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 这件事惊动了梁武帝。梁武帝下令由廷尉卿 蔡法度彻查此事。蔡法度对吉翂进行了声色 俱厉的讯问。面对压人的气势,吉翂毫无惧 色,据理力争,表达了坚决替父而死的决心。 蔡法度见状不再逼问,他见吉翂身披成人用 的沉重枷锁,心有不忍,便命人为其更换一 副轻巧的刑具。但吉翂拒绝了蔡法度的好意, 说道:“我今天求代父死,已是死罪之囚, 刑具只能增加,怎能减少呢?”蔡法度将吉 翂的言行向梁武帝作了汇报,梁武帝立即下 令赦免了吉翂的父亲。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 总体而言,对于我国法律制度,比较传统的是按照 历史类型将我国的法律制度分成奴隶制法、封建制 法等。习惯上,我们将清前期以前的法律称之为古 代法律或传统法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法律制度, 比较共同的都是以刑法为重。而刑法、刑罚的重心 又是维护皇权和宗法伦理。虽然如此,在传统法律 制度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兼有政治和司法制度 特点的监察制度也逐渐得以发展、成熟。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 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组织渐趋于成熟,国 家职能分工进一步明确,创设了我国最早 的监察官。 • 《周礼•春官•宗伯》记载:
“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法令, 御史, 御史 以赞冢宰。凡治者受法令焉。掌赞书 凡数从政者。”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 除御史大夫寺的监察外,汉武帝元狩五年, 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协助丞相“督录 诸州”[《后汉书·百官志一》]。中央最高国 家行政机关内设监察官员,加强了国家的监 察职能。 • 在地方上,汉代的监察机关主要有两类。 一种是司隶校尉(京师所在州 )。 另一种是州刺史(其他十二州)。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 秦代的御史监察之制尚处于初创阶段,御史虽有监察之责, 辅佐皇帝监察百官,但其仍负有其他各种行政事务,还不是 专职的监察官员。御史的主要职责有三方面: • 一、协助皇帝和丞相管理其他国家事务; • 二、执行纠举官吏不法的监察事务。执行这项事务时,御史 常奉命直接参与审讯活动。《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 记·李斯列传》记载了秦始皇在咸阳坑儒和赵高以“谋反” 罪审讯李斯时,都有御史参加。 • 三、负责记录皇帝的制诏,主管刑律的制定、保存和核校等 事务。 秦代开创的监察制度为后世所继承,而且,御史监察百官 还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的一大特色。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第二节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健全
3.1.3 隋唐时期的监察制度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大动荡时 期。这一时期政权频频交替,立法活动频繁,律学 思想活跃,法律制度有很大的发展,但监察制度并 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监察机关仍然为御史 台,但已经成为皇帝直接掌管的独立的监察机关。 长官御史中丞职权很大。 “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初不得纠尚 书,后亦纠之” ___《通典》。
•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 3.2 近代中国行政监察制度 •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制度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夏商、西周、秦汉时期) • 第二节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健全 (隋唐、宋元时期) • 第三节 明清时期司法监察制度的严密化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 但是到秦汉以后,华表从议事的地方被搬 到宫廷里去了,这样它的作用就消失了。 到宋以后,华表从宫廷里面又被搬到宫廷 外面去,一直沿袭到现在。我们现在看到 的天安门前面的两个华表,当初的意义完 全丧失,变成一种装饰品,而且演变成一 种权力的符号。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 在天安门前,有两个华表,好 多人都不知道干什么用的。这 是不是国家的象征?其实不是 国家的象征。牧惠同志在20世 纪80年代初写过一篇很有名的 文章,叫《华表的沧桑》,讲 天安门前的华表的来龙去脉。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三、汉朝的监察机构与司法监督职能 秦代开创的监察制度,汉初仍被沿用。经过不断 调整,汉代的监察制度有了明显的变化。汉代中央 仍设御史府,也叫御史大夫寺,为最高监察机关, 长官为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和侍御史等属官。 东汉时期中央监察机关改为御史台,属九卿之一的 少府,但御史台活动独立,与尚书台、谒者台,并 称为三台。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西汉时御史大夫 除掌管监察百官纠举非法之职外,有时还率兵征讨, 行使一定的兵权。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 鼓,在古典司法中也非常 重要。鼓是中国古代直诉 的最重要道具。历朝历代, 皇帝将登闻鼓设于宫外, 随着隆隆的鼓声,将民众 心中的不平与冤屈,上达 天听 。 • 中国古代的“登闻鼓”制 度是民情上达的一种重要 渠道,“击鼓鸣冤”成为 百姓直诉的重要形式。 《梁书》记载了南朝时期 京城建康发生的孝子吉翂 击鼓救父的故事。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秦汉时期.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正式确立;这个时 期的行政监察机构与官员设有御史与谏官(秦朝开 始有谏大夫,东汉为谏议大夫)两大部分。 御史专门纠弹百官,负责对行使行政权力进行监 督和检查,并拥有对法律问题追究责任的权限。 谏官又称给事中,负责匡正皇帝的言行得失,是 一种以批评皇帝言行的方式实施自下而上对皇帝进 行监督的制度。 御史对下监督百官的言行,谏官对上监督皇帝的 言行,上下结合,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行政监察体制。 秦汉时期确立的行政监察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行 政监察制度发展的基础,后世的行政监察体制,基 本上都是按着这一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央的御史大夫到地方 的监御史,秦王朝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上下相属、垂 直领导的独立的监察系统。尽管这一时期的监察权 和行政权还未完全分开,秦代的御史除掌管律令、 监察百官、纠举违法官吏和承办皇帝交给的司法审 判任务外,还兼理诸如图籍秘书等事务。但是,秦 代的御史监察制度作为专制主义下官吏制度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对该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 前提,其在封建行政和司法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已初 见端倪。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 西周时期的司法监察制度还处于一个不成熟 的阶段,尚未构建起真正的监察机制。但是, 已孕育了古代司法监察的雏形,在兼职监察 官员的监管职责中融入了惩处违法犯罪官吏 的机制。首开监察官吏的监察权与司法权相 互融合的立法先例,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 监察机构作为司法行政机构行使审判职责这 一监察体制的形成具有启迪作用。尤其是御 史这一官职的设置,推动了后世以御史为核 心的监察体制的形成,实为中国封建社会监 察制度之滥觞。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吉翂从小便很懂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在当地颇有名声。吉翂的父亲是吴兴原乡县 令,为官正直,但招致了一些小人的不满, 被人罗织罪名陷害后,押送到中央的廷尉候 审。15岁的吉翂得知此事后,决定赴京救父。 在好心人的指点下,他鼓足勇气敲响了登闻 鼓,申诉其父的冤屈,并恳请朝廷允许自己 替父亲受刑。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萌芽于复、商、周 时代。正式形成于秦代,在唐代取得了重大 发展,明清时代发展得最为完备。但从行政 监察制度发挥的作用来看,唐代发挥得最为 充分,取得了辉煌的监察成果,到了明清则 逐渐走向没落和衰退。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 中国历史朝代歌
• • • • 夏商与西周 春秋与战国 三分魏蜀吴 宋元明清后 东周分两段 一统秦两汉 隋唐五代延 皇朝自此完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 3.1.1 先秦时期的司法监察制度 • 中国自夏朝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建立起以 王权为核心的奴隶主君主制国家。随着国家 的出现及其各种国家组织的设置与完善,监 察作为国家组织的自我调控机制亦应运而生。 但是,夏商时期的监察制度尚未以制度这种 独立的姿态出现,其职能乃隐含于各种非监 察国家事务中。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监察 活动比较简单,机构尚未独立,监察官员均 为兼职,还未形成独立的体制。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法令,以 御史, 御史 赞冢宰。凡治者受法令焉。掌赞书凡数 从政者。”
即掌管国都、其他城镇和百姓的法令,辅 佐宰相管理天下政务,将有关法令分发给有 治职的官吏,负责起草诏书,督促百官遵纪 守法,进行监督。 可见,其除负责起草王命,掌管簿书档案 外,还负有监察一职。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 华表来历很早,古代称为诽木、谤木。在众 人议事的地方竖一块木头,木头上面要放一 块横的板,这个样子有一点像中午的“午”, 所以又称为午木。那横板上有时候要装饰一 点图案,看上去像一朵花,古代“花”跟 “华”两个字是相通的。所以演变到后来, 就变成了华表。在华表的横板上面是可以写 字的:对某人有意见,国家应该如何治理? 实际上它最早是起监察作用的。
3.1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
3.1.1 中国古代司法监察制度的起源
• 谒者台的职责除为皇帝护驾外,大多属人事、民事、 监察和信访的性质,但它并不是简单地重复或代替 行使吏部、御史台等这些部门的职责,而是以皇帝 特使的身份代为处理某些问题即根据处理事情的大 小,依官阶的高低进行派遣。谒者台的管理事务大 到受理司法监察案件,小到督促兴修水利,其钦差 性的监察已渗透到国家行政职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其严密性与广泛性,史无前例。就监察而言,谒者 台并非是专职的司法监察机构,但其常以皇帝特使 的身份对地方司法案件进行监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