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的进行某项活动并取得成功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
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
结果期待是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
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的行为会导致某种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种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
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体验
这是个人的亲身体验,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
2.替代经验
即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
3.言语说服
这是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
4.情绪唤醒
正面的情绪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负面的会减弱。
教育启示
1.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
3.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
4.使学生学会自我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