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风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间的关系摘要:文章论述了风景资源的定义及内涵,风景资源的分类及特色,分析了现在风景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的必要性,最后集中论述了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正确处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意见。
关键词:风景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一、风景资源概述1、风景资源的概念风景资源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
风景名胜资源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历史和科学价值且含有美学特征的客观物质。
这意味着风景资源具有以下两层意思:一是风景资源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二是风景资源是人对自然界或人类社会认识的产物,或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产物。
具有以下内涵:具有吸引功能和三大价值;包括未开发和已开发的内容;必须包括物质的、有形的内容以及形态的、行为的内容;必须包括原生的内容和人造的内容以及风景资源的范畴在不断扩大。
2、风景资源的类型和现状风景资源可分为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两大类,其中自然风景资源又分为四种。
自然风景资源指的是大自然赋予地理区域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和景象的地域组合。
人文风景资源指的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人类的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痕迹或实物,是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有旅游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1、地质地貌风景资源主要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
地表各种地文景观的形成和演变,直接受地层和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动力等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它包括五小类。
(1)山岳形胜:主要指风景名山、历史文化名山和冰雪山峰。
(2)喀斯特地貌景观: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为我国的旅游业带来无限生机,并且我国喀斯特地貌类型性多样,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3)风沙地貌景观:包括风蚀地貌和风沙地貌。
前者包括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垄槽、风蚀城堡等,如新疆乌尔禾风蚀“魔鬼城”,罗布泊“雅丹”地貌;后者指风沙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和戈壁.(4)海岸地貌景观:包括海蚀地貌、海积地貌、岩石海岸、沙质海岸、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等多种形态。
蓝天碧水、金沙细浪、日出夕照还有一些海上蜃景相映成趣。
中国著名的海岸旅游资源丰富。
(5)特异地貌景观:世界上较为罕见的地貌景观,如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中国贵州以地缝、天坑、峰林三绝著称的马岭河地缝裂谷景观、黑龙江以石龙石海和火山口为特色的五大连池火山岩熔景观、福建鸳鸯溪白水洋水下石板广场、云南元谋土林等。
2、水体风景资源水域景观是大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灵气”之所在。
江河、湖海、飞瀑流泉、冰山雪峰不仅独自成景,更能点缀周围景观,使得山依水而活,天得水而秀。
水域风光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它有下列几类。
(1)江河溪涧:包括大江大河及其冲积而成的著名峡谷,河川清流,如广西的漓江风光、美丽的富春江——新安江等等。
(2)湖泊水库:湖泊是自然形成、水库是在自然河流或湖泊基础上人工修成的。
(3)飞瀑流泉:从陡坎和悬崖倾泻下来的水流称为瀑布。
地下水露出地表的天然露头称为泉。
(4)冰川景观:主要是高山和高纬地区的具有特殊形态特征和地貌景观特征的水域风光资源。
(5)风景海域:主要是与海岸和海岛和为一体的复合景观。
包括海潮、海啸、海风、海市蜃景等等。
3、气象、气候风景资源主要指千变万化的气象景观、天气现象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旅游资源景观相结合,再加上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点缀,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气候天象旅游资源。
有长时间保持的大气物理状况,如宜人的气候资源,还有美丽的高山冰雪景观,短时间的气象景观一般分为经常发生的雨景、云雾景、冰雪景、明月、日出、云霞和偶然发生的佛光、海市蜃楼、雾凇、雨凇等。
(1)宜人气候:人们可以用来避暑或者避寒,并能够满足身心需要,使心情愉悦、体魄健康的气候资源。
避暑气候分为三种类型:a、高原山地型,b、海滨型,c、高纬度型。
避寒气候:冬季,人们多去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洋地区避寒,很多热带、亚热带沿海城市成为著名的避寒胜地,。
阳光资源:如地中海沿岸国家充分利用阳光和海水,建设海滨浴场,最著名的是西班牙濒临地中海沿岸,晴天多、阳光和煦、沙滩柔软,海水蔚蓝,适于开发海水浴和日光浴。
此外,还有四季如春的迷人气候,如中国云南的昆明堪称“春城”。
(2)大气降水景观:主要由于大气降水形成的雨景、雾景、冰雪等等。
(3)天象奇观:一般具有偶然的、神秘的、独特的特征,如极光、佛光、海市蜃楼、奇特日月景观等。
4、生物风景资源按其性质可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地球表面的生物衍生出了极其丰富的类群和形态,使得自然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生物景象。
各种动植物让人类得到赏心悦目的感受,也有很多具有宝贵的科学研究价值、美化和净化环境的作用。
作为旅游资源的生物景观,主要是指由动、植物及其相关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各种过程与现象。
生物景观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1)森林景观:指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功能的野生、原生以及人工森林。
在地球的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总面积为50亿hm2,占陆地面积的32.6%。
过去和现在,森林都是陆地上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同时,森林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是保护环境、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
森林景观以其复杂的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浩大繁茂、神秘幽深的特点,吸引着人们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揭秘、医疗健身、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等多种活动。
(2)草原景观:主要指大面积的草原和牧场形成的植被景观。
辽阔的草原既是优良的牧场,也是理想的旅游场地。
人们在草原上可以骑马、骑骆驼、乘勒勒车,在观赏草原风光的同时,还可在牧民家中做客,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享受独特的草原风情。
(3)古树名木:主要是指单体存在的古老名贵的树木。
中国名木主要有:世界植物活化石,水杉、银杏、鹅掌楸、珙桐等;黄山迎客松(黄山四绝之首);陕西黄帝陵的“轩辕柏”,已经5000年的历史,堪称“世界柏树之父”;山东孔庙2000多岁的“孔子桧”;泰山“五大夫松”等等。
(4)奇花异草:珍稀花卉和草类。
古人给名花奇草起了许多优雅的名字:“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园中三杰”玫瑰、蔷薇和月季,“花中四友”山茶花、梅花、水仙、迎春花;中国十大名花:“花王”牡丹,“花相”芍药,“花后”月季,空谷佳人“兰花”,“花中君子”荷花,“花中隐士”菊花,“空中高士”梅花,“花中仙女”海棠花,“花中妃子”山茶花,“凌波仙子”水仙花。
(5)珍禽异兽及栖息地:现存数量较少或者濒于灭绝的珍贵稀有动物和保护珍稀动物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区。
栖息地可为动物提供生存所需要的生态条件,如食物、水、温度、保护场地等。
由于动物种类多样,数量众多,动物的分布非常广泛,因此,动物栖息地是一个涵盖很广的概念。
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根据主要观赏物种的类型差异,可分为以下类型:鸟类栖息地、珍稀哺乳动物栖息地、珍稀鱼类栖息地、其他动物栖息地等类型。
5、人文风景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文化成就、艺术结晶和科技创造所留下的具有风景价值的痕迹或实物。
其构成要素主要有建筑体、寺观、古城、雕塑、绘画、文艺、民俗、歌舞、节庆、消遣娱乐、体育等,它们原来创建的目的,可能并不是为了旅游,如寺庙是以宗教目的为主,园林建筑是以皇亲国戚或达官贵人的私家享受为主等。
随着时间的演变,或成为历史陈迹,或构成乡土风光等。
二、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风景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现在旅游行为带了对风景资源的破坏。
主要的现象有错位开发和超载开发。
错位开发指的是一个是性质上和空间位置上的错位:把精神文化功能性质,改变成为经济功能;风景名胜区应该是主要的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基地在风景区以外,风景区内分布少量的,适当,环境允许的,服务设施。
但是现在有许多错位开发的案例,包括泰山:由于过度开发,泰山顶上变成一个“小城市”。
现在很多人批评黄山也是这样。
武陵源里边规划布置了商业街,如此的案例屡见不鲜。
这样的规划安排使得风景区质量下降,造成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
超载开发在我国也是很普遍。
在风景区内不影响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环境,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布置简易的,容量允许的一些设施,但是我国风景资源开发现状却是超过负荷了。
人流极大的超过了风景区的负载,不仅如此,旅游服务设施,商店、旅馆,包括索道等构筑物,充斥着风景区,造成了环境、视觉、审美上的污染,而且直接破坏了生态环境。
具体存在的问题有:1、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遭破坏严重。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只占国土面积1%,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风景名胜区只顾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资源保护,如以经济为目的,出让或者变相出让景区的资源及土地,导致了管理失控,在景区内设立各种开发区、度假区。
2、人造景点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风景名胜区依托的应该是自然和人文景观,人造景点的过度建设必然破坏景区的自然美。
众多的景区为了满足旅游经济的短期需求,急功近利,过多的设置人造景观及消费设施,把游和住放在首位,破坏了自然的和谐,使保护与开发产生矛盾。
3、空气与水环境质量降低。
位于风景区内或者风景区周边的工业区,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景区,严重污染了景区环境,降低了景区的空气和水环境质量。
4、天然林覆盖面积下降。
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一些景区的天然林遭受到砍伐和破坏,导致景区环境恶化、景观质量下降。
对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5、不合理的利用湖泊资源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
湖泊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遵循生态规律,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系统固有能流、物流路线和水生生物平衡,一些物种疯长,水资源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
6、游客容量超负荷。
由于游客数量长期超过旅游生态环境容量,导致了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三、风景资源的保护导致风景资源损害和破坏的原因有:自然力的作用(如地震、风化、洪水、泥石流、白蚁等);还有人为的破坏(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在客观上造成的破坏)。
风景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有:1、对于由于自然力作用造成的破坏,主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保护2、对于由于旅游者的原因造成的破坏,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加强风景资源保护意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2)大力开展风景资源宝华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3)完善法制管理体系,关于污染、对树木乱砍滥伐、偷猎野生动物等,则必须采取法制措施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