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F薄壁箱体现浇空心楼盖施工工法BDF薄壁箱体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工法编写人: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BDF薄壁箱体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工法1 前言BDF薄壁箱体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技术是利用水泥、玻纤复合薄壁箱体成空工艺形成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工艺技术。
BDF薄壁箱体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无梁楼盖结构,将空心箱体按照设计埋置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中,以节约混凝土用量,减轻结构自重,降低工程造价,减轻地震作用,增大建筑净高,改善使用功能,节省吊顶装饰,消防隐患小,提高楼盖的隔音、隔热性能,是国家推广的新型建筑节能结构。
BDF薄壁箱体具有强度高、壁薄、质轻、不燃、成孔规范、安装施工简便、对钢筋无锈蚀、造价低等特点。
该结构既具安全性,又具经济性和美观性,符合国家倡导的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的要求和建筑产业政策,属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 工法特点2.1薄壁箱体成本低。
该工法采用永久性水泥、玻纤复合BDF薄壁箱体替代价格较高的硬纸箱体、硬塑箱体、薄铁皮箱体而形成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
2.2控制薄壁箱体上浮是关键。
由于该技术需要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好,存在薄壁箱体上浮的问题,处理不好,极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做好抗浮点设置,施工中利用铁丝把限位钢筋与模板支撑体系紧密拉接在一起,控制箱模在混凝土浇筑中上浮的问题。
2.3必须确保薄壁箱体底部混凝土密实。
薄壁箱体底部混凝土较薄,不易浇筑,须严格按照顺序施工,通过小幅度调整混凝土流动性和限制粗骨料粒径,加强振捣,才能保证薄壁箱体底部混凝土密实。
2.4操作简便。
该施工方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速度快,可以缩短工期。
2.5 该工法符合国家倡导的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的要求和建筑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跨度和各种荷载的建筑,特别适用于大跨度和大荷载、大空间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并可发展应用于竖向结构构件中,但楼盖内承受较大集中荷载的部位不应设置薄壁箱体,承受较大集中荷载的区格不应采用空心楼盖。
4 工艺原理在现浇无梁楼盖混凝土结构中,按等分间距在板中设置永久性薄壁箱体,箱体之间纵横肋设置受力钢筋,并与板上、下层钢筋(没有设计下层钢筋时设置钢丝网)绑扎成整体,以BDF薄壁箱体成空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安装模板→划线定位→绑扎肋梁及板底钢筋或钢丝网→预埋水电等管线→薄壁箱体内模安装→绑扎板面钢筋→抗浮控制→检查验收→铺设混凝土浇筑便道→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拆除模板5.2操作要点5.2.1 施工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按设计要求明确薄壁箱体的规格、各项技术参数。
根据柱网开间尺寸和安装预留预埋情况,具体确定预留预埋位置,明确补空1/2尺寸大小的箱体数量,下单订制BDF薄壁箱体。
5.2.2 测量放线。
利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引测轴线,为支架支模做准备。
5.2.3 安装模板。
根据支撑和受力承载状态,确定模板施工技术方案。
1 下部结构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能力,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2 对于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2/1000~3/1000。
5.2.4 划线定位。
模板支撑设置完成后,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模板上划线出肋梁位置线、薄壁箱体控制线、钢筋分布线及水电安装管道等预埋预留位置线。
减少安装误差,以方便施工中控制和校核。
5.2.5 绑扎肋梁及板底钢筋或钢丝网。
1 按定位线标识,先绑扎肋梁钢筋,再绑扎底板钢筋,且先绑扎短跨钢筋,再绑扎长跨钢筋,并按要求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
2 设计没有板底部钢筋时应铺设细铁丝网,与钢筋搭接区域不应小于100mm,并应与相邻钢筋绑扎牢固。
5.2.6 预埋水电等管线。
1 各种管线的预留预埋工作必须与肋梁及板底钢筋或钢丝网绑扎之后、薄壁箱体安装之前进行,否则事后很难插入。
2 板内预埋水平管线应根据管径大小尽量布置在肋梁中。
当水平管线、线盒等与薄壁箱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1/2尺寸薄壁箱体进行避让。
遇到特殊部位无法设置时,局部可以按实心板处理。
3 竖向管道穿过楼盖时设置预埋钢套管,并按定位线与相邻骨架钢筋焊牢,其中心允许偏差应控制在3mm以内,钢套管与薄壁箱体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严禁事后剔凿。
5.2.7薄壁箱体内模安装。
在板肋梁、底部钢筋绑扎和水电等管线预埋完工后,按控制线准确安放薄壁箱体,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1 薄壁箱体在运卸、堆放、吊运过程中,应小心轻放,严禁抛甩,防止箱体损坏,吊运时应用专用吊篮吊至操作部位。
2 在安装过程中,应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保证其位置准确和整体顺直,以保证空心楼盖肋梁及其上下板混凝土的几何尺寸。
薄壁箱体安放时底部宜设置20×20mm四块混凝土垫块,厚度应根据板厚和箱体在板中的位置确定,四周与肋梁钢筋的净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为15~25mm。
3 薄壁箱体安装过程中要随时铺设架板,对钢筋和薄壁箱体成品进行保护,严禁直接踩踏。
当板上层钢筋绑扎之前发生薄壁箱体损坏,应全部更换;当板上层钢筋绑扎之后发生薄壁箱体小面积损坏,应采用麻袋填充或胶带纸封堵,以免混凝土灌入箱体内。
5.2.8绑扎板面钢筋。
在板肋梁、底部钢筋绑扎和水电等管线预埋、薄壁箱体安装完工后,再绑扎楼盖上层钢筋和板端支座负筋。
5.2.9 抗浮控制。
1 当薄壁箱体安装好后,确认箱底已垫至设计标高,且垫平、垫稳,并检查薄壁箱体四周与肋梁之间的净间距均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采用抗浮技术措施。
2 抗浮措施采用“压筋式”。
“压筋式”是在薄壁箱体四周利用12#~14#铁丝穿过模板把压紧箱体的钢筋棒(一般用φ10~φ14mm)与支模架体扭固紧密。
3 根据结构具体情况,考虑箱体的规格、流态混凝土对箱体的浮力以及振动棒(片)震激混凝土时对其的顶托力,对压箱体钢筋直径、数量和铁丝规格、拉接间距通过计算,在施工方案中予以确定。
4 BDF薄壁箱体空心楼盖钢筋绑扎、箱体安放及抗浮措施具体见图5.2.8-1、图5.2.8-2、图5.2.8-3、图5.2.8-4、图5.2.8-5、图5.2.8-6。
图5.2.8-1 BDF薄壁箱体设置平面布置图图5.2.8-2 薄壁箱体空心楼盖结构剖面图图5.2.8-3 薄壁箱体空心楼盖结构后浇带剖面示意图图5.2.8-4 薄壁箱体“压筋式”抗浮示意图BDF 薄壁箱体 固定铁丝固定钢筋 BDF 薄壁箱体 BDF 薄壁箱体固定铁丝支撑楞木 模板固定钢筋 砼垫块图5.2.8-5 薄壁箱体安装照片图5.2.8-6 薄壁箱体安装照片5.2.10 检查验收。
首先应进行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并做好记录。
5.2.11 铺设混凝土浇筑便道。
根据混凝土浇筑路线,架空铺设便道,禁止施工机具直接压在薄壁箱体上,操作人员不得直接踩踏薄壁箱体和钢筋,以免损坏薄壁箱体和钢筋成品。
5.2.12 浇筑混凝土。
1 根据设计要求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2非冬期混凝土浇筑之前,应湿润模板和薄壁箱体。
在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对箱体进行观察、维护和修补,当其位置偏移时,应及时校正。
3 混凝土浇筑宜采用泵送,一次浇筑成型,混凝土塌落度宜控制在160~180mm之间。
混凝土卸料应均匀,严防堆积过高而压坏薄壁箱体。
4 振捣混凝土时,砼宜为先后交替浇筑完成。
应采用小振捣棒或高频振动片,利用其作用范围,使混凝土挤进箱体底部,严禁振动棒(片)直接振动箱体。
先注入少量砼后用振动棒直接振捣肋梁混凝土至底模,对箱体四周的肋梁反复振捣,并加大先注入砼的振捣量和振捣时间,让混凝土渗入箱底。
如果箱体中央设置有注入混凝土的孔洞,观察箱体中央孔洞,待砼流入孔洞后,用振动棒直接插入预置孔洞至底模,确保箱底砼密实。
底层振捣密实后,再浇注所需的全部混凝土,并再次振捣。
尽量避免振捣棒直接接触箱体,尽量采用小型震捣棒震捣,防止箱体破坏。
如在震捣中不慎损坏,马上用轻体填料填充震裂处,防止混凝土灌入箱体。
5.2.13 养护混凝土。
宜采用毛毡、草帘或塑料薄膜覆盖,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如若环境干燥、气温较高应相应增加洒水次数。
冬期施工,严禁洒水养护,注意采取保温措施,以免混凝土遭受冻害。
5.2.14 拆除模板。
当砼的强度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后,模板及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操作。
6 材料与设备6.1 材料:6.1.1 水泥、钢筋、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等原材料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的规定进行验收。
6.1.2 BDF薄壁箱体必须采用相应专利人的合格产品,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现场抽样检验,应按行业标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CECS175:2004)的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的规定进行验收。
6.2 设备机具设备见表6.2机具设备表表6.2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 经纬仪J6以上1~2台2 水准仪1~2台3 木工加工设备1套4 钢筋加工设备1套5 箱体专用吊篮每台塔吊用2~3个6 塔吊据工程而定7 手提式电钻Φ4钻头据工程而定8 混凝土搅拌站1座9 混凝土输送泵据工程而定10 混凝土振动棒(片)据工程而定7 质量控制7.1 BDF薄壁箱体产品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工法第6.1.2条的质量技术要求。
7.2 薄壁箱体内模安装的质量检验标准见表7.2。
薄壁箱体内模安装的质量检验标准表7.2检查项目质量检验标准检查数量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内模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全数检查观察,辅以钢尺量测。
2安装位置和定位措施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0mm,内模底部和肋部定位措施符合要求。
在同一检验批内,内模位置抽查5%且不少于5个,定位措施全数检查。
对照施工技术方案,观察和钢尺量测。
3抗浮技术措施抗浮技术措施合理,方法正确。
全数检查对照施工技术方案,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1内模更换或封堵应防止内模损坏;出现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或封堵。
全数检查观察检查。
2区格板中内模的整体顺直度允许偏差3/1000,且不应大于15mm。
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内模总列数的5%且不少于5列。
拉线和钢尺量测。
3区格板周边和柱周围楼板实心部分的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0mm。
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区格板总数的10%且不少于3个。
钢尺量测。
7.3 设计没有板底部钢筋时应铺设细铁丝网,与钢筋搭接区域不应小于100mm,并应与相邻钢筋绑扎牢固。
7.4 当水平管线、线盒等与薄壁箱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1/2尺寸薄壁箱体进行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