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间的夹角。
以指北针为准,地磁子午线偏在地理子午线东边为东偏角,符号为正;地磁子午线偏在地理子午线西边为西偏角,符号为负。
2.地球外圈层:从地表往上至地球大气的边界,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3.地球内圈层:地球内部的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分为地壳、地幔、地核4.活动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5.稳定大陆边缘:大陆架(窄)、大陆坡(窄)、海沟岛弧6.莫霍面:1909,莫霍罗维契,克罗地亚,深度33km ,Vp(纵波)7km/s→8.1km/s7.古登堡:1914,古登堡,美国,深度2885km, Vp(纵波): 13.54km/s→7.98km/s,Vs(横波)7.23→08.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恒温带下,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表示内热层中温度的变化地质构造-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岩层的空间形态9.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10.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能源主要来自地球本身的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11.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壳表层、能源主要来自地球以外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1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往上运移到冷凝固结形成岩石的过程。
13.喷出作用:岩浆从火山口溢出或喷出地表冷凝成岩的过程14.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动,侵入到围岩中而未到达地表的过程。
15.变质作用:使岩石改变其成分、结构、构造变成新岩石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16.风化作用: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气温的变化、水和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生物的活动等,使岩石在原地受到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华17.剥蚀作用:地表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层岩石进行破坏并将破坏产物剥离原地的过程。
分位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18.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脱离搬运介质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沉积作用。
19.固结成岩作用:使松散沉积物变成坚硬岩石的作用-固结成岩作用20.矿物:地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内部构造和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21.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大约20多种2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即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粉末的颜色23.解理:矿物受外力打击时,总是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4.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时,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裂开,而在任意方向(受力的地方)产生不平整面的性质。
25.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结晶质或非晶质矿物构成的固结的矿物集合体。
26.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形成的一种地质体,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经过沉积与风化等作用而成的岩石。
27.变质岩:变质岩是由沉积岩、火成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
28.火成岩(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29.岩浆:来自地下深处或上地幔的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体。
800~1200℃30.火成岩的结构:指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状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
31.火成岩的构造:指火成岩由于其颗粒排列充填方式所显示出的外部特征。
32.深成岩:岩浆在地下深处(>3000米)缓慢冷却、凝固而生成的全晶质粗粒岩石,如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
(晶质结构,粒粗)33.浅成岩:又称半深成0.岩。
介于深成岩与火山岩之间,具深成岩与熔岩中间结构的火成岩。
多具细粒、隐晶质及斑状结构,34.喷出岩: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由岩浆喷发物形成的岩石35.岩墙:狭长的墙状侵入体,近于直立,与围岩层面方向大致垂直。
36.岩床:顺围岩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37.酸性岩:SiO2 ≥65%38.基性岩:SiO2 45%~52%39.中性岩:SiO2 52%~65%40.碎屑岩:岩石机械风化后形成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经搬运、沉积、压实、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碎屑岩。
41.层理:沉积岩内细微成层的现象42.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
43.结核: 在沉积岩中常见到呈块状,椭球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块体,其物质成分与围岩不同,这种块体称为结核。
44.地层: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层状岩石。
45.整合:相邻的新老地层平行,产状一致,时代连续46.假整合:相邻的新老地层平行,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
有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
47.不整合:相邻的新老地层以角度相交,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
48.年代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是以岩石形成的时代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代表地史中一定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全部地层。
49.岩石地层单位:根据地层的岩石特性和岩石类别划分出的地层单位,它属于地方性地层单位,全球不能对比。
岩石地层单位包括群,段,组,层四个级别。
50.岩层产状三要素:岩层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称为岩层产状。
用眼层的走向,倾向,倾角来确定,这三个用来说明岩层产状的参数称为岩层产状要素。
51.视倾角:视倾斜线与视倾向线的锐角叫视倾角。
52.真倾角: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53.褶皱与褶曲:褶皱---岩层中产生的一系列弯曲。
褶曲---褶皱中的一个弯曲部分。
54.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翼相背倾斜,中心为老地层,两侧对应出现新地层。
55.枢纽:同一岩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56.褶曲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57.斜歪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分为斜歪背斜,斜歪向斜58.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同,倾角不等。
一翼产状正常,一翼倒转。
分为倒转背斜,倒转向斜59.倾伏褶曲:倾伏褶曲的枢纽呈倾斜状,整个褶曲向某一方向倾伏,两翼岩层同一走向线向褶曲倾伏方向汇合相交。
60.短轴褶曲:短轴褶曲向两端延伸不远即消失,同一地层界限长轴/短轴介于10:1~3:1之间。
61.穹隆:近等轴褶曲呈圆形,长轴/短轴<3:1的背斜构造盆地—长轴/短轴<3:1的向斜62.复向斜:复向斜又称复式向斜,是由若干次一级的背斜、向斜组合而成的一个大型向斜构造。
63.节理:断裂面两侧岩石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64.断层:断裂面两侧岩石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65.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66.平移断层:指断层两盘沿断层面作水平方向相对位移的断层。
67.铅直地层断距指断层两盘上对应岩层面之间的铅直距离。
它反映了地层断距的铅直分量68.水平地层断距指断层两盘上对应岩层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它反映了地层断距的水平分量69.地层断距指断层两盘上对应岩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70.断层落差断层倾向剖面上的铅直断距71.走向断层指断层走向和所切割岩层走向基本一致的断层72.横断层指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垂直73.地垒指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倾向相背的正断层组成,致使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的组合类型74.阶梯状构造指由两条或两条以上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75成煤作用—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成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
76煤化作用-泥炭或腐泥转变成褐煤、烟煤、无烟煤、超无烟煤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77.煤成岩作用—由泥炭或腐泥在温度压力作用下转变成褐煤的过程78.煤变质作用-褐煤在地下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转变成烟煤、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79. 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80.腐植煤81.腐泥煤82宏观煤岩成分—肉眼能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丝炭.镜煤.暗煤.亮煤83宏观煤岩类型1.光亮型煤2.半亮型煤3.半暗型煤4.暗淡型煤84.含煤岩系:聚煤时期形成的一套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85.复杂结构煤层:含一层以上稳定夹矸的煤层。
86中厚煤层露天3.5~10m 地下1.3~3.5m87急倾斜煤层露天>45°地下>45°88伪顶指直接覆盖在煤层之上的薄层岩层。
岩性多为炭质页或炭质泥岩,厚度一般为几cm至几十cm。
它极易跨塌,常随采随落。
所以它都混杂在原煤里,增加了煤的含矸率。
89.老顶:又称“基本顶”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岩层。
90.直接底:指煤层之下与煤层直接接触的岩层。
91.煤田:同一地质时期形成的含煤岩系基本上连续分布的广大地区。
92.井田:煤田内划归一个煤矿开采的部分。
93.煤层稳定程度:(1)稳定煤层(2)较稳定煤层(3)不稳定煤层(4)极不稳定煤层94.含水层:能透水并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95.隔水层:透水性差,对地下水的运动,渗透起阻滞和阻隔组作用的岩层。
96.上层滞水:指埋藏于地表以下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97.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98.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间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99.孔隙水:存在于松散沉积物(碎屑岩)孔隙中的重力水。
100.裂隙水:存在于基岩裂隙中的重力水。
101.水的硬度取决于水中Ca2+和Mg2+的含量,分为(1)总硬度:水中含Ca2+和Mg2+的总量(2)暂时硬度:水沸腾后由HCO3-与Ca2+和Mg2+结合生成碳酸盐沉淀出来的Ca2+和Mg2+的含量(3)永久硬度:水沸腾后,水中残余的Ca2+和Mg2+的含量102.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的一种重要的排泄方式。
103.上升泉:有承压含水层形成的泉。
104.下降泉:由潜水含水层形成的泉。
105.矿井充水: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各种类型的水源进入采掘空间的过程。
106.矿井瓦斯:采矿过程中从煤层或采空区中放出的有害气体的总称107.相对瓦斯涌出量指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日产1t煤涌出的瓦斯数量。
单位为m3/t108.煤与瓦斯突出-指在采掘过程中,在很短的时间内,从采掘面内部向采掘空间突然喷出大量煤、岩石和瓦斯的现象。
109.岩溶陷落柱:又称喀斯特陷落柱,是岩溶洞穴塌陷的产物,它是由于地下可溶性岩(矿)层经地下水强烈溶蚀,形成大量的的溶洞,在上覆岩层的重力作用下产生塌陷,由于塌陷体在剖面上呈柱状,所以称为岩溶陷落柱。
110.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111.勘探程度-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和地质变化的控制程度。
112.断煤交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的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
113.煤系:含煤岩系是指一套含有煤层并且在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岩系114煤层结构-指煤层含夹矸的情况。
115褶曲枢纽-同一岩层面上弯曲最大点的连线。
1.火成岩中的主要矿物有(辉石、角闪石),沉积岩中的主要矿物有(方解石、高龄石)。
(注各写出两种即可)2.煤层顶板依据(跨落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