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模型验证
ຫໍສະໝຸດ 对制作好的模型的高程、平面控制进行复核(应符 合规范要求) 水面线验证(加糙、减糙调试) 流速分布验证 分流比验证 河床冲淤变形验证(冲淤量及分布)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正式试验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加糙问题
通常采用的加糙方法有两种:
密实加糙 梅花加糙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密实加糙:
将选用来加糙的沙、或砾、或卵石彼此紧密排列,基本上 不留空隙。所选用的粒径大小可按张有龄公式估算:
n 0.0166d 1/ 6
-式中 d为颗粒直径,mm;n为模型糙率系数,可根据糙
率比尺从原型糙率推求。上式适用于d=0.13~8mm。 天津水运工程研究所曾研究较粗颗粒的糙率,所得关系式 1/ 6 为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模型沙选择
在动床模型试验中,模型沙的选择:
一方面要满足水流运动相似要求中的床面糙率相 似; 另一方面又要满足泥沙运动相似要求中的悬移相 似(卵石推移质动床模型除外)及起动相似。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模型沙选择
动床模型要做到床面糙率相似是十分不易的,原型和模型的床面糙率与沙波 运动关系极大。而实际资料表明,沙波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模型和原 型往往是不相对应的。对于以床面糙率为主的原型河流,通常是枯水时较大, 变幅也大,随流量的增大糙率逐渐减小;而以床面糙率为主的模型小河,在 某些情况下,由于沙波逐渐发展壮大,糙率往往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这样, 就使得各级流量下都做到阻力重力比相似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个困难,一 个办法是寻找不产生沙波的模型沙。某些实践资料表明,对于粒径较大,密 度不是太小的模型沙,在模型水流条件下是有可能不出现沙波的。但这样的 模型沙显然只能模拟推移质,且不一定能满足起动相似的要求。另一个办法 是,各级流量采用不同的糙率比尺,相应地也采用不同的流速比尺。这样做, 不但惯性力重力比相似各级流量不能同时满足,起动相似也不能同时满足。 还有一个办法是,采用较小的模型沙糙率,通过在水流中不同水深处加障碍 物(如铅丝、竹片之类)的办法来调整糙率,这样有可能做到各级流量下的阻 力相似,但将破坏水流的紊动结构,影响泥沙运动。比较现实可行的办法是, 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至关紧要的流量级,力求做到糙率相似,其它流量级则允 许一定程度的偏离。模型沙在各级流量下的糙率应通过水槽预备试验加以确 定。水槽试验的综合糙率甚易求得,边壁玻璃糙率己知,床面糙率可根据部 分糙率与综合糙率的关系式求出。模型沙的糙率对决定水流阻力重力比相似 关系甚大,应结合模型比尺大小、是否变态及模型沙的其它相似要求,统一 考虑。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模型沙选择
采用极细颗粒的模型沙,就满足悬移相似来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模型沙的絮凝现象问题。絮凝使粒 径变粗、沉速加大,但仅仅这一点并不影响模型试验进行,只要在模型设计中如实地考虑到这一点即 可。模型沙的设计粒径不应该是它真正的粒径,而应该是絮凝后的粒径。因此,在对模型沙做粒配分 析时,所用的水不应该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而应该是模型试验用水,这样求得的粒径就不是真正粒 径,而是絮凝后的粒径了。另外,由于含沙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到泥沙的沉速和据以算出的粒径,粒配 分析用水的含沙量也应该接近模型试验的含沙量。絮凝所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粒径不稳定,模型试验在 其它条件相同时,如果絮凝程度不一致,模型沙的有效粒径就不一致,模型的冲淤变化也就不会一致, 模型试验的成果就不稳定了。为了保持试验成果的稳定,不是要求不出现絮凝现象,而是要求这一现 象比较稳定。根据我们的研究,当使用极细的泥沙作模型沙时,要使絮凝程度不变,关键问题在于保 持试验用水的水质不变,特别是一般河水中严重影响絮凝程度的高阶阳离子(主要是钙、镁离子)的含量 不变。为此,就应严格监视水质。通过水质化学分析,选定一种经常出现但偏大的钙镁离子含量作为 控制值,如果钙、镁离子含量减少,就投放氯化钙,人为增加钙镁离子含量,使稳定在控制值附近。 实践表明,只要严格控制试验用水的水质,用极细沙作模型沙是可以做到保持试验成果稳定的[6,7]。 附带指出,水质对泥沙絮凝的影响也可以作为调控细颗粒粒径的一种手段。如粒径偏粗,可以加偏磷 酸钠之类的反凝剂使其变细;如粒径偏细,可以加氯化钙促进絮凝的发展。当然,如果这种手段可以 不采取的话,还是以不采取为宜,因为它毕竟会带来一些控制上的麻烦。最后还须说明的是,絮凝现 象还与模型沙的化学性质有关,如白土粉的紫凝现象就较电木粉强烈,同属白土粉,但产地不同,化 学性质不完全一样,絮凝现象也有差异。因此,对每一种具体的模型沙,都应事先进行分析研究。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模型沙选择
对于只须满足起动相似的泥沙模型,例如卵石推移质动床模型,模 型沙的选择就更容易了。原则上应该是尽可能用天然沙,迫不得已 时,也可用轻质沙。后者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推移质输沙率比尺关系 式的选择问题.在上一节中已经讨论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悬移相似和起动相似必须同时满足的泥沙模型,选择模型沙比较团 难。例如一般悬移质动床模型,为满足悬移相似,要求采用很细的 模型沙。模型沙的密度愈大,粒径就要求愈细,而很细的模型沙, 由于粘结力产生作用,却难以起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采用轻 质沙做模型沙外,别无良法。轻质沙由于密度较小,满足悬移相似 的粒径可以粗一些,有可能不出现粘结力,或粘结力甚小,不至严 重影响起动流速,因而能做到起动相似。一般来说,对于悬移质中 的床沙质,由于粒径较祖,满足这个条件要容易一些;而冲泻质则 由于粒径甚细,满足这个条件要困难得多。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梅花加糙:
梅花加糙虽然比相同颗粒的密实加糙更能增加糙率(前者最大可 达到后者的1.3倍),但将改变河床的糙率分布状况。特别是当颗 粒较粗时,这种改变可能是十分严重的,以致影响到紊动结构和 流速分布的相似性。因此,这种梅花加糙的办法,用于研究一维 流和平面二维流的问题应该是可以的。对于研究三维流问题则存 在一些问题,如果要在模型中使用泥沙指示剂,存在的问题就更 大了。在每一颗沙粒后面的绕流影响区内都将发生淤积,妨碍泥 沙指示剂的运行。使用梅花加糙,颗粒不宜过大,粒径与水深的 比值以控制在5%以内为宜,最大不应超过10%。 梅花加糙由于受到一些限制,不可能达到很高的糙率,当要求较 高的模型糙率时,只能采取前面曾经提到的在模型表面塑制凹槽 等其他办法。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进行荆江分洪工程模型试验时, 根据设计要求模型糙率nm为0.045,当时趁水泥沙浆未干的时机, 在河床上刮制小槽,小槽宽深各10mm,间距20~30mm,方向 垂直于水流。放水试验结果,模型糙率nm已达到0.0447,满足 了阻力相似要求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试验河段的范围 模型设计 资料 模型制作 试验准备工作 模型验证 正式试验 加糙问题 模型沙选择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试验河段的范围
根据试验项目内容、河段具体情况、试验场地大小、供水能 力等综合考虑,一般应该包括进口段、试验段、出口段,足 够的试验段长度及大小是必须保证的。 根据试验项目内容决定做定床、动床(悬沙、推移质)(水 流、温排),正态、变态,全江、半江。 包括:模型的比尺(平面λl 、垂直比尺λh)、相应的λn、λu、 λt、λd、λs、λgb、λω、λuc、λt’、λt” 。模型hmin、Redmin,模型沙 (dm,ρsm 、级配、nm、ωm)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梅花加糙: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梅花加糙:
由前图可见,在L2面积内,共有两颗沙粒,每颗沙粒及绕 流影响所及之处所占的体积应等于半球体的体积0.5(πd3/6) 再加上底面积为πd3/4,高为12d(绕流影响长度)的锥体体 积[0.5(πd3/6)十(π/12)d2(12d)]。Δ的物理涵义应为将两 颗沙粒所占有的体积V平铺在L2面积上的高度。前图中横 坐标K所包含的n值,即系根据水槽试验资料将有效水深h 按式(8-76)取值得来的。当间距L小于绕流影响长度12d时, 上下游圆锥体相互重合部分应予扣除。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梅花加糙:
梅花加糙情况下有效水深h与实际水深h’(水面至 未加糙床面深度)之间的关系可取为
h h
天津水运工程研究所建议式(8-76)中的Δ值, 按以下公式确定:
V L2
1 V d 3 d 2 12 d 2 2 6 12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1.
模型制作
注意高程及平面系统的统一(珠江基面、黄海基 面、国家85高程基面、广州城建高程基面等), 地形图拼接 切制横断面,反映地形变化,注意微地形的制作 断面绘裁 导线放样 模型断面安装(定床、动床)
2. 3. 4. 5. 6.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试验准备工作
根据试验要求,编制好试验放水过程要素表
河工模型试验的几个问题
模型沙选择
有关泥沙运动的两个相似要求,如果可以只满足其中的一个 (悬移相似或起动相似),模型沙是不难选择的。例如盲肠河段 的回流淤积及异重流淤积问题,淤积是累积性的,基本上不 发生冲刷,因而只须满足悬移相似即可。这种泥沙模型,虽 然所要模拟的原型泥沙是较细的悬移质(包括其中极细的冲泻 质),为满足悬移相似,模型沙必须很细。但这样的模型沙并 不难选,无论是密度与天然沙接近的滑石粉、白土粉或者较 天然沙为小的煤灰、半焦、电木粉、煤粉等,都可以选用。 它们之中有些本来就是很细的(如滑石粉、白土粉、煤灰);有 些虽然原来较粗(如半焦、电木粉,煤粉等),但也可以通过球 磨加工到很细。总之,它们都可以磨细到满足悬移相似的要 求,并选出各种粒径,配制成与原型沙相似的粒配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