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磷化基础知识整理

磷化基础知识整理

较多的晶核,使膜结晶致密。 • 游离酸度过高,则与铁作用加快,会大量析出氢,令界面
层磷酸盐不易饱和,导致晶核形成困难,膜层结构疏松, 多孔,耐蚀性下降,令磷化时间延长。 • 游离酸度过低,磷化膜变薄,甚至无膜。
3、总酸度 • 总酸度指磷酸盐、硝酸盐和酸的总和。总酸度一般以控制
在规定范围 上限为好,有利于加速磷化反应,使膜层晶 粒细,磷化过程中,总酸度不断下降,反映缓慢。 • 总酸度过高,膜层变薄,可加水稀释。 • 总酸度过低,膜层疏松粗糙。 4、PH值 • 锰系磷化液一般控制在2-3之间,当PH﹥3时,工件表面 易生成粉末。当PH‹1.5时难以成膜。铁系一般控制在35.5之间。 5、溶液中离子浓度 • (1)溶液中Fe2+极易氧化成 Fe3+,导致不易成膜。但 溶液中Fe2+浓度不能过高,否则,形成的膜晶粒粗大, 膜表面有白色浮灰,耐蚀性及耐热性下降。 • (2)Zn2+的影响,当Zn2+浓度过高 ,磷化膜晶粒粗大, 脆性增大,表面呈白色浮灰;当Zn2+浓度过低,膜层疏 松变暗。
• 缺点:加温时间长,溶液挥发量大,能耗大,磷化沉 积多,游离酸度不稳定,结晶粗细不均匀,已较少应 用。
(2)中温型
• 50-75℃,处理时间5-15分钟,磷化膜厚度为1-7 g/m2,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比值为1:(10-15)
• 优点:游离酸度稳定,易掌握,磷化时间短,生产效 率高,耐蚀性与高温磷化膜基本相同,应用较多。
• 3Zn(H2PO4)2 =Zn3(PO4)2↓+4H3PO4 或
• 3Mn(H2PO4)2 =Mn3(PO4)2↓+4H3PO4
磷化分类
1、按磷化处理温度分类
(1)高温型
• 80—98℃处理时间为10-20分钟,形成磷化膜厚达1030g/m2,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比值为1:(7-8)
• 优点:膜抗蚀力强,结合力好。
4、电绝缘用磷化膜
• 一般用锌系磷化。用于电机及变电器中的硅片磷化处 理。
磷化流程
• 除油除锈→水洗→磷化→水洗→磷化后处理
影响因素
1、温度 • 温度愈高,磷化层愈厚,结晶愈粗大。 • 温度愈低,磷化层愈薄,结晶愈细。 • 但温度不宜过高,否则Fe2+ 易被氧化成Fe3+,加大沉
淀物量,溶液不稳定。 2、游离酸度 • 游离酸度指游离的磷酸。其作用是促使铁的溶解,已形成
(2)喷淋磷化
• 适用于中、低温磷化工艺,可处理大面积工件,如汽 车、冰箱、洗衣机壳体。特点:处理时间短,成膜反 应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且这种方法获得的磷化膜结 晶致密、均匀、膜薄、耐蚀性好。
(3)刷涂磷化
• 上述两种方法无法实施时,采用本法,在常温下操作, 易涂刷,可除锈蚀,磷化后工件自然干燥,防锈性能 好,但磷化效果不如前两种。
2、按磷化液成分分类 (1)锌系磷化 (2)锌钙系磷化 (3)铁系磷化 (4)锰系磷化 (5)复合磷化 磷化液由锌、铁、钙、镍、锰等元素组
成。
3、按磷化处理方法分类 (1)化学磷化 • 将工件浸入磷化液中,依靠化学反应来实现磷化,应
用广泛。 (2)电化学磷化 • 在磷化液中,工件接正极,钢铁接负极进行磷化。
磷化后处理
• 目的:增加磷化膜的抗蚀性、防锈性。 • 方法:喷塑、喷粉、喷漆、电泳、上防锈油等。
磷化膜检验
1、外观检验 • 肉眼观察磷化膜应是均匀、连பைடு நூலகம்、致密的晶体结构。表面不应有
未磷化的残余空白或锈渍。由于前处理的方法及效果的不同,允 许出现色泽不一的磷化膜,但不允许出现褐色。 2、耐蚀性检查 (1)浸入法 • 将磷化后的样板浸入3﹪的氯化钠溶液中,经两小时后取出,表 面无锈渍为合格。出现锈渍时间越长,说明磷化膜的耐蚀性越好。 (2)点滴法 • 室温下,将蓝点试剂滴在磷化膜上,观察其变色时间。磷化膜厚 度不同,变色时间不同。厚膜﹥5分钟,中等膜﹥2分钟,薄膜 ﹥1分钟。
2、冷加工润滑用磷化膜
• 钢丝、焊接钢管拉拔 单位面积上膜重1-10 g/m2;精 密钢管拉拔 单位面积上膜重4-10 g/m2;钢铁件冷挤 压成型 单位面积上膜重大于10 g/m2。
3、减摩用磷化膜
• 磷化膜可起减摩作用。一般用锰系磷化,也可用锌系 磷化。对于有较小动配合间隙工件,磷化膜质量为1-3 g/m2;对有较大动配合间隙工件(减速箱齿轮),磷 化膜质量为5-20 g/m2。
4、按磷化膜质量分类 (1)重量级(厚膜磷化) 膜重7.5 g/m2以上。 (2)次重量级(中膜磷化)膜重4.6-7.5 g/m2。 (3)轻量级(薄膜磷化)膜重1.1-4.5 g/m2。 (4)次轻量级(特薄膜磷化)膜重0.2-1.0 g/m2。
5、按施工方法分类
(1)浸渍磷化
• 适用于高、中、低温磷化 特点:设备简单,仅需加热 槽和相应加热设备,最好用不锈钢或橡胶衬里的槽子, 不锈钢加热管道应放在槽两侧。
表面处理
磷化
什么是磷化
• 含义:磷化(phosphorization)
工件(钢铁或铝、锌件)浸入磷化液(某些酸式 磷酸盐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积形成一层不溶于水 的结晶型磷酸盐转换膜的过程,称之为磷化。(磷化 膜为疏松多孔结构,方便存储)
x125
x430
磷化原理
• 钢铁件浸入磷化液(由Fe(H2PO4)2、 Mn(H2PO4)2 、 Zn(H2PO4)2 组成的酸性稀水溶液。
磷化的用途
• 钢铁磷化主要用于耐蚀防护和油漆用底膜。 1、耐蚀防护用磷化膜 (1)防护用磷化膜 • 用于钢铁件耐蚀防护处理。磷化膜类型可用锌系、锰
系。膜单位面积质量为10-40 g/m2。磷化后涂防锈油、 防锈脂、防锈蜡等。 (2)油漆底层用磷化膜 • 增加漆膜与钢铁工件附着力及防护性。磷化膜类型可 用锌系或锌钙系。磷化膜单位面积质量为0.2-1.0 g/m2(用于较大形变钢铁件油漆底层);1-5 g/m2 (用于一般钢铁件油漆底层);5-10 g/m2(用于不 发生形变钢铁件油漆底层)。
(3)低温型
• 30-50℃ 节省能源,使用方便。
(4)常温型
• 10-40℃ 常(低)温磷化(除加氧化剂外,还加促进 剂),时间10-40分钟,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比值为 1:(20-30),膜厚为0.2-7 g/m2。
• 优点:不需加热,药品消耗少,溶液稳定。
• 缺点:处理时间长,溶液配制较繁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