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及流派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编号:0100882.课程名称:心理学史及流派3.总课时:58(75)4.总学分:4.0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6.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本科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向学生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在各个历史阶段,人们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介绍各种与心理学的发展有关的其他领域的发展,介绍各种重要的心理学流派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介绍心理学一些重要领域的发展,介绍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过重要贡献的思想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重要历史人物的贡献。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1.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从而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需具备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基础,同时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前人在心理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重大成就,前人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其发展趋势的预见,掌握心理学与相关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了解西方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
3.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每个学生轮讲一节内容,辅以讨论、观影等教学手段。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和各流派心理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的特点。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心理学的思想范畴及历史渊源,及其与西方心理学的融会贯通。
五、课外作业自学、总结复习等内容作业共4次。
六、课程考核1.考试方式:口试、论文、小组集体作业、专题报告、检查课堂笔记、开卷笔试、作业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3.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七、参考书目《心理学史》(第2版),叶浩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1版),叶浩生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西方心理学史》(第1版),车文博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二、各章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第二节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第三节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二、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整合力量三、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四、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的精神第四节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则一、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二、现在主义与历史主义【教学目的】1.了解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2.了解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难点: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理。
【教学要求】通过对心理学史的概述使学生了解到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教学内容】第一节古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一、古希腊早期哲学的心理学思想二、古希腊繁荣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三、古希腊晚期与古罗马时期哲学的心理学思想四、西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心理学思想五、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第二节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一、近代西方哲学奠基者的心理学思想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三、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第三节西方近代科学的心理学思想一、天文学与心理学二、生理学与心理学三、物理学与心理学第二节近代西方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第三节西方近代的科学心理学思想【教学目的】掌握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心理学、中世纪时期的心理学,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自学近代哲学心理学。
掌握天文学和心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物理学和心理学,了解古代医学和生理学中的心理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心理学、中世纪时期的心理学难点: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教学要求】通过对各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古代和近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演变过程第二章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教学内容】第一节冯特的实验心理学一、冯特的生平二、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三、对冯特的评价第二节与冯特同时代的其他德国心理学家一、艾宾浩斯二、格奥尔格•缪勒三、缪勒的学生【教学目的】掌握冯特的著作,了解冯特的生平。
掌握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了解民族心理学。
掌握艾宾浩斯,自学格奥尔格.缪勒。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冯特的心理学体系难点:艾宾浩斯【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加深学生对冯特实验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理解。
第三章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的对立【教学要求】第一节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一、铁钦纳的生平二、构造心理学的哲学基础三、构造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四、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与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关系五、对铁钦纳和构造心理学的评价第二节美国机能主义的兴起一、詹姆士的心理学思想二、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背景三、其他学者的心理学思想对机能主义的影响第三节芝加哥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一、杜威二、安吉尔三、卡尔第四节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一、桑代克二、武德沃斯第五节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征及其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比较一、机能心理学与构造心理学的比较二、机能心理学的局限性【教学目的】掌握铁钦纳的构造主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任务和内容,了解对铁钦纳的构造主义的评价。
掌握美国机能主义的先驱,了解机能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掌握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自学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掌握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哥伦比亚学派的概述。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自学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哥伦比亚学派的概述。
难点:铁钦纳的构造主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任务和内容【教学要求】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构造心理学与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发展的历史。
第四章行为主义【教学目的】了解行为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心理学背景;自学:哲学背景。
掌握关于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上的主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行为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心理学背景;自学:哲学背景。
难点:关于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上的主张。
【教学要求】重点讲解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发展史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第一节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社会背景二、哲学背景三、神经生理学背景四、心理学背景第二节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一、心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第三节其他早期的行为主义者一、梅耶二、麦独孤三、霍尔特四、魏斯五、亨特六、拉什里第四节对行为主义的评价一、行为主义的贡献二、行为主义的局限第五章行为主义的发展【教学目的】熟悉心理学:研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定律,接近条件作用、对练习、消退、强化和动机的解释;了解对古斯里接近联想行为主义的简评、古斯里接近联想行为主义的新发展.掌握赫尔的假设演绎系统、赫尔的行为原理;了解:对赫尔逻辑行为主义的简评,自学新赫尔学派.掌握心理学中关于整体行为的学说、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了解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模式、对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的简评,自学新托尔曼学派。
掌握行为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行为原理的推广与应用,了解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操作性条件作用,行为原理的推广与应用,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难点:整体行为的学说、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教学要求】着重讲解斯金纳、托尔曼的相关理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新行为主义的产生一、哲学背景二、心理学背景第二节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整体行为二、行为的决定因素:中介变量三、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四、学习的类型五、对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的简评第三节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一、赫尔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二、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三、赫尔的行为原理四、对赫尔逻辑行为主义的简评第四节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一、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二、斯金纳的行为原理三、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四、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评第六章格式塔心理学【教学内容】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及产生背景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第二节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思想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式塔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三节:格式塔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影响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第四节拓扑心理学一、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二、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及其发展三、对勒温理论的评价【教学目的】了解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代表人物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了解对格式塔学派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难点: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教学要求】通过讲解掌握格式塔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以及拓扑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第七章精神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一、社会历史条件二、文化思想渊源第二节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一、弗洛伊德的生平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思想三、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其他早期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一、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第二节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第三节其他早期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教学目的】了解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
掌握著作、精神分析的对象和方法、本能论、人格论,熟悉梦论、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了解社会文化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能论、人格论、梦论、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难点:精神分析的对象和方法【教学要求】重点理解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第八章精神分析的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二、精神分析的对象关系学派三、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四、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五、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第二节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一、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二、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的发展三、能量的中性化四、自我的适应过程五、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评价第三节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一、自我及其同一性二、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三、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四、对艾里克森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一、对象和对象关系二、儿童发展观三、游戏疗法四、对克莱因对象关系理论的评价第四节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一、神经症的文化观二、神经症病理学三、神经症的治疗四、对霍妮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评价第五节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一、论人的处境二、论人的需要三、社会性格论四、社会潜意识论五、现代西方人的困境与精神危机六、社会改革论七、对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评价【教学目的】了解从古典精神分析到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掌握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的发展,熟悉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能量的中性化、自我的适应过程,了解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评价o熟悉自我心理学的发展.掌握自我及其同一性、人格发展的渐成论原则、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了解对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的评价.【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自我及其同一性、人格发展的渐成论原则、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难点: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的发展,熟悉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能量的中性化、自我的适应过程【教学要求】重点区分自我心理学与古典精神分析的区别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