒有番 茄黄叶卷病毒、番茄斑点病毒和两葫芦叶卷病毒, 莴苣黄病毒等。
2. 物理防治:

粉虱对黄色,特别是橙黄色有强 烈的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 成虫。方法是用纤维板或硬纸版用油 漆涂成橙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性油 (可用10号机油),每667m2,设置 30~40块,置于植株同等高度。7~10 d,黄色板粘满虫或色板粘性降低时再 重新涂油。
3. 生物防治:

丽蚜小蜂是烟粉虱的有效天敌,许多国家通过 释放该蜂,并配合使用高效、低毒、对天敌较安全 的杀虫剂,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大发生。在我国推 荐使用方法如下:在保护地番茄或黄瓜上,作物定 植后,即挂诱虫黄板监测,发现烟粉虱成虫后,每 天调查植株叶片,当平均每株有粉虱成虫0.5头左右 时,即可第一次放蜂,每隔7~10 d放蜂1次,连续放 3~5次,放蜂量以蜂虫比为3︰1为宜。放蜂的保护地 要求白天温度能达到20~35 ℃ ,


此外,在密闭的大棚内可用敌敌畏 等熏蒸剂按推荐剂量杀虫。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注意轮换使用 不同类型的农药,并要根据推荐浓度, 不要随意提高浓度,以免产生抗性和 抗性增长。同时还应注意与生物防治 措施的配合,尽量使用对天敌杀伤力 较小的选择性农药。


夜间温度不低于15℃,具有充足的光照。可 以在蜂处于蛹期时(也称黑蛹)时释放, 也可以在蜂羽化后直接释放成虫。如放黑 蛹,只要将蜂卡剪成小块置于植株上即可。 此外,释放中华草蛉、微小花蝽、东亚 小花蝽等捕食性天敌对烟粉虱也有一定的 控制作用。在美国、荷兰利用玫烟色拟青 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制剂防治烟粉 虱,美国环保局在推广使用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的GHA菌株防治烟粉虱。
4. 化学防治:

作物定植后,应定期检查,当虫口较高时(有的 地方,黄瓜上部叶片每叶50~60头成虫,番茄上部叶 片每叶5~10头成虫作为防治指标),要及时进行药 剂防治。每公顷可用99%敌死虫乳油(矿物油)1~2 kg,植物源杀虫剂6%绿浪(烟百素)、40%绿菜宝、 10%扑虱灵乳油、25%灭螨猛乳油、50%辛硫磷乳油 750 ml,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500 g,10%吡虫啉可 湿性粉剂375 g,20%灭扫利乳油375 ml,1.8%阿维菌 素乳油、2.5%天王星乳油、2.5%功夫乳油250 ml, 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80 g,加水750 L喷雾。
烟 粉 虱
主讲人:赛力克古丽
主要 内容
概述、分布与危害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概述 中文学名:烟粉虱 界:动物界 亚门:有颚亚门 亚纲:有翅亚纲 亚目:粉虱亚目 别称:小白蛾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同翅目 科:粉虱科


烟粉虱原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区,20 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贸 易往来,烟粉虱借助花卉及其他经济作 物的苗木迅速扩散,在世界各地广泛传 播并暴发成灾,现已成为美国、印度、 巴基斯坦、苏丹和以色列等国家农业生 产上的重要害虫。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在新疆大发生。形态特征卵
椭圆形,有小柄, 与叶面垂直,卵柄 通过产卵器插入叶 内,卵初产时淡黄 绿色,孵化前颜色 加深,呈琥珀色至 深褐色,但不变黑。 卵散产,在叶背分 布不规则。
若虫

(1~3龄): 椭圆形。1龄体 长约0.27 mm,宽0.14 mm, 有触角和足,能爬行,有体 毛16对,腹末端有1对明显的 刚毛,腹部平、背部微隆起, 淡绿色至黄色可透见2个黄 色点。一旦成功取食合适寄 主的汁液,就固定下来取食 直到成虫羽化。2、3龄体长 分别为0.36 mm和0.50 mm, 足和触角退化至仅1节,体 缘分泌蜡质,固着为害。

烟粉虱的天敌资源十 分丰富。据不完全统 计,在世界范围内, 寄生性天敌有45种, 捕食性天敌62种,病 原真菌7种。在我国 寄生性天敌有19种, 捕食性天敌18种,虫 生真菌4种。它们对 烟粉虱种群的增长起 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防治方法

粉虱具有寄主广泛, 体被蜡质,世代重叠, 繁殖速度快,传播扩 散途径多,对化学农 药极易产生抗性等特 点,给对其防治造成 很大困难,因而必须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特别是要加强冬季保 护地的防治。
发生规律



烟粉虱的生活周期有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 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因地而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每年发生11~15代,在温带地区露地每年可发生 4~6代。 主要以成虫在杂草和花卉上越冬。春季和夏季 迁移至经济作物,当温度上升时虫口数量迅速增加, 一般在夏末爆发成灾。成虫常在作物幼嫩部产卵, 没雌产卵平均160粒左右,最高可达500粒以上。 成虫寿命一般14天左右,与温室白粉虱相比,若 虫对植物取食频率 高且消化时间短,为害更严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