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蚂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蚂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蚂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第一讲、蚂蚁的基本概述
蚂蚁又称“玄驹”、“蚍蜉”、“状元子”。

蚂蚁是一种既渺小而又平常的社会性昆虫。

在分类上,蚂蚁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在昆虫界它种类最多、生存量最大。

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一亿年前的恐龙时代,那时地球上就有蚂蚁的祖先繁衍。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变迁,身驱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了,而身躯细小的蚂蚁在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自然界依靠集体的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一直生存繁衍到今天,而且形成了家庭兴旺的蚂蚁王国。

目前,全世界的蚂蚁约有260属,16000多种,在我国约有2000多种。

据世界级蚁学权威、美国哈佛大学的昆虫学和生态学教授爱德华·威尔逊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命名的蚂蚁有8000多种,我国占600多种。

据已故英国生态学家C·B·威廉斯教授估计,地球上蚂蚁总重量约占陆生动物总量的10%。

蚂蚁还是举世公认的“大力士”,它能举起300倍于自己的物体。

一位英国昆虫学家还观察到,一只蚂蚁能拖动一辆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玩具车。

就自身与举重量的比值看,蚂蚁的力气超过大象。

蚂蚁的六肢高度发达,若以自身体重与爬行速度的比值计算,其奔跑速度连现代飞机都望尘莫及。

蚂蚁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体能,一直为中外科学家所关注。

第二讲、蚂蚁的功效
我国以蚂蚁作为食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早在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我们祖先在生活实践中,从发现狗熊和穿山甲等动物因大量诱食蚂蚁而身体强壮有力的事实中受到启发,开始尝试食用蚂蚁。

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周礼·天宫》和《礼记·内则》,曰:“虫氐醢以供天子馈食”。

虫氐即蚊卵,虫氐醢为用蚁卵制作的酱。

在当时属于名贵的食物,仅帝王贵族方可享用。

到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卷下记:“交广溪洞间酋长,多取蚁卵,淘泽令净,卤以为酱,或云味酷似肉酱,非官客来友不可得也。

”仍为达官贵人所享用之食品。

到南宋的大诗人陆游所作《老学庵亿》载《壮户发录》云:“广人于山间掘取大蚁卵为酱”,蚁子酱这种珍贵食品逐渐在民间普及。

几千年来,吃蚂蚁和用蚂蚁作为保健食品的习俗。

在我国各民族间广为流传。

今天,在我国西南地区各兄弟民族,仍把用蚂蚁、蚁卵和蚁蛹做菜,作为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在外国,无论是亚洲、非洲、欧洲还是拉美,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或把蚂蚁作为食物来源之一,或以蚂蚁为主料制作精美佳肴,创作糕点类食品饮料酒和清凉饮料,制作高级营养食
品。

有些国家把制作蚂蚁食品列为重要产业。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学院的胡·拉·埃洛杜伊教授甚至预言:“在今后人口剧增情况下,蚂蚁等昆虫将成为人类解决粮食短缺的明智之举”。

食用蚂蚁对于延缓衰老的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居住小兴安岭脚下的黑龙江国营红星农场97岁的闫中山老人,耳聪目明、头脑清醒、牙齿很好,能经常做家务劳动,闫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之长寿得益于吃蚂蚁,自从他吃了蚂蚁后,感到周身有劲精力充沛,干多重的活也不感劳累疲倦,64岁还得子,73岁又长新牙。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因常年食蚁而延年益寿的老人多若繁星。

药用: 蚂蚁作为药用,在我国起源甚古。

汉代治疗筋骨软弱的“金刚丸”,就是用蚂蚁磨粉加蜜炼丸而成,在民间流传甚广。

在唐代、宋代的医药著作中,对于蚂蚁的形态及治疗作用等都有记载。

对蚂蚁药用记载详尽的首推十六世纪
的医学学家李时珍,他跋山涉水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他的巨著《本草纲目》中,对蚂蚁的形态、药性和食用价值作了详尽的精辟论述,成为后世学者的重要参考文献。

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称蚁卵为状元子,性味甘平,能益气力,泽颜色(美容),催乳汁,用于病后气血不足,产后缺乳等。

蚂蚁药用的偏方在我国各民族中流传甚广,如东北用蚂蚁炖豆腐治疗产后乳汁不足;西北用蚂蚁浸酒治疗风湿性关节痛(老寒腿);广西用蚂蚁磨粉掺肉馅蒸丸子给老人及虚损性疾病者进补,用蚂蚁擦患部治癣,用蚂蚁粉治疗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痛经、神经官能症、肺结核、病后脱发、阳萎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