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抚育间伐的目的和意义
[摘要]抚育采伐,抚育间伐,又称抚育采伐,指在末成熟的林分中,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为了结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而适时适量采伐部分林木,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木生长的一种营林措施。
是以采伐部分林木为手段,改善林内光照条件,为保留木增加营养面积,同时进行人工选择,以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培育目的。
在系统经营的森林中,抚育采伐是定期重复地进行的。
[关键词]森林抚育间伐目的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151-01
在幼林郁闭之前,幼树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应采用一系列幼林抚育措施来调节这对矛盾。
而在郁闭成林之后的慢长时期内,虽然林木与环境之的矛盾仍占重要地位,但林木群体内部个体之间为争夺营养空间的矛盾逐渐突出起来,有时上升为主要矛盾。
所以在这一时期里,除了在某些集约栽培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施肥、灌溉、排水、垦复等林地抚育管理措施外,最大量的抚育工作是调情林木之间关系的抚育采伐,亦称间伐。
由于抚育采伐的目的是培育森林,因而它和主伐有着本质区别:主伐目的在于取得木材,采伐成熟木,一般不存在选木问题;而抚育间伐目的为了培育森林,在未成熟的森林中进行,有严格的选木要求。
主伐必须考虑森林更新;而抚育采伐不存在更新问题。
不同种类的森林,不同时期的抚育采伐,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任务。
如果将抚育采伐的任务说得全面一点,可归纳成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林木质量
森林的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天然林中,不仅密度不均匀,而且每株树木自幼苗时起受种子遗传性和所处小区条件的影响,就有不同的品质和生活力,例如弯曲、萎弱、分叉木等是每个林分中都存在的。
这些植株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品质会加剧,或者由于它们占据着优越的地盘而影响了优良植株的生长,这时就需要抚育采伐,将不良木、老狼木伐除,给优良植株创造更充分的地上和地下营养空间。
这个间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定株和选择的过程,保优汰劣是它坚守的固定原则。
(二)调节组成、防止逆行演替
在天然林中,混交林是很多的,尤其在水热条件优厚的亚热带和热带林区更是如此。
几种树生长在一起,往往发生相互排挤的现象,被排挤处于劣势或最后被淘汰的不一定是价值低的非目的树种。
这时如不进行人为的干预来保证优良树种组成,自然竞争的结果就会违背人们的意愿,发生逆行演替,形成组成不良的林分。
所以,在混交林中进行抚育采伐,首先是保证林分理想的组成。
当然,混交体中进行抚育间伐,也有提高林木质量的意义。
(三)减少无益竞争,加速林木形成
森林郁闭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愈来愈少,这种自然稀疏的现象是森林中的普遍规律。
自然稀疏在林木旺盛生
长时期进行得很剧烈,稀疏的强度很大。
一般天然林中,自然稀疏淘汰率达80%以上。
无疑,自然稀疏林木个体的存亡,完全取决于自然竞争能力,弱者亡,强行存,经过相当长期的竞争才能决定下来;同时,存留者也因竞争而影响了生长。
显然,无论是单纯林还是混交休,在其自然竞争剧烈的时期,加以人为的干预,伐除部分林木,等于加速自然稀疏过程,有利于留存木的生长。
当然,这时的抚育采伐,只能在过期林分中弱强度地进行,否则影响干形品质。
因此,应严格遵照抚育采伐规程规定,在适宜林分进行,并保留应有的疏密度,在充分发挥自然稀疏林学意义的前提下,减少林木的无益竞争,加速优良林木的成材。
(四)缩短工艺成熟龄,增加大径材出材量
林木培育通常对目的材种有一定的规格要求,林木达到规格材种的年龄叫作工艺成熟龄。
我们知道,林木大道理工艺成熟的年龄是与抚育措施有着直接关系的。
抚育采伐,由于是稀疏林木的措施,使单株林木生长加快,用材的工艺标准,尤其是粗度容易达到。
所以,抚育采伐可以缩短工艺成熟龄,也就是缩短了主伐龄。
同时由于抚育采伐疏开了林分和伐除了弱小木,使得林分大径材出材率增加。
由于工艺成熟龄提前,提高了林木生产速度,又由于木材品质的改善和大径材的增加,提高了材种等级,从而提高了木材的经济价值。
(五)提高木材利用量
森林生产全部木材的数量有几个组成部分:从第—次间伐开始,
每次抚育采伐得到的木材量,称为间伐量;森林成熟以后主伐利用的木材量,称为主伐量;在林木生长整个期间,枯死腐烂部分,称为枯损量。
如果不进行抚育采伐,则自然稀疏死亡的80%以上的林木都成为枯损量。
(六)改善卫生状况,提高防护性能
抚育采伐以后林分卫生状况改善,生活机能增强,从而增加了林木对不良气候条件和病虫害的抵抗力,卫生状况的改善也减免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各种防护林的抚育采伐,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其防护效能。
如防风林,通过抚育采伐实现良好的疏透结构;风景林,通过抚育采伐实现更好的林木组成和美观的林层结构。
合理的抚育采伐是一种正向人工选择。
通过伐除衰弱木、不良木及非目的树种,保留了生长潜力和干形、材质优良的林木,并为它提供了较充裕的营养空间,使之发挥生长潜力,快速成材。
其结果是整个林分的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林分达到工艺成熟的期限也可以缩短一个龄级左右。
这正式通过抚育采伐培育森林的主要目的之一。
砍伐有害木,淘汰次要树种,形成理想的结构,从而使林分抗病、抗害能力提高,并在改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全面功能。
林分稳定性和机能的增强,可以减少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
从而促进森林多种效益的发挥。
抚育采伐中人们往往追求木材的总生产量增加;也有人认为抚育采伐可以增加森林主伐量,但实际效果表明:总生产量不一定增加,
增加主伐量也不是肯定无疑的。
唯增加木材总利用量是肯定的效果.
总生产量不一定增加的原因在于间伐后株数减少了,假如间伐时强度偏大,使土地生产力在保留木恢复郁闭的过程中浪费掉,从而使最终结果含混不清。
如果抚育的不合理还会降低总生产量。
应该肯定的是,抚育间伐利用了小、中径材,消灭了枯损量,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了优良木、增加了大径材产量。
从而提高了整个林分的林木利用率和利用价值这一部分中间利用材的数量,由森林的自然稀疏过程中的林木株数淘汰率得知,是惊人的,一般都要超过主伐利用量许多。
所以,抚育采伐增加木材利用率的意义是重大的。
那种认为,如不增加木材总产量或主伐量,就没有必要进行抚育间伐的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
参考文献
[1] 罗菊春.抚育改造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关键性措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01).
[2] 傅校平.杉木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00(02).
[3] 王慧,郭晋平.我国森林抚育间伐研究进展[j].山西林业科技.2008(02)
[4] 王慧.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影响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7(12).
[5] 周新年,巫志龙,郑丽凤,邓盛梅,林海明,许少洪.森林
择伐研究进展[j].山地学报.2007(05).
[6] 李春义,马履一,徐昕.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