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二、肘)运动学特征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二、肘)运动学特征
四、运动学特征
(3)上下尺桡关节运动 桡骨和尺骨通过骨间膜和上、下尺桡关 节结合在一起。这些关节位于前臂的两端, 使得前臂能够转到旋前和旋后的位置。前臂 旋后时可使手掌向上或后,旋前时可使手掌 向下或旋前。前臂的旋转轴从桡骨小头延伸 到尺骨头,该轴连接在两端上下桡尺关节之 间。旋前和旋后提供了一种可使手在尺骨和 肱骨不必旋转的情况下“独立”转动的机制。
四、运动学特征
(1)肱尺关节的关节运动 肱尺关节是尺骨的滑车切迹凹面围绕 肱骨滑车的凸面所形成的关节。从矢状面 观察,肱尺关节类似于一个球窝关节。肱 尺关节能够完全、被动地伸展,皮肤、屈 肌、前关节囊和内侧副韧带的前纤维束需 要具有足够的伸展性。
四、运动学特征
(2)肱桡关节的运动 肱桡关节是桡骨头的杯状小窝和肱 骨小头之间所构成的关节。屈伸运动的关 节运动学由桡骨凹窝在肱骨小头凸面上的 滚动和滑动构成。与肱尺关节相比,肱桡 关节在稳定肘关节方面的作用较小。但 是 ,肱桡关节在抵制外翻方面具有重要 的骨性拮抗作用。
四、运动学特征
(4)前臂旋前与旋后运动 前臂旋转的中立位是“拇指向上”位, 即完全旋前和旋后的中间位置。平均而言, 前臂旋前约为75°,旋后约为85°。一些 日常活动所需前臂旋转的角度仅有约 100°,即旋前约50°至旋后约50°之间, 这是前臂旋转的功能弧度。
Hale Waihona Puke 四、运动学特征负重与不负重时旋前与旋后的比较: 手撑地 上尺桡关节环状韧带和尺骨的桡切迹围绕固 定的桡骨头;下尺桡关节凸面的尺骨头滚动 和滑动在桡骨的尺骨切迹上(方向相反) 前臂悬空 上尺桡关节桡骨在环状韧带形成的圈内围绕 尺骨的桡骨切迹旋转;下尺桡关节桡骨的凹 面尺骨切迹在凸面的尺骨头上滚动和滑动 (方向一致)
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 二、肘
学习内容
1 2 3 4
骨骼与韧带
关节 肌肉与神经支配
运动学特征
四、运动学特征
肘关节运动 肘关节屈曲具有几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牵拉、提举等。肘关节被动运动的最 大范围一般为过度伸展时的5°至屈曲时的 145°。但是,大部分日常生活中的肘关节 活动仅使用了30°至130°之间的运动弧度, 通常称为功能弧度,轻度肘关节运动范围 受限通常对上肢的活动范围影响不大。
四、运动学特征
(5)前臂骨间膜之间力的传递 骨间膜参与上肢的力量传递,如手 掌撑地,由于负重产生的压力约有80%通 过桡腕部传到前臂而位于腕骨外侧和桡 骨;其余20%的压力通过腕部内侧和尺骨 而位于“尺腕间隙”内。
四、运动学特征
因为骨间膜的纤维走向,部分源自桡 骨远端方向的负荷通过骨间膜传递至尺骨, 这种结构使得一部分途径腕部的压力通过 肱尺关节传递至肘部,从而减少了肱桡关 节所承担的负荷,这样肱桡关节和肱尺关 节就共同分担了传递至肘部的压力负荷, 避免了负荷过度集中肱桡关节而导致的关 节周围软组织和骨性结构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