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钓鱼的启示教材分析

13-钓鱼的启示教材分析

13 钓鱼的启示[教材分析]一、单元解读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

正像单元提示中写到的一样“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

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

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专题“生活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永远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学生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学生能读;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

好在每篇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生活,从中有所发现,读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

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城市善良、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二、课文解读《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原作者是詹姆斯•兰费蒂斯,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

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课文回忆了“我”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按发展过程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

“我”为什么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一)“我”之所以不愿意放鱼,主要是因为:1、鱼太大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鱼;如“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2、“我”等了好长时间,费了好大劲才钓到的鱼;如“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3、离“鲈鱼捕捞开放日”只差两个小时,而且没有人看到,所以“我”舍不得放鱼。

如“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及“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二)父亲坚持要让我放鱼是因为:1、是因为“鲈鱼捕捞开放日”的时间还没到,如“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2、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及严格地教育。

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道德是没法妥协的,即使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也只得孩子去做,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

(三)“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和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说道德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放了大鲈鱼就是对的,是“是”;不放,就不对,是“非”。

是和非大家都会分辨,但是真正让“我”放鱼的时候,“我”却不舍得了。

说明“实践起来却很难”。

但因为最终“我”在父亲的坚决态度下还是把鱼给放了,所以“我”最终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在一次次遇到和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的时候一次次地抵住“鱼”的诱惑,并在三十四年后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所以说: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当三十四年后的“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和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懂得了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了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三、表达特点就结构而言,文章结构简单、明了。

就是钓鱼(1-3)自然段,放鱼(4-9)自然段,启示(10、11)自然段。

另外,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抓住课文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细节:(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一直在变化:1、当我钓到大鲈鱼的时候,我是十分得意的。

如:“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2、当父亲命令我把鱼放回湖里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急切,不理解的。

如:“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3、当父亲说“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的时候,我是既委屈有难受的,如“‘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 当“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的时候,“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当我知道父亲的话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时候,我是无可奈何、遗憾且“依依不舍”的。

如“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二)对于父亲的细节描写反映了父亲的心理世界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中的“盯”字。

父亲“盯”着大鲈鱼在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中读出父亲对大鲈鱼的喜爱。

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 中的“得”字。

可以引导学生把“得”字换一个词,从而理解“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3、“‘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父亲平静地说。

”中的“平静”二字。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出爸爸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又是不容争辩的,爸爸在道德抉择和实践上毫不含糊。

[学情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难的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简单的是和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这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且内涵丰富,承载着思想和人文内容,学生因为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而要理解这个难点,必须从文中钓鱼这件事去理解,从我钓到大鲈鱼的得意,到放鱼时的依依不舍和沮丧来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

另外,还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来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及朗读的方法,理解“我”心情变化的原因,体会我为什么不愿意放鱼,理解关键语句,从而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感受父亲从小对我进行严格教育的良苦用心。

2、通过学习《钓鱼的启示》一课,拓展阅读《黑木炭白衬衫》一文,感悟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通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环节]一、导入同学们,有一本书,编辑了人们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人们生存的时时刻刻,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生活”。

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和收获,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新的文章。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个人、走近这样一篇文章。

我们一起学习“生活的启示”一组的第一篇课文,第13课《钓鱼的启示》。

看老师板书课题。

注意钓的写法和钩区别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作者回忆小时候的一件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讲了我和父亲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

但是因为距离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坚持让我把鱼放了,我非常不舍。

最后还是把鱼放回了湖中。

(如果学生说得太详细,教师引导:抓住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果,经过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教师板书:钓鱼放鱼启示三、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感悟生活启示(一)小组学习“钓鱼”“放鱼”部分,体会人物心情变化1、师:从钓鱼到放鱼的过程,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不断变化的,请默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词句,完成课后第二题。

屏幕显示:默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词句。

得意→()→()→()得意→(急切)→(难受)→(依依不舍)2、小组合作:屏幕显示:(1)“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变化,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做好批注。

(2)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体会钓到鲈鱼时的“得意”师:“我”的情感变化大家都找到了,下面我们来仔细体会作者的心情。

在钓到鲈鱼后,我为什么这么得意呢?课件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教师应引导学生抓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得意。

如:“啊,好大的鱼!”“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得意”“欣赏”“漂亮”,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深入体会作者此时的得意,并相机指导朗读。

师渲染:是啊,消耗了如此长的时间,我终于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我怎么能不得意呢?让我们一起读出“我”的惊喜和得意。

生:齐读。

◆体会放鱼时的“急切、乞求/委屈/难受、依依不舍”(1)我的心情变化师:正当“我” 得意地欣赏大鲈鱼的时候,父亲却让“我”放了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