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容器的电容(导)学案

电容器的电容(导)学案

电容器的电容第二课时一、考点突破: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说明电容器的动态分析1. 理解电容器的两种状态;2. 会根据电容的定义式和决定式对两种状态进行动态分析。

选择题、计算题本知识点属于高考重点,考查方向主要是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及以电容器中匀强电场为背景考查粒子的平衡问题及能量问题。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会根据电容的定义式和决定式对两种状态进行动态分析。

难点:电容串并联中的动态分析。

1.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问题常见的类型(1)电容器始终和电源连接,此时U恒定,则Q=CU∝C,而C=dSkdSrrεπε∝4,两板间场强E=ddU1∝;(2)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此时Q恒定,则U=CQ,C∝dSrε,场强E=SCdQdUrε1∝=。

2. 运用电容的定义式和决定式分析电容器相关量变化的思路(1)确定不变量,分析是电压不变还是所带电荷量不变。

(2)用决定式C =kd S r πε4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变化。

(3)用定义式C =U Q 分析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或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

(4)用E =dU 分析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

例题1 如图所示,两块较大的金属板A 、B 平行放置并与一电源相连,S 闭合后,两板间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将A 板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下加速运动,G 中有b →a 的电流B. 若将A 板向左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仍然静止,G 中有b →a 的电流C. 若将S 断开,则油滴立即做自由落体运动,G 中无电流D. 若将S 断开,再将A 板向下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上加速运动,G 中有b →a 的电流思路分析:根据电路图可知,A 板带负电,B 板带正电,原来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说明油滴受到的竖直向上的电场力刚好与重力平衡;当S 闭合,若将A 板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板间间距d 变大,而两板间电压U 此时不变,故板间场强E =d U 变小,油滴所受合力方向向下,所以油滴向下加速运动,而根据C =kdS r πε4可知,电容C 减小,故两板所带电荷量Q 也减小,因此电容器放电,所以G 中有b →a 的电流,选项A 正确;在S 闭合的情况下,若将A 板向左平移一小段位移,两板间电压U 和板间间距d 都不变,所以板间场强E 不变,油滴受力平衡,仍然静止,但是两板的正对面积S 减小了,根据C =kdS r πε4可知,电容C 减小,两板所带电荷量Q 也减小,电容器放电,所以G 中有b →a 的电流,选项B 正确;若将S 断开,两板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板间场强E 也不变,油滴仍然静止,选项C 错误;若将S 断开,再将A 板向下平移一小段位移,两板所带电荷量Q 仍保持不变,两板间间距d 变小,根据C =kd S r πε4,U =C Q 和E =d U ,可得E =SrQ r επ4,显然,两板间场强E 不变,所以油滴仍然静止,G 中无电流,选项D 错误。

答案:AB例题2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为d 。

带负电的小球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从下极板N 的小孔P 处,以初速度v0射入,沿直线到达上极板M 上的小孔Q ,若重力加速度为g 。

则( )A. 小球在M 、N 间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B. M 板电势高于N 板电势C. 小球从P 到Q ,电势能增加了mgdD. M 、N 间电势差大小为qmgd 思路分析:A. 小球受重力,电场力,且两者一定在一条直线上,若小球沿直线运动,则说明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否则小球合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小球做曲线运动,故A 错误。

B. 由重力和电场力平衡,可知电场力向上,由于小球带负电,故电场线方向向下,M 板带正电,故M 点电势高于N 点电势,故B 正确。

C. 由于电场力与重力平衡,即F=mg ,电场力方向向上,做正功,做功为:W=Fd=mgd ,故电势能减少mgd ,故C 错误。

D. 由电场力做功W=qU=mgd ,解得:qmgd ,故D 正确。

答案:BD 。

【方法提炼】电容器的串、并联规律1. 电容器的并联: 12C C C =+2. 电容器的串联:12111C C C =+满分训练: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平行板电容器C 1、C 2用导线相连,开始都不带电,现将开关S 闭合给两个电容器充电,待充电完毕后,电容器C1两板间有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平衡状态,再将开关S 断开,把电容器C 2两板稍错开一些(两板间距离保持不变),重新平衡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容器C 1两板间电压减小B. 电容器C 2两板间电压增大C. 带电微粒将加速上升D. 电容器C 1所带电荷量增大思路分析:充电完毕后电容器C 1、C 2并联,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U ,断开S 后,电容器C 2两板稍错开一些,即两板正对面积S 减小,根据C =kd S r πε4知电容减小,又由C =UQ 可知,两板间电压U ′增大,此时U ′>U ,则电容器C 2又开始给C 1充电,直到两电容器电压再次相等,此时两者两端的电压比原来的电压都增大,故A 错误,B 正确;电容器C 1所带电荷量增大,故D 正确;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增大,根据E=U/d可知,C1两板间电场强度增大,则带电微粒受到的电场力增大,带电微粒将加速向上运动,故C正确。

答案:BCD(答题时间:30分钟)1. 如图所示,M、N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R0为定值电阻,R1、R2为可调电阻,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球悬于电容器内部。

闭合电键S,小球静止时受到悬线的拉力为F。

调节R1、R2,关于F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A. 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F将变大B. 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F将变小C. 保持R2不变,缓慢增大R1时,F将变大D. 保持R2不变,缓慢增大R1时,F将变小2.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

一带电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

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A. 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B. P点的电势将降低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小D. 电容器的电容减小,极板带电量将增大3. 平行板电容器C与三个可变电阻器R1、R2、R3以及电源(内阻不可忽略)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电容器C两极板带有一定的电荷。

要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加,以下方法中可行的是()A. 只增大R1,其他不变B. 只增大R2,其他不变C. 只减小R3,其他不变D. 只减小a、b两极板间的距离,其他不变4. 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有很多,探究时需采用控制变量法。

如图,已经充满电的两个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

实验中,改变电容器的结构,关于可能看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保持d不变,增大S,则θ变大B. 保持d不变,增大S,则θ变小C. 保持S不变,减小d,则θ变大D. 保持S不变,减小d,则θ不变5. 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经开关K与电池连接,a处有一带电量非常小的点电荷。

K是闭合的,Ua表示a点的电势,f表示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现将电容器的B板向下稍微移动,使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A. Ua变大,f变大B. Ua变大,f变小C. Ua不变,f不变D. Ua不变,f变小6. 如图所示,电路中R1、R2均为可变电阻,电源内阻不能忽略,平行板电容器C的极板水平放置。

闭合开关S,电路达到稳定时,带电油滴悬浮在两板之间静止不动,如果仅改变下列某一个条件,油滴能向上运动的是()A. 减小R2的阻值B. 减小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C. 增大R1的阻值D. 减小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7.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正极板接地,两板间有一个负试探电荷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以C表示电容器的电容、E表示两板间的场强、φ表示P点的电势、E p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x0的过程中,各物理量与负极板移动距离x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8. 如图所示,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电容为C,极板间的距离为d,上极板正中位置有一小孔。

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小孔正上方高h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穿过小孔到达下极板处时速度恰为零(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极板间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小球到达小孔处的速度;(2)极板间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容器所带电荷量;(3)小球从开始下落运动到下极板处的时间。

9. 如图所示,用长L=0.50m的绝缘轻质细线,把一个质量m=1.0g的带电小球悬挂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之间,平行金属板间的距离d=5.0cm,两板间电压U=1.0×103V。

静止时,绝缘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小球偏离竖直距离a=1.0cm。

(θ角很小,为计算方便可认为tanθ ≈ sinθ,取g=10m/s2,需要求出具体数值,不能用θ角表示)求:(1)两板间电场强度的大小;(2)判断小球带何种电荷并计算其带电荷量;(3)在图示位置,若将细线突然剪断,小球做何种性质的运动?求加速度a的大小。

1. B 解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悬线的拉力F=22)()(Eq mg +,R 1上没有电流,增大R 1,电容器两板间电压不变,E 不变,F 不变,CD 错误;增大R 2时,R 0上电压降低,E 减小,F 将减小,A 错误,B 正确。

2. B 解析: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根据U E d =可知,场强减小,油滴受的电场力减小,故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选项A 错误;根据P P U Ed =可知,P 点的电势将降低,选项B 正确;由于油滴带负电,根据P P E U q =可知油滴的电势能将增加,选项C 错误;根据4S C kdεπ=可知,电容器的电容C 减小,根据Q=CU 可知极板带电量将减小,选项D 错误;故选B 。

3. BD 解析: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电阻R 2两端的电压,故只增大R 1,其他不变时,R 2两端的电压会减小,根据Q=CU ,故电容器带电量减小,选项A 错误;只增大R 2,其他不变,则R 2两端的电压会增大,根据Q=CU ,故电容器带电量增大,选项B 正确;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R 3无关,故只减小R 3,其他不变,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不变,选项C 错误;只减小a 、b 两极板间的距离,根据4SC kdεπ=可知,C 变大,根据Q=CU ,故电容器带电量增大,选项D 正确;故选BD 。

4. B 解析:根据C=kd s πε4,保持d 不变,增大S ,C 增大,根据C=UQ ,Q 不变,U 减小,θ变小,A 错误、B 正确;保持S 不变,减小d ,C 增大,根据C=U Q ,Q 不变,U 减小,θ变小,CD 错误;故选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