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总论(专科)作业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是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言之,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主产理论和技术*2.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所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 3.食物安全:是指能够有效地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
* 4.农业自然资源:是指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如光、热、土地、生物等*5.作物生长模拟 : 是通过对作物生育和产量的实验数据加以理论概括和数据抽象,找出作物生育动态及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动态模型,然后在计算机上模拟作物在给定的环境下整个生育期的生长状况,借以指导实际生产。
二、填空:*1.栽培作物包括(作物)(环境)(措施)三个环节。
*2全国种植业委员会将我国种植业划分为( 10 )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
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作物和(耐寒作物)作物*4.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中性和(定日照)作物。
*5.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将作物分为(四)大部分,(九)大类别。
三、简述题***1.简述作物栽培的特点1)复杂性多种多样的作物都是有机体,而且各自又有其不同的特征特性。
每种作物又有不少的品种,每个品种也有不同的特征特性。
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土壤条件和生物条件)不同、栽培措施不同也会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等等(2)季节性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天时和农时不可违背,违背了天时农时,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就可能影响到全年的生产,有时甚至将间接地影响下一年或下一季的生产。
(3)地区性作物生产又具有严格的地区性。
从大处说,不同的地区适于栽培不同的作物;从小处说,即使在同一地点(县、乡、村)的不同地块(阳坡、阴坡、高燥、平缓、低洼地等等)所种植的作物也不应当强求一律。
(4)变动性随着人们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认识的加深,随着新作物新品种的引种和创新,以及随着新技术新措施的引进,栽培作物的方法措施等也要不断变化,不可墨守陈规。
**2.简述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如下特点:(1)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带,光、热条件较好。
(2)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强烈,而西北部地区气候大陆性极强,水条件差异很大。
(3)我国的山地显著多于平地,对土地利用和作物生产一般是弊多利少。
**3。
作物引种的基本原则①生活条件需得到满足。
②克服限制因子的影响。
③被引种作物对引种地的环境有逐步适应的过程,它能够不断地改变本身的某些习性,与新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相适应***4。
作物栽培法有几种?分别解释。
(1)生物观察法作物生产的过程是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形成和物质积累的过程。
对这些过程进行跟踪,必须通过肉眼观察和仪器测量。
这是搜集科学事实和自然信息的基本途径。
(2)生长分析法生长分析法的出发点是,作物的生育进程以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来衡量,干物质积累又与光合面积(叶面积)有直接的关系。
生长分析法的具体做法是,间隔一定的天数,在田间进行取样调查,测定叶面积消长和干物质动态,有时还将植株各不同器官分别进行测定。
(3)发育研究法发育研究法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的天数测量植株的生长状况。
(4)生长发育研究法生长发育研究法是在生长分析法和发育研究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四、论述题***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方法是如何将作物分类的?将作物分为四大部分,九大类别。
1. 粮食作物其中又分三类1.谷类作物绝大部分是禾本科作物,也包括荞麦(蓼科)。
2.豆类作物3.薯芋类作物(根茎作物)2. 经济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1.纤维作物2.油料作物3.糖料作物4.其它作物(有些是嗜好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薄荷、咖啡、十三香等。
染料作物有蓝靛、茜草等,特用作物有桑、竹、橡胶等。
3. 饲料和绿肥作物1.饲料和绿肥作物4. 药用作物1.药用作物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一、名词解释:(以下每小题都为*)1.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2.种子的寿命: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3.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4.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
5.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6.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7.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
8.分蘖节:禾谷类作物基部茎节的节间极短,密集于土内靠近地表处。
9.根冠比:根系重与冠部重之比。
10.作物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部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的生理特性上,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特别是形态特征上的显著变化,可将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
11.分蘖:分蘖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的条件下能长成为新茎。
12.叶龄余数:作物某一品种一生的总叶数减去已抽出的叶数。
13.作物物候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14、叶的功能期:叶从开始输出光合产物到失去输出能力所持续时间的长短。
15、叶龄指数:作物某一时期已抽出(或已展开)叶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数。
16、分蘖:分蘖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能长成为新茎,即为分蘖。
17、开花:是指花朵张开,已成熟的雄蕊和雌蕊(或两者之一)暴露出来的现象。
18、授粉:成熟的花粉粒借助外力的作用从雄蕊花药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19、受精:作物授粉后,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融合的过程。
20 、基本营养生长性: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为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二、填空:(1-10小题为*,11-13小题为**)1.稻、麦类一般划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几个生育时期。
2.种子的萌发分为(吸胀)( 萌动 )(发芽)等3个阶段。
3.单子叶作物的根,属(须)根系;双子叶作物的根,属(直)根系。
4.玉米一般划分为(穗数)( 单穗颖花数 )(结实率)(粒重)等几个生育时期。
5.豆类一般划分为(.出苗期)( 拔节期 )(大喇叭口期)(抽穗期)( 吐丝期 )( 成熟期 )等几个生育时期。
6.棉花一般划分为(出苗期)( 现蕾期 )(花铃期)(吐絮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7.油菜一般划分为(出苗期)( 现蕾抽茎期 )(开花期)(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8.禾谷类作物的叶一般包括(叶片)(叶鞘)(叶耳)(叶舌)4部分。
9.不同作物和不同品种对低温的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冬性类型)(半冬性类型)(春性类型)3类。
10.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必需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一般分为(短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日中性作物)3种类型。
11. 水稻主茎第N叶伸出时,其分糵芽即开始分化,第( N-1 )叶的分糵已分化完成,第(N-2 )叶的分糵芽正在叶鞘内伸长,第( N-3 )叶的分蘖芽就可伸出叶销。
因此,主茎叶与分蘖呈(N-3)的同伸关系。
12.在异名器官间,第N叶叶片,第( N-1 )叶叶鞘和第( N-2 )叶至( N-3 )叶节间为同伸器官。
13. 在同名器官间,当第N叶展开时,第( N+1 )叶迅速伸长,第( N十2 )叶开始伸长,第( N+3 )叶等待伸长。
三、简述题(以下所有小题都为**)1.简述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作物的个别器官、整个植株的生育及作物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均经历前期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弱的过程。
这个过程遵循一条“S”形的曲线,通常可划分为五个阶段:①初始期②生长期或快速生长期③生长率渐减期;④稳定期;⑤衰老期。
2.影响根生长的条件有哪些?(1)土壤阻力(2)土壤水分(3)土壤温度(4)土壤养分(5)土壤氧气此外,作物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也有利于根系生长。
3.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
(1)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如果作物没有一定的营养生长期,通常不会开始生殖生长。
营养生长期生长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殖生长期生长的优劣,最后影响到作物产量的高低。
(2)在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会形成一种彼此消长的竞争关系,这一阶段若营养生长过旺,等群体过大,叶片肥大,植株过高,容易引起后期倒伏,幼穗分化受到影响,穗多,粒少,空壳多,产量降低。
(3)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 若营养生长过旺,如后期贪青倒伏,影响种子和果实充实形成;若营养生长太差,又会引起作物早衰,同样影响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4.简述影响茎、枝(蘖)生长的因素。
(1)种植密度:苗稀,单株营养面积大,光照充足,植株分枝(或分蘖)力强;反之,苗密,则分枝力(或分蘖力)弱。
但从高产优质的角度看,作物应做到合理密植。
(2)施肥:施足基肥、苗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营养,可以促进主茎和分枝(分蘖)的生长。
如氮磷钾施用比例得当,则更有利于主茎和分枝(分蘖)的生长。
但氮肥过多,碳氮比例失调,对茎校(分蘖)生长不利。
(3)选用矮杆和茎秆机械组织发达的品种:矮秤品种或茎轩机械组织发达的品种抗倒性好,有利实现丰产丰收。
5.影响叶生长的因素。
(1)较高的气温对叶片长度和面积增长有利,而较低的气温则有利于叶片宽度和厚度的增长。
(2)光照强,则叶片的宽度和厚度增加;而光照弱,则对叶片长度伸长有利。
(3)充足的水分促进叶片生长,叶片大而薄;缺水使叶生长受阻,叶片小而厚。
(4)矿质营养中,氮能促进叶面积增大,但过量的氮又会造成茎叶徒长,对产量形成不利。
在生长前期,磷能增加叶面积,而在后期却又会加速叶片的老化。
钾对叶有双重作用,一是可促进叶面积增大,二是能延迟叶片老化。
6.影响花器官分化、开花授粉受精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哪些?(1)营养条件:作物花器分化要有足够营养,否则会引起幼穗和花器退化。
(2)温度:在幼穗分化或花芽分化期间要求一定温度。
对异花授粉植物来说,若温度低除对开花不利外,还会影响昆虫的传粉活动。
(3)水分:小麦、水稻在幼穗分化阶段是需水最多时期,若遇干旱缺水将造成颖花败育,空壳率增加。
(4)天气:天气晴朗,有微风,有利于作物开花传粉和受精。
7.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
(1)地上部与地下部物质的相互交换:一方面地下部与地上部依赖大量物质的相互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