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基础知识》PPT课件
二糖、三糖比较重要,二糖是寡糖中分布最 广的一类,蔗糖、麦芽糖与乳糖是其重要代 表(还原性,旋光性)。三糖以棉子糖常见。
重要的二糖
D-麦芽糖( -型)
纤维二糖( -型)
蔗糖
乳糖( -型 )
(三)多糖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而形成的长链结构。 ✓多糖没有还原性和变旋现象,无甜味,大多不溶于水。
糖的概念:
糖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聚合物 和衍生物的总称的化合物。
糖类的生物学作用
•糖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主要功能)
•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糖具有多方面复杂的生物活性与功能
如:作为其它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脂等合成的前体;作为细胞识别的 信息分子等
二、糖的分类
◆单糖(Monosaccharides) ◆寡糖(Oligosaccharides) ◆多糖(Polysaccharides):
CH2O P
果糖-1,6-二磷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CH2 O P
C O 磷酸二羟丙酮
CH2OH
+
CHO
CH OH 3-磷酸甘油醛 CH2 O P
Glu
ATP ADP
G-6-P
5. 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
F-6-P
ATP ADP
F-1,6-2P
CH2 O P
CHO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 酶同工酶,分别称为Ⅰ至Ⅳ型。
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糖 激酶(glucokinase)。它的特点是:
①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②受激素调控
Glu
ATP ADP
G-6-P
2. 6-磷酸葡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F-6-P
ATP
ADP
F-1,6-2P
P O CH2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CO
丙糖磷酸异构酶
CH2OH
磷酸二羟丙酮
CH OH
CH2 O P 3-磷酸甘油醛
丙糖磷酸异构酶 (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糖复合物
(Complex Carbohydrates)
糖—肽链
糖—脂质
糖—核酸
肽聚糖
糖蛋白
蛋白聚糖
(peptidoglycans) (glycproteins) (proteoglycans)
糖鞘脂
糖基酰基甘油
脂多糖
(pglycosphingolipids) (glycosylacylglycerols) (lipopolysauhards)
CH2 O P 1,3-二磷酸
甘油酸
ADP
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
COOH C OH
CH2 O 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磷酸甘油酸激酶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这是酵解过程中第一次产生ATP的反应,将底物的高能磷酸键直接转移给 ADP生成ATP,这种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 直 接 相 偶 联 的 反 应 称 为 底 物 水 平 磷 酸 化 (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 。
磷酸甘油酸 变位酶
CO P
CH2 OH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Glu
ATP ADP
G-6-P
9、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F-6-P
ATP ADP
F-1,6-2P
COOH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上述5步反应为酵解途径的耗能阶段, 1分子葡萄糖的代谢消耗了2分子ATP, 产生了2分子3-磷酸甘油醛。Βιβλιοθήκη EnergyRequiring
Steps of
Glycolysis
ATP ADP
Glu
ATP ADP
G-6-P
(二)第二阶段——放能阶段
6.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F-6-P
❖明质酸(hyaluronate): 约由25000个二糖单 位构成。
❖ 硫酸皮肤素、硫酸-4-软骨素、硫酸角质素 和硫酸-6-软骨素:主要存在于腱、软骨和其 他结缔组织中。
❖ 肝素(heparin): 天然的抗凝血物质,它能同 抗凝血酶(Ⅲ)强烈地结合,阻止血液凝固。
第二节 糖的消化吸收
一、糖的消化 食物中糖一般以淀粉为主 单糖可被吸收
K+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SGLT
小肠肠腔
肠粘膜上皮细胞
GLUT:葡萄糖转运体 (glucose transporter)
门静脉 肝脏
GLUT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
主
食物
糖异生
三、糖代谢的概况
血
缺氧
中
糖酵解(乳酸)
葡 供氧充足
❖ 1940年被阐明。(研究历史)
Embden,Meyerhof,Parnas等人贡献 最多,故糖酵解过程一也叫 Embdem-Meyerhof-Parnas途径, 简称EMP途径。
*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 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pyruvate),称之为酵解途径(glycolytic
ATP ADP
F-1,6-2P
3.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ATP ADP
Mg2+
磷酸果糖激酶
果糖-6-磷酸
果糖-1,6-二磷酸 (1,
6-fructosebiphosphate, F-1,62P)
Glu
ATP ADP
G-6-P
8.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COOH
COOH
C OH
CH2 O P 3-磷酸甘油酸
O=C O P
C OH
CH2 O P 1,3-二磷酸
甘油酸
Glu
ATP ADP
G-6-P
7.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O=C O P
C OH
(三)多糖按其组成成分的分类:
• 同聚多糖(均一多糖)(homopolysaccharide) • 杂聚多糖(不均一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 • 黏多糖(mucopolysaccharide):含氮的不均一多糖,又称糖胺聚糖 • 结合糖(glycoconjugate):糖复合物或复合糖
直链淀粉+碘
蓝色
支链淀粉+碘
紫红色
淀粉水解 淀粉糊精(遇碘蓝色) 红糊精(遇碘红色) 无色糊精 (遇碘不显色) 麦芽糖 葡萄糖
(二)糖原(glycogen)
结构与淀粉相似,是一种动物淀粉。 糖原遇碘呈红色,彻底水解后产生D-葡萄糖。 糖原的生理功能:肌肉中的糖原为肌肉收缩所需要的能源。肝糖原可分解
有氧氧化(CO2、H2O、ATP)
萄
磷酸戊糖途径
糖
(5-磷酸核糖、NADPH)
合成
糖原
分解
第三节 糖的分解代谢
生物体内葡萄糖(糖原)的分解主要有三 条途径:
1. 无O2情况下,葡萄糖(G)→丙酮酸(Pyr)→乳酸(Lac) 2. 有O2情况下,G → CO2 + H2O(经三羧酸循环) 3. 有O2情况下,G → CO2 + NADPH(经磷酸戊糖途径)
OH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OH H
HO
OH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H OH
2-磷酸甘油酸
葡萄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ATP
ADP
Mg2+
己糖激酶
(hexokinase)
P O CH2
H H
OH
OH H
HO
OH
H OH
葡萄糖-6-磷酸
(glucose-6-
phosphate, G-6-P)
NAD+
H H OH
HO
OH H
OH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