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神话型女性形象

论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神话型女性形象


一、引言 大江健三郎是一位自觉探索文学理论的小说家。
他毕业于东京大学的法国文学专业,受到欧洲文学, 尤其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及其文学论的很大影响,因此 他的初期作品中有着明显的存在主义倾向。据大江 自己所说,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是他阅读了萨特小说 之后而产生的“空想”。不过,这样的创作方式与日本 文学的生成土壤并不适应,大江也陷入了“困惑期”。 他在自己的口述自传中,针对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作 出过总结:“我并非先去观察社会,然后从中选取一个 典型或理念进行写作,而是从一开始就在头脑中完成 观念性的东西,再将其应用于现实中的合适场面,通 过这种手段来 创 作 小 说。”[1]59换 言 之,这 些 作 品 没 有 以大江自身的经历为基础,都是“观念性”的创作。毫 无疑问,这种从欧洲文学家那里借来的创作方式,与 大江日本人的身份出现了激烈的冲突,难以为继。可 以说,这一时期大江对文学理论的研究还稍显稚嫩, 仅仅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
第 35卷 第 7期 Vol.35 No.7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LANZHOUINSTITUTEOFEDUCATION
2019年 7月 Jul.2019
论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神话型女性形象
张雅蒙
(四川外国语大学 日语系,重庆 400031)
[摘 要]“神话型女性形象”是大江健三郎通过阅读欧洲文学家的作品而提出的文学手法。借助该手法,大江成功地 塑造了仓木麻里惠这一女性形象。不过,在创作的过程中,大江仍然发挥了其独创性,将“神话型女性形象”的手法和 日本“私小说”传统相结合,写出了《人生的亲戚》这部独一无二的作品。该作品既传达出了大江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 考,也是他将欧洲文学手法日本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神话;女性形象;信仰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23(2019)07006203 [收稿日期]2019-04-08
然而,以《个人的体验》为起点,这种情况开始得 到改变。研究表明,《个人的体验》是大江健三郎跨越 个人创作瓶颈的作品。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 理论,通过这 部 作 品 得 到 了 日 本 化、大 江 化。 更 为 重 要的是,大江在跨越个人创作瓶颈的同时,也突破了 以存在主义哲学为中心的写作框架,开始关注以结构 主义为代表的更 为 广 阔 的 文 学 理 论,例 如 《万 延 元 年 的足球队》中出现了结构主义的叙事方法和人道主义 思想,《摆脱危机者调查书》中对巴赫金的狂欢化叙事 的运用,《同时代的游戏》中神话空间的构建方法和文 化人类学“中心与边缘”理论的联系,等等。可以说, 大江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其小说中运用复杂的文学理
[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市级一流学科 2018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大江健三郎《人生的亲戚》中的女性形 象研究”(项目编号:SISUWYXY201804)。
[作者简介]张雅蒙(1992-),男,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研究。
第 7期
张雅蒙:论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神话型女性形象
在明确了“男性接受者”这一神话型女性形象得 以成立的重要条件之后,大江又将焦点转移到了巴尔 扎克的作品《村子的祭司》之上。《村子的祭司》的主 人公维罗妮卡是一个被人们称为“小圣母”的女性,她 有着美丽的 外 表、优 雅 的 身 姿。 然 而,维 罗 妮 卡 却 意 外地患上了 水 痘,失 去 了 美 貌。 大 江 认 为,水 痘 是 巴 尔扎克给维罗妮卡设置的一个障碍,为了跨越这个障 碍,她必须发挥巨大的热情。为了使这样的设置能够 顺利运作,巴 尔 扎 克 赋 予 了 维 罗 妮 卡 一 个 重 要 的 特 点:对宗教的依赖。例如,在出席圣体圣事仪式时,维 罗妮卡的脸上“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变化”,恢复了如天 使一般的美貌。然而,维罗妮卡却有着一个十分阴郁 的内心世界。 因 此,和 之 前 的 尤 拉 一 样,维 罗 妮 卡 为 了发挥她纠葛的热情,也需要有为她而献身的男性接 受者。小说的最后,维罗妮卡阐明了自己与他人通奸 的事实之后,达 到 真 正 的 皈 依,便 死 去 了。 值 得 一 提 的是,该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个男性。也就是说,《村子 的祭司》的叙事模式和福克纳的《村子》如出一辙。
63
性。更为重要的是,尤拉的故事大多是通过传闻的形 式,由男性第 三 者 叙 述。 即 是 说,福 克 纳 笔 下 的 女 性 的神话性,是 通 过 男 性 而 提 示 出 来 的。 大 江 认 为,福 克纳所构建的神话型女性形象,一举将我们带回到了 热衷于神话的时代,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2]159。
பைடு நூலகம்
论,已经成为了大江文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大江文学 研究者所必须要克服的难点。本文关注的是大江健 三郎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通过阅读大江的文学理论 著作《为了新文学》可以发现,大江深度研究了巴尔扎 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福克纳等人的著作,将他们塑造 的女性角色归纳为“神话型女性形象”,并肯定了这种 手法的有效性。可以想见,大江在塑造他自己的女性 形象时,也使用了“神话型女性形象”的创作手法。那 么,对于“神话型女性形象”,大江究竟是如何分析的 呢?他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塑造“神话型女性形象” 的呢?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应当先从《为了新文学》 中关于“神话型女性形象”的论述入手。
二、神话型女性形象 “神话型女性形象”是大江在他的文学理论著作 《为了新文学》中,耗费大量篇幅着重论述的一个文学 创作手法。原文共分为两章。在第一章中,大江首先 引用并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一段情节, 对神话型女性形象的功能作出了一个总括性的定义。 他认 为,神 话 型 的 女 性 形 象,超 越 了 象 征、比 喻 的 领 域,能够最 大 限 度 地 激 发 读 者 的 想 象 力。 另 一 方 面, 男性形象在神话型女性形象面前,往往会变得弱小、 单纯。接着,大江谈到了另一个擅长塑造神话型女性 形象的作家———威廉·福克纳,通过分析福克纳的作 品“斯诺普斯三部曲”,阐释如何构建一个神话型女性 形象。 在三部曲之一的《村子》中,主人公尤拉登场时还 是一个 13岁的少女。然而,福克纳却赋予了她神话 的光环:他大量使用了希腊神话中的比喻来描写尤拉 的外表。到了第二部《小镇》的时候,福克纳又通过将 尤拉与女 神 朱 诺 进 行 对 比,以 此 来 凸 显 尤 拉 的 神 话
在第二章中,大江提到了神话型女性形象成立的 另一个重要条件———男性接受者。据大江分析,神话 型女性形象往往有着爱恨交织的强烈情感,而这种情 感必须有一个男性接受者 。 [2]162 在“斯诺普斯”三部 曲当中,尤拉的 接 受 者 就 是 加 宾。 加 宾 是 一 个 “彻 底 的天真善良、纯洁”的男性。正因如此,他才能够在成 为一个奉献者的同时,又不要求肉体的回报。面对尤 拉挑逗的性 要 求,加 宾 断 然 拒 绝。 换 句 话 说,加 宾 是 一个被动的人而非行动的人。如果他转化为行动的 人与 尤 拉 发 生 性 关 系 的 话,尤 拉 就 会 失 去 神 话 性[2]16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