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换药(内容清晰)

外科换药(内容清晰)

外科换药
换药又名交换敷料,是外科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表面看来,换药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机械性工作,而是需要灵活掌握的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祛除病因、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机体修复能力,使伤口早日愈合。

一、换药目的
1.了解和观察伤口情况,以便进行及时的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脓液,减少细菌繁殖和分泌物的刺激。

3.去除不利或有碍于愈合的环境,创造新的有利于愈合的条件。

4.保护伤口,防止细菌侵入。

5.固定患部、让局部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减少患者的疼痛。

二、换药的适应症
1.外科缝合伤口到了拆线时间、需拆线者。

2.创口脓液需清除者。

3.敷料移位或脱落造成伤口暴露者。

4.外阴部伤口被便湮污染敷料者。

5.创口引流需移动或除去者。

6.创口有出血者现象者。

7.肠瘘、人工肛门排除物过多者。

8.患者浮肿、有受压现象者。

9.对局部情况不明或需要观察和检查者。

10.化脓性伤口、引流及有感染的伤口需要清洁、帮助伤口加快愈合行常规换药者。

三、换药前准备
1.患者方面
1)思想准备:让患者了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解除不必要的恐惧和顾虑,争取患
者的合作。

2)换药时体位:根据换药部位决定。

总的原则是:患者舒服、伤口显露、便于操
作、光线充足。

3)环境控制:谢绝一切非有关人员参观换药;尽量避免患者直接面对创口,减少
污染和增加患者的心里负担。

2.换药者的准备
1)确定换药时间:换药时间可以根据患者和换药者的时间而定。

要绝对避免与患
者进、家属探视、责任护士晨间护理、环境保洁相冲突。

2)计划换药计划次序、避免交叉感染:先换无菌切口、后换感染伤口;先换缝合
伤口、后换开放伤口;先换感染轻者、后换感染重者;先换一般感染、后换特
殊感染。

换药前必须全面了解所换伤口的情况,以便准备适当的敷料。

3)个人准备:清洁个人卫生,戴好帽子、口罩。

强调剪断指甲、保持甲沟整齐;
帽子遮盖全部头发;口罩盖住口鼻。

重感冒和患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医护人员不
能参与换药。

换药前检查所需换药物品是否已经准备妥当、三次洗手:①查看
伤口前洗手②换药前洗手③换药后洗手。

3.物品的准备
根据伤口情况加以准备,避免浪费时间、敷料和出现因准备不足而多次往返取换药
物品,导致暴露伤口过久。

1)清洁伤口:换药包1个,内容包括:2把无齿镊子,1个弯盘,1个换药碗。

包内所需物品:2.5%碘酊棉球,70%酒精;或者用0.5%碘伏棉球;或者1/1000
新洁而灭棉球以及无菌纱布若干。

千万不要忘记带固定伤口用的粘膏和绷带。

2)感染伤口:除去上述物品外,尚需准备干棉球、生理盐水棉球若干,血管钳、
探针、各种引流物以及换药所需的抗菌素纱布等。

拆线伤口需准备拆线剪刀。

四、换药的具体步骤
分三步走:去除旧的伤口敷料→清洁伤口、拆线或拔除、更换引流物→覆盖无菌敷料、伤口包扎、固定。

步骤一去除敷料
1.用手轻轻压住胶布的一端,慢慢掀起另一端,取下伤口外层胶布,绷带或外层敷料。

2.用无菌镊子或止血钳揭下在创口上的内层敷料和引流物。

当创口与敷料粘连时,可
以先用生理盐水湿敷后慢慢揭下敷料;薄、中层游离植皮区首次换药时,要一手用
镊子夹生理盐水棉球压住游离皮面,另一手持无菌镊子轻轻揭开敷料。

3.揭开敷料时,应沿切口的长轴方向进行。

4.取下的污染敷料应放在弯盘内,不得随意丢弃在床边、地上,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感
染。

步骤二:请创伤口、拆线、拔除或更换引流物
创面周围皮肤处理
1)伤口周围皮肤消毒范围:伤口周围的消毒范围为周围5cm左右。

2)消毒顺序:清洁伤口先消毒伤口,再向周围扩展;感染伤口则由周边向中央进
行。

3)消毒方法:①一般伤口周围皮肤可以常规用2.5%碘酒棉球消毒一遍,70%酒精
脱碘2-3遍②肛门周围和瘘口周围皮肤可以用0.5%的碘伏棉球消毒3遍③会
阴部可以用1/1000的新洁尔灭消毒3遍。

4)具体操作:①双手执镊子或左手执镊子,右手执血管钳,左手镊子只能接触换
药碗中的无菌棉球、纱布或引流物,负责传递无菌敷料,称为清洁镊子;而右
手镊子接过来自左手的敷料后,直接接触创口周围的皮肤及创口,称谓相对污
染镊子。

两镊子在传递敷料时不能互相接触。

②消毒时沿创口长轴方向由上向
下、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用力适度,擦净皮肤,达到清洁皮肤、减少污染,
同时又刺激皮肤、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的目的。

5)附:常见伤口的处理。

附1:创面和伤口的处理
1、用于皮肤消毒的棉球勿进入伤口,皮肤消毒液也不能流入伤口。

2、创面或伤口的分泌物,可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蘸干,不可擦拭,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使细菌扩散到组织中去。

脓腔较深大的,可用消毒液冲洗,但不要挤压或用大力冲洗,以免扩大感染。

也可用盐水棉球蘸干,但注意棉球的数量必须“进一出一”。

3、伤口内有添塞引流纱布时,用镊子轻轻拉出:粘连过紧时,则先用生理盐水浸软后慢慢拉出。

4、当脓腔内有异物(线头、死骨、坏死组织等)时,必须祛除异物,伤口内有乳白色或黄白色的纤维蛋白膜性物时,也应用剪刀祛除。

5、创面肉芽组织出血时,可用干棉球或纱布轻轻压迫止血。

6、创腔内需要添塞引流物时,需将引流物放置腔低,创口外留有部分引流物,同时不要将创腔口堵死。

7、创面和伤口处理后要再用酒精棉球消毒周围皮肤2遍,擦净伤口周围的皮肤。

8、根据伤口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引流物,或者敷料覆盖。

注意内层带有药物的敷料的大小和创面的大小相一致,而外层的覆盖的纱布的厚度必须能隔离外界细菌的入侵,面积有大于创口2-4厘米。

附2、拆线
1、皮肤消毒同前。

2、左手用镊子提起线结,右手持拆线剪刀于线结的下方剪断,左手用镊子呈滚珠方向提出缝线,并将线结放于弯盘中,切不可随意丢弃。

3、拆除全部缝线后,再用酒精棉球擦拭伤口,敷料覆盖创口。

附3:拔除引流管
1、皮肤消毒同前。

2、双手交替挤压引流管,检测和防止管道梗阻。

3、右手持止血钳夹住创口处管壁,将引流管左右旋转后轻轻拔除。

4、酒精棉球消毒创口,凡士林纱条覆盖引流口,敷料包扎。

步骤三伤口的包扎固定
1、黏贴胶布固定时,胶布方向于伤口长轴垂直,且首先先粘贴一头,拉平后固定另一头。

2、胸腹带固定伤口时用力适当,不能影响创口的血运造成医源性坏死或愈合延迟。

五:换药操作注意事项
1、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进入病房后首先查看周围环境,关好门窗,帮助患者摆好体位,伤口暴露范围合适,换药后依旧将旧的敷料收拾到换药包中,帮助患者恢复到舒适的体位,穿好衣服或盖好被褥。

整个换药过程中需要与患者沟通,做到“来去有声”。

2、换药者的站位原则:接近创口,站位稳当,面对阳面,光线明亮,易于转动,操作性强。

3、操作轻柔,细致,态度和蔼,富有同情心,绝对避免换药过程中惊奇的声音和表情,以免患者恐惧和怀疑。

4、了解伤口的情况和变化,掌握各种伤口愈合的规律。

正常伤口只分泌血清样液体,无脓液,如果发现脓液,应注意其粘稠度、颜色、气味、引流量及引流是否通畅,以便采用相应的措施。

5、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粘膏遗留的痕迹需用汽油或松节油擦拭干净。

6、揭去敷料时,注意是否与伤口周围毛发粘连,如果发生粘连,可以用手轻轻揭下,如果敷料和伤口或创面、尤其是植皮后的创面粘连,切记先用生理盐水或其他冲洗液浸湿敷料,然后小心揭下。

7、伤口内有添塞引流纱布时,用镊子轻轻拉出,粘连过紧时,可先用盐水浸软,然后慢慢拉出,除去引流条或引流管时,先要转动一下,然后慢慢轻巧的向外拉出。

8、熟悉健康肉芽组织的性质:颜色鲜红,质地硬实,呈颗粒状,触之易出血。

如果创面肉芽组织水肿,灰白色,应检查伤口深部是否有问题。

9、引流物的使用目的是引流创口深面的脓液或其他积液,同时防止伤口外部张的太快而深部未愈合。

引流物要放入创口的底部,但不可添塞过紧以免阻塞引流。

10、伤口部分裂开,创面肉芽组织健康者,可用蝶形胶布拉合伤口,加速愈合。

11、更换的敷料及绷带必须干燥。

使用绷带时,接头必须露在明显处,胸带包扎方向:由上向下。

腹带包扎方向:由下向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