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
一时传为佳话。
王士祯所作秋柳诗传开之后竟然风 靡一时,大江南北一时和者数十家。 后来历下文人在大明湖畔成立了 “秋柳诗社”,并建馆舍多间,取 名“秋柳园”,多有文人在此观柳 赏荷,即兴赋诗。清代朱照云的 “数椽馆舍明湖侧,后辈人传秋柳 章”、董芸的“霜后残荷雨后萍, 几株烟柳尚青青”,咏的均为秋柳 园景色。清末,人们又将大明湖畔 秋柳园南的一条小巷命名为“秋柳 园街”。
• 王士祯交游广阔,不以势位高低论交,其 友中有木匠、农夫、僧道等。泰州平民吴 纪嘉,在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写出 《 陋轩诗集》,王士祯得知后,从扬州பைடு நூலகம் 波百余里亲去拜访,并为诗集作序,使其 广为流传。王士祯还为淄川塾师蒲松龄点 评《聊斋志异》并题诗
• 王士祯一生著述 500 余种,作诗4000余首, 主要有《渔洋山人精华录》、《渔洋文 略》、《蚕尾集》、《池北偶谈》等,有 “一代诗宗”之称。
追寻神韵的一代诗宗
• 王士祯的诗清新蕴藉、刻画工整,他酒酣 必诵,登高必赋,强调诗文创作的兴到神 会和含蓄,是著名的神韵诗派的代表人物。 由于他精于技巧,自成一格,得诗坛先辈 钱谦益赏识。他的诗名日高,门生日众, 领导康熙时代诗坛达数十年之久。康熙皇 帝征集其诗编为《御览集》吟玩。他与同 时的朱彝尊齐名,并称为“北王南朱”。
• 王土祯的《带经堂诗话》,标举“不著一 字,尽得风流”的神韵说。他把“妙悟”、 “兴会”和“神韵”结合起来,要求表现 一种朦胧含蓄的诗境,诗中似有深意,但 又不能实指,言外似有深情,却又难于捉 摸。王士祯属“尊唐”派,但不尊李(白)杜 (甫),而特别推崇王维、孟浩然的诗作,赞 赏那种古澹自然、清新蕴藉的情调。
• 如今的秋柳园街,长只有百余米,宽仅三 米多,依然是当年的街巷尺度,而且保持 了秋柳园街的老石板路面。置身秋柳园, 石桥、长廊错落有致,忽隐忽现。满眼的 花木尽显野趣,肆意生长的芦苇、横垂水 面的柳枝,依然适合人们在柳荫下草坪上 怀古凭吊,吟诗作文。
秋柳园
如今的秋柳园
如今的秋柳园
渔洋山人王士祯
古韵新风秋柳园
• 规划用3年的时间建成“一路、二湖、六岛、 十八景”的大明湖扩建工程不仅是泉城地 产界的一件大事,更是泉城文化界的一件 大事,扩建划定的八大景区主要依据历代 诗词典故和历史记载划分,其中由秋柳园、 秋柳诗社、天心水面亭三部分组成的“ 秋 柳含烟” 景区已经完工,如今,来到大明 湖畔,可以深深感受到“ 青石板作纸,杨 柳枝为毫,明湖水泼墨,秋柳诗成行”的 风情。
•
济南因为王士祯而有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秋柳园, 济南也因为秋柳园而记住了渔洋山人王士祯。 王 士祯( 1634年— 1711年),原名士禛,字子真, 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谥文简。新城(今桓台 县)人,常自称济南人。他博学好古,能鉴别书、 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 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
• 王士祯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家庭。他五岁入家塾 读书,六七岁的时候读《诗经》,他年少才丰, 聪颖好学。11岁时,祖父酒后出对曰“ 醉爱羲之 迹” ,王士祯应声作答“ 闲吟白也诗”,得到众 人称赞。15岁时,他已经写了不少诗篇,编成 《落笺堂初稿》。17岁参加县、府、道童子试, 皆名列第一。顺治八年赴乡试中举,顺治十二年 进京会试中进士,时年 22岁。
因诗而生秋柳园
秋柳园遗址在大明湖东南岸的一片树林中,据传 此地是清初王士祯读书的地方,王士祯22岁考中进 士,顺治十四年八月(农历)游历济南,遍邀在济 南的众名士,集会于大明湖天心水面亭上。据载, 此时济南秋意日浓,王士祯见环湖柳树叶已微黄, 若有摇落之态,触景生情,即席赋“秋柳”诗四首。 在场的文人徐东痴以《和阮亭秋柳诗》四首酬答,
• 顺治十六年,王士祯得任扬州推官,五年 后调任京职,先后在户部、礼部、兵部、 翰林院、国子监任职,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任扬州推官期间,王士祯平反了“海寇 案”,拯救了大批百姓性命。在清理盐税 案中,上书朝廷豁免欠税,处理冤案80多 起。在户部主政时,革除旧规,力戒徇私 舞弊。
•
任刑部尚书期间,时有捐纳通制王五逞 凶致人毙命,太医院吏目吴谦同谋诈索一 案,由刑部审判。 南司主事马世泰受贿开 脱吴谦,拟定王五流徙,吴谦免议。 后经 康熙御旨三司会审,判王五当斩,吴谦当 绞。 王士祯在此案中因失察错审被革职。 年逾古稀的王士祯回到家乡新城以著述为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