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第一条就写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
那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呢?
邓小平同志已经为我们提出了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且他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共同致富这个问题。
也许有的人听到这里,就有疑问了:不是说了要发展生产,共同富裕吗?那么为什么现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这是不是有些背道而驰了。
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通过这篇ppt来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经济发展的必要阶段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表明了我国正经历一个向城市化和工业化转变的过度阶段。
而且国家有提出了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再共同致富的口号,这就导致了国家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都集中在了发展迅速的行业中,这就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
对于城乡而言,由于城市工业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和收入不均程度都比农业人口高,而且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较快,随着农业人口流入城市,城乡收入差别也可能拉大。
这是经济发展经历的必然阶段。
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程度也将提高,高度工业化后,较低收入的工业人口通过提高技能和政治影响力缩小他们与高收入人口的收入差距,最终导致贫富不均程度降低,居民收入差距将逐渐缩小。
二.收入分配的方式不同
收入分配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政策主体在收入分配领域,采用政策手段,去实现收入分配目标的行动或行动方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几经调整,对居民收入产生了很大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与调整。
主要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实行这样一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所有制性质和结构所决定的。
第二,由于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人误认为平均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
结果,在这一认识支配下,按劳没有实行按劳分配,导致严重的“吃大锅饭”现象,挫伤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同时,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等其他分配形式,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同时,要对低收入者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进行扶持,对高收入者进行收入分配上的调节,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是和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前,对农副产品实行强制性低价收购,让农业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使我国工业体系得以快速建立,又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将农村居民排
斥在城市和工业化进程之外,形成城乡分割和向城市倾斜为特征的城乡关系,这就是使得我国在初期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而后的改革开放,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1985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制度的创新、分配制度的改革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从而使已经缩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特定历史时期所提出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或多或少扩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
三.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
行业收入差别的形成取决于行业脑力劳动程度、行业人均资产占有量、国家行业政策、行业产品或服务的短缺程度等多种因素。
有些部门和单位凭借行业垄断构筑市场准入壁垒,造成企业之间的竞争机会不平等。
在这些企业中,即使勤杂工的收入和待遇也很高,人工成本直线上升。
而即使在同一企业,在从业者的收入,也就与其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密切相关。
就劳动者自身而言,较高的工资收入是和熟练地掌握较高的劳动技能密切相关的,而熟练的技能又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连。因此,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高低的关系看,劳动者由于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劳动技能不同而形成收入差距。一些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年限与他所获得的收入成正比变动关系。就是说,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比只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在收入上要高得多,而中学毕业的劳动者的收入要比小学毕业的劳动者的收入高得多。而在同一年龄组内,文盲的收入水平是最低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收入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劳动生产率水平,这样,从教育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中又一次看到人力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熟练劳动和复杂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多倍于简单劳动和非熟练劳动。能从事复杂劳动的人才短缺和不足,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力大量过剩,使收入拉开差距。
通过网上查询,我们还发现很多学者比较具体地分析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角度不同,口径不一, 难以归类。
下面列举一些, 略加议论。
城乡二元结构论;地区不平衡论;腐败与钱权交易、不正之风论; .隐性收入的存在;政策不均、公共产品供应不足论;再分配环节( 财政税收, 社会保障福利) 调节力度不够论, 等等。
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从本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必经阶段的原因,也有国家收入分配政策调整的原因,既有特定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因,也有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还有其他等等的原因这些因素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交互作用,使得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