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性格特点摘要:《倾城之恋》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对于书中角色的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揭示出人性的多面性和自私性。
在众多的文学评论中,对于本作主要角色的评价是褒贬不一。
本文通过对男主人公范柳原的分析及女主角白流苏的部分简析,探讨了张爱玲对其笔下人物的塑造原由和影响因素,进而揭示出范柳原的真实内心心理,体会张爱玲笔下真实的男性内心。
关键词:范柳原遗少私欲男权主义张爱玲的小说,文笔总是细腻优美而又带着一些感伤和讽刺的。
她的笔下人物,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或多或少的,让人去怜悯、去叹息。
张爱玲她不仅出身显贵,同时又有着因这身世所有的悲凉,她的笔下总是充满了苍凉与悲伤,还有爱情失败造成的无枝可依的迷茫感,这些都和她的人物塑造相关。
她笔下的男性人物形象主要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原型,这些有着美好外表或者显赫身世的男人们,给了张爱玲极好的写作素材,也使她的作品中的男人们形象丰更加地丰满立体。
《倾城之恋》中的男主人公范柳原,其实很矛盾。
说他自私冷漠,只懂得自我保护,却也能在生命最危难的时刻想到白流苏,与她一起共患难,虽然有过那么一丝自私残酷曾想要抛弃白流苏独自逃命的想法,可毕竟坚持下来了,因为这毕竟是每个人的人性自私。
这一点自私,恰恰显示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因而更吸引读者的关注。
范柳原的塑造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首先是张的生长环境和家人对其的影响。
张爱玲出身名门,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是一个典型的遗少,旧习气很深,性情也是很坏。
她虽出身名门,却有着不太好的童年,生父和养母管教下的她,并未有着太多快乐的童年生活。
或许是这样的童年经历,对她以后的性格影响及她文学作品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但面对社会发生巨大变动,难免感到虚无和恐慌,甚至有沉重的压力感"张爱玲看到乱世中的父亲“独自坐在阳台上......听不清楚他嘴里喃喃说些什么。
”①在张爱玲的笔尖下,男性们多是上流社会中的遗老和遗少,他们生活在社会荒凉的、令人觉得窒息的夹缝里,深受封建社会那些落后文化熏染,沾染了一系列的不良风气,可是自身却不自知,还用这些看似美好的东西造成了那些女人们的悲剧。
范柳原,乔琪乔,振保等等,这些自以为能够操纵女人命运的男人们都是这样,充满了自私虚伪的变态性情,深刻地鞭笞了那些男权主义者的卑劣性。
失败的爱情也给了张爱玲很大的启迪。
张爱玲早年与胡兰成的婚姻应该说是范柳原与白流苏的悲剧再现。
张爱玲起初的热烈和投入让她对这份感情曾经充满了期待,就是因为这段爱情的圆满塑造了她作品中白流苏的看似成功的婚姻。
胡兰成这么评价《倾城之恋》:“《倾城之恋》里的男女,漂亮机警,也竟如火如荼……结局只平淡的成了家室,但也有着对人生的真实的如泣如诉。
”②“张爱玲是一支新生的苗,寻求着阳光与空气,看起来似乎是稚弱的,但因为没受过摧残,所以没有一点病态。
时代在解体,她寻求的是自由,真实,安稳的人生。
”“她对于人生,恰似少年人的初恋。
因为她的爱有余,她的生命力有余,所以能看出弱者的爱与生命的力的挣扎。
”③胡兰成是懂得张爱玲的。
正因为懂得,所以才慈悲。
小说中张爱玲如此安排是想在这一刻他们总是相爱着的吧。
然而现实中他们之间的爱情毕竟失败了。
范柳原代表了张爱玲笔下的一类男人,滥情却不负责任。
这很明显是在影射胡兰成。
他们赢得了女人的爱情,让女人承受痛苦,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自己的快乐。
这种人对女性而言是一种悲剧,是一种明知不适合却无力摆脱的悲哀结局。
自小所受的文化熏陶也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范柳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范是有些离经背道的纨绔子弟,但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追求感性自由。
当然,倾城之恋只是一篇描写婚恋的短篇小说,范柳原的形象塑造上并不是全面立体的。
范柳原的叛逆性格主要是由于他身处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具有更多的客观性和单一性。
范柳原体现了自私和平凡,是张爱玲对于普通人的传奇叙述。
范柳原一出场,便给人以浪荡公子的形象。
这是明显违背了社会道德规范的任务,但因为有钱,在婚姻方面才成为抢手人物,他却又偏偏不热衷这些。
他是花丛高手,他的世界里,美女是用来欣赏的,但却不是用来娶回家当太太的。
而接下来的故事似乎更加重了范柳原浪荡子的形象。
白流苏第一次去香港,在海滩上,他们两人互相扑打蚊虫,不想流苏被得罪了而离开了海滩。
便从这天起一连好几天,范柳原就故意整天跟妖艳的印度公主厮混。
他还有意让别人误解他和白流苏发生不一般的关系,并无耻地对白流苏说:“你别枉担了这个虚名。
”这是他的惯用伎俩,这不禁使人们对他的道德品性产生了怀疑。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不管从天子到庶民,都必须把修身养德作为根本,对自己对别人都得有责任意识,但是范柳原的表现给人的印象却是相反的,甚至有等同于“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刻之趣兴”的淫滥之徒的嫌疑,虽然这只是表象。
④说范柳原他所展现的这种既自私自利,尔虞我诈的情感斗争又爱着白流苏的矛盾体,这点很好地体现了真实的人。
他的性格很复杂:有玩世不恭的一面。
范柳原很清楚白流苏其实并不爱他,所以而他引用了《诗经》中的话: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但原文是“与子成说”。
这一字之差,正好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他要的是只是一场恋爱,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不必承担责任和后果的感情。
可是白流苏不是这样,她经不起变老。
她深切地感受到了时光如梭,岁月的紧迫。
范柳原还有一种防备心理。
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完全的放松警惕,他就像一个猎人。
虽然他对抓住白流苏有足够的自信心,但是其实他对白流苏始终怀有戒心。
因而正如文中所述,他在那堵破墙下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地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塌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墙根地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⑤这番话说出了范柳原的心声,,他对白流苏是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但是他清楚白流苏的心理,若不是他有优越的经济条件,白流苏也不会热帖着他亲近他,他也就带着一份戒备去恋爱。
其实最重要的是他对于自我感悟的迷失。
他渐渐地在人世中迷失了自己。
由于范柳原看到了太多的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所以对人情世故始终有着一份冷淡感,其实他在不与人真心相对的时候,也会感到悲哀,这世间并没有一个真正了解懂得他的知己。
因而才会对流苏固执地,哀恳似的请求: “我要你懂得我。
”范柳原对白流苏想来是一见钟情的。
范柳原本是和宝络去相亲,如果范柳原相不中她,完全可以提早地结束这次相亲的,不必从五点拖到晚上十一点钟;其实范柳原对白流苏的感情里有怜惜,有疼爱,有迷恋的成分。
首先,白流苏是为美女,这种美不是西方的那种美,不是那种高大健壮之美,轮廓立体分明,而是一种娇小、淡雅清幽之美,白流苏的这种美,这种韵味,是中国的美,是有着古典气息的美。
其次,白流苏给人的感觉是那么柔弱,是那么的孤苦无依。
这些让柳原的心里升起了对白流苏的怜惜疼爱之情。
所以在香港,范柳原私下对流苏的表白,应该都是其真心的流露,或许这并不是说他就一定怎么样,但如果说范柳原一点不爱流苏,也不必逼迫让白流苏必须懂他。
范柳原只希望他在白流苏的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个他认为可以有的形象。
比如文中说香港的一天深夜:“范柳原在电话里向白流苏表白:“我爱你",挂断后又拿起电话问白流苏:“你爱我么?”白流苏低声道:“你早该知道了,我为什么上香港来?”白流苏此时是在含蓄矜持地表达着她的爱意,范柳原却叹道:“我早知道了这是明摆着的事实,我就是不肯相信。
流苏,你不爱我”⑥这段对话,其实能反应出来范柳原自私的内心,他需要白流苏去爱他,尽管他不想对这段爱完全负责。
他希望白流苏去爱他,而他爱白流苏却要有限度的,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之内的。
从上文的文本分析:范是一个从小就缺爱的人,他从小只能和母亲两人生活在英国,父亲到处在做生意,却在广州有正室有家庭。
亲生的母亲父亲先后去世,他得到遗产的继承权也不是很容易,费了不少功夫。
那时的他孤身流落在外,吃苦受累尝尽人世辛酸,直到二十四岁才回了国。
他的周围没有爱,范家的族人一直对他抱有着敌视的态度。
他回国后,对于很多事情野看不惯,“脏的、坏的落后的”,让他对家乡的美梦破灭了,他受不了这种打击,开始往坏道上走,浪荡人生,游戏自己的感情,自然也就得不到真爱。
其实越是这样的人越渴望得到真爱,因为他们内心虚空脆弱无助。
一个一直都缺少爱的人,在某一天受到人追捧的时候,也会因为某些曾经的经历,让他变得有那么一点点与常人不同。
我们还应该看到,西方文化和教育对他的影响。
范柳原从小在英国长大,西式的教育与文化影响,告诉他爱情是相互平等的,女性也应该有爱的权利,只有得到女人的爱,男人的爱才是完整的。
正如《傲慢与偏见》中宣扬的爱情不仅要身份门当户对,还要讲究彼此之间爱的呼应。
范柳原虽然算是爱着白流苏的,但是这不代表他会为了白去不顾一切,会无视世俗的眼光和看法。
这样的后果是使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受到影响。
他毕竟是个中国人,现在和以后都要在中国生活,中国的制度和习俗当然还是要遵守的,这点他也明白。
范柳原就自称“中国化的外国人”,这样的中国人,其实顽固起来,比一般的中国人还要顽固。
其实,这两人都是自私而又缺爱之人。
白流苏需要重新嫁人,而且嫁的海不能是一个普普通通之人,她不愿后半辈子就那么浑浑噩噩的过下去,不愿意自己一生就在痛苦中沉沦。
她是一个勇敢的新时代的女性角色,显然这个人物是带着作者对女人的期望与新时代的憧憬去描写的。
离婚后虽然住在了娘家,也饱受了家里人给的各种冷嘲热讽,挖苦嘲笑,也被亲兄弟骗光了钱财。
这似乎是一个不幸的女人,但当希望来临之时,她抓住了机会。
那次相亲,本是陪衬而已,但是为了给家里人一个好看,一个小小的不算教训的教训,她热情的和范柳原跳起了舞,之后又谈起了情。
她不顾别人的眼光,为了将来能有优越的环境生活而不是去当五个孩子的后妈,她也抓住了机会。
再说范柳原,想爱又怕负责又不敢全系全意的去爱,说话总是带着一些轻佻,让女人欢喜却又要吊起她们的胃口,然后再留一点点悬念,有时一个不经意的话让女人心头一热,转过来却又似笑非笑的开一个不冷不热的玩笑。
范柳原是一个内心敏感的人,但是因为他的财富他的社会地位,他也总会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但无论怎么的玩世不恭,也都掩盖不了他那有着特殊经历而形成的敏感脆弱的内心。
这是这种内外的巨大反差,才会显示出这个人物的特别。
当他面对那些莺莺燕燕时,能让女人对他痴迷、沉醉,也能让女人对他又爱又恨。
这种本事,也许正是他吸引女人的特点之一吧。
所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显然是要辩证的去看待。
他有着女人对男人所幻想的必要条件,身上的一些经历也能使得他看起来更加的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