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和治疗
㈤外伤性骨折伴骨质疏松 有明显的外伤史,由直接或间接
暴力所致,突发性局部疼痛、肿胀、 活动受限、畸形,X 线片清楚显示 骨折类型和骨折移位情况,显示骨 质疏松,但无骨破坏,测骨密度为 轻度或中度降低,外力是造成骨折 的主要原因。
五.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一)骨质疏松的治疗 (二)骨折的外科治疗
3.ECT有核素浓聚
4.MRI: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 高信号
㈢强直性脊柱炎 早期骨密度降低,但脊柱疼痛、
僵硬、活动受限。X线片双侧骶髂关 节模糊,间隙变窄至消失,椎间关 节模糊,韧带钙化。晚期骨密度升 高。
㈣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性“棕色瘤” 血钙与碱性磷酸酶升高,血磷
降低。骨损害常见于指骨、肱骨、 胫骨、肋骨。X线片显示,骨膜下 皮质骨吸收。
在我国城市50岁以上妇女疏松 性脊柱骨折发生率为15%;所以防 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我们急需解决 的重大问题。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自身原因
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破坏,骨 强度下降,骨的力学性能下降,骨脆 性增加,是造成骨折的主要原因。一些 前瞻性研究认为骨量降低一个标准差, 骨折的危险性就增加1.5~3倍。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功能亢 进 糖尿病 库欣氏综合症
慢性疾病:胃肠吸收障碍 肝肾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恶性肿瘤:骨髓瘤 转移瘤 血液病
先天性代谢障碍:成骨不全
高胱氨酸尿症
药物应用:
激素 甲状腺素 肝素
抗癫间药 酒精
制动和废用因素
㈠多发性骨髓瘤 1.骨痛、贫血、造血功能障碍、肾
功不全 2.1.日常生活中外伤
平地跌倒、家务劳动中摔倒,因跌倒 和摔倒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
有人统计,65~69岁的妇女跌倒率为 30%,85岁以上跌倒率上升到50%;男性 65~69岁的跌倒率是13%,80岁以上达31% 。
跌倒的严重后果是骨折,发生率 非常高。
据统计65~70岁男性骨折发生率18% , 女性27%;75岁以上则男性发生率30%, 女性40%。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 诊断和治疗
我国人口总数和老年人口数均居 世界首位,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达1.3 亿,平均11个人即有1个老年人。
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是威胁老年人 身心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仅次于心血 管疾病的严重疾病。
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痛、 驼背和骨折,其中最具有临床 意义的就是骨折,在美国45岁以 上的人群每年有1500~2000万人 患骨质疏松,其中超过20万人发 生骨折。
普通X线片上发现有骨密度下降 时已有30%~50%的骨丢失,故骨质疏 松早期,X线片诊断受到一定限制。
㈣骨量的诊断 骨密度的测定(超声骨密度仪,双能X
线密度仪) 脊柱定量CT(QCT):测定部位为脊柱 周围QCT:测定部位为桡骨、胫骨
㈤骨组织形态结构的诊断
单纯骨密度不能反映骨显微结 构的改变,骨力学性能下降不仅与 骨量下降有关,还与骨显微结构改 变密切有关。
4.局部叩压痛:轻微受伤的局部常有 叩压痛。
㈢X线平片: 1.椎体压缩变形,而椎弓和椎间隙
完整,有后凸畸形但无脱位。 2.骨阴影浓度降低,骨小梁变细、
稀松或消失,整体呈模糊感。
3.明显的退行性改变,椎体边缘及小 关节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 椎体仅有轻度变形时,要在X线 上测量椎体前缘、后缘及椎体中央 的高度。
㈠外伤史:有轻微外伤史或无明确的 外伤史,有的因乘车颠簸或扭转身体、 持物等,甚至有的在床上翻身或用力 蹬被盖也造成骨折。
㈡临床症状与体征: 1.骨痛加重:骨量减少越多,骨痛发生 率越高,某一部位轻微外伤后,疼痛明 显加重。 2.驼背畸形:驼背是骨折的重要临床表 现,常为中下胸椎,身高缩短。
3.功能障碍:轻微受伤的部位有活动 受限。
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病人90%以上是 由跌倒造成。
2.交通损伤 被车撞倒、带倒,坐车惯性作
用摔倒都容易造成骨折。
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 ①骨质疏松的诊断 ②骨折的诊断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首 先应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初步诊 断。然后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排除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 质疏松及药物引起的疾患,再作 出诊断。
周氏蛋白阳性
3.骨髓涂片:骨髓浆细胞超过10% 4.X线片显示全身多发性溶骨破坏,
边缘呈穿凿状,椎体椎弓常同时 受累,X线片动态观察骨破坏进 行性加重。
㈡骨转移瘤
1.骨痛进行性加重,50%的病人可有原发灶 2.单发转移破坏范围大,多发转移破坏逐
渐扩大融合成片。骨折椎体上下缘稀疏, 不完整,骨皮质不规则破坏,椎旁可有 软组织肿块。
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骨折中最多见的是 脊柱骨折,非脊柱骨折很容易立 即作出诊断,而脊柱骨折却很容 易误诊或漏诊。有报告误诊率高 达47.7%。
继发性骨质疏松: 1、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
检查异常 2、可发生于各年龄组 3、病情轻重与原发病有关 4、原发病治愈,骨质疏松好转 5、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的高度 比上位或下位椎体相应高度均减少 20%以上为扁平椎;
仅椎体前缘高度减少25%以上时 为楔形椎;
椎体呈双凹形,中央高度较前、 后缘高度减少20%时为鱼椎;
扁平椎
楔形椎
鱼椎
骨折部位主要在中、下胸椎, 以T6~T12为最多,次为腰椎,几乎 无颈椎。
骨折仅限于椎体,不影响椎弓 。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治疗骨质疏松预防骨折 ◆治疗高血压预防中风 ◆治疗高血脂预防心肌梗塞 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一)骨质疏松的治疗:骨质疏松是 骨组织结构的退化过程,现今的治疗 方法尚无法使其逆转。治疗的目的:
①解除骨痛 ②增加骨量,减少骨丢失 ③降低骨折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
1.补充适量的钙剂 2.补充活性维生素D 3.用二磷酸盐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 4.绝经后骨质疏松雌激素水平低下,加用雌激素。 5.用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同时 有较强的镇痛作 用,骨痛严重者可选 用或加用一疗程降钙素。 6.用氟化物促进骨形成
骨显微结构的改变是骨质疏松 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形态计量学检测可反映骨显 微结构的改变,骨形态计量有高分 瓣率CT和显微CT。
㈥骨转换状态的诊断 1 、骨形成标志物:血清总碱性磷酸酶 (T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 、 血清骨钙素。 2、骨吸收标志物:尿羟辅氨酸、羟赖 氨酸糖苷、尿吡啶啉、脱氧吡啶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