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文化赏析
法国是电影诞生的国度,也是电影成长繁荣的沃土。
经过百年积淀,法国形成了醇厚的电影文化,如同阳光雨露,滋润着法国电影的枝叶,强劲着法国电影的筋骨。
从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和《两只老虎》中可以领略法国文化,世界上只有法国人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的是第二次大战之后的法国,一位名叫克蒙特马修的教师用音乐开掘了被大人们遗弃的孩子们童年的乐趣和童年的人生价值。
影片用高明的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师长的心,写出了爱的教育,音乐是整部电影中最令人心动的元素,老师的期盼目光、柔和的指挥棒、纯净的和声、美妙的领唱、甚至包括那个因为五音不全,实在无法加入合唱班而被任命为“乐谱架”的黑发男孩,都构成了一种心灵慰籍。
看过这部电影我才隐隐绰绰知道了,原来音乐也是有生命的,音乐具有启发人性的力量。
这部电影是浪漫的,是理想化的,也是现实的。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气质与人文关怀.这深刻地体现了法国文化中博爱的一面。
整部影片仁爱、友善、宽容,难怪有人说概不影片是“欢唱生命的心灵鸡汤”。
《两只老虎》,讲述了两只生长在茂密丛林中的虎兄虎弟被猎人带出了丛林,从此两只老虎的命运就此发生了改变。
后来它们相遇并相认了,一起逃出牢笼回到了丛林,回到母亲身边的故事。
该影片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法国人天性的浪漫,正因为这样,才会动物为主题拍电影。
我们从这两只老虎身上我们看到了亲情、友情,特别是几处对老虎纯真眼神的特写,让人看了为之动容,常常使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在这些光辉的照耀下,人类的罪恶行径就更显得丑陋。
影片中大多人类都认为老虎该杀,起初猎人也是这样认为,毕竟老虎袭击过人类。
难道这是老虎的错吗?所有动物都有自己生存所必须活动范围,在这个范围里他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栖息环境。
但是随着人口增长,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侵占了老虎的栖息环境,抢夺了老虎的食物,最后还要灌以杀人恶魔的恶名将其赶尽杀绝,这是老虎的悲哀,还是人类的悲哀?也许都是吧。
所幸它们最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又见到了它们的母亲。
在反思悲怆的同时,我从电影中也看到了人性光辉与希望,猎人末尾时终于迷途知返羞愧地放下了手中的凶器,那个小男孩也始终坚信只要他能真诚地待见动物,即使是凶残的野兽也能成为携手的兄弟。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丽之所以生机勃勃,就因为生命的多姿多彩、各式各样,如果仅存人类的地球注定会变成世间的炼狱,相信没有人会愿意有那么一天。
以上就是我从2部影片中所了解到的关于法国文化的一点皮毛及感想。
通过这次的选修课,让我了解了一个更加完整的法国,同时让我对法国人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也激起了我想要深层次了解法国文化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