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含-”得”-字的成语

包含-”得”-字的成语

包含-”得”-字的成语1▲安闲自得△ānxiánzìdé△典故: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2▲昂然自得△ángránzìdé△典故: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3▲傲睨得志△àonìdézhì△典故:傲睨:傲慢地斜眼看。

得志:愿望实现。

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4▲拔十得五△báshídéwǔ△典故: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

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例子: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斯可矣。

(《新唐书·张九龄传》)5▲不得而知△bùdéérzhī△典故:没有办法知道。

△出处:唐·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例子:从未到过广西,所以谁做了广西政府的“高等顾问”等等,我~。

(邹韬奋《经历·贫民窟里的报馆》)6▲不得其所△bùdéqísuǒ△典故: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

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谷梁传·成公八年》:“媵,浅事也,不志。

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尽其事也。

”7▲不得人心△bùdérénxīn △典故:心:心愿,愿望。

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出处:《旧唐书·哥舒翰传》:“先是,翰数奏禄山虽窃河朔,而不得人心,请持重以弊之,彼自离心,因而翦灭之,可不伤兵擒兹寇矣。

”△例子:只恨那婆子~,劈手夺了他宝贝去。

(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8▲不得善终△bùdéshànzhōng △典故:善终:正常死亡。

指人不得好死。

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9▲不得要领△bùdéyàolǐng △典故:要:古“腰”字;领:衣领。

要领:比喻关键。

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出处:《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例子:写文章要简明扼要,中心突出,不要面面俱到,使人~。

10▲不得已而为之△bùdéyǐérwéizhī△典故: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出处: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11▲不可多得△bùkěduōdé△典故: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出处: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例子:这颗钻石真可以说是~的稀世珍宝。

1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ùrùhǔxué,yāndéhǔzǐ△典故:焉:怎么。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例子:中国人有一句老话:“~。

”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毛泽东《实践论》)13▲超然自得△chāoránzìdé△典故: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14▲成败得失△chéngbàidéshī△典故:得:得利。

失:失利。

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出处:《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忾之趋,惟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15▲出手得卢△chūshǒudélú△典故: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

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出处:《南齐书·张瓌传》:“瓌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

”16▲楚弓楚得△chǔgōngchǔdé△典故: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

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

△出处: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

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例子:如今恰恰的不曾动身,这个东西送上门来,~,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17▲穿井得人△chuānjǐngdérén △典故: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虚》:“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

”18▲吹弹得破△chuītándépò△典故:好象吹一吹、弹一弹就会弄破似的。

形容面部的皮肤非常细嫩。

△例子:果然白雪团儿脸,泛出桃花瓣颜色,真乃~。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19▲垂手而得△chuíshǒukědé△典故:垂:垂下。

手不动就能得到。

形容毫不费力。

△例子:如果说过去日寇差不多不费一点气力~东四省,现在就非经过血战不能占领中国的土地了。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20▲垂手可得△chuíshǒukědé△典故:垂:垂下。

手不动就能得到。

形容毫不费力。

△例子:优异的学习成绩,决非~,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

21▲春风得意△chūnfēngdéyì△典故: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

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例子:在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会也不过是一个猎场,可以任由他们在其中践踏一切,呼朋引类,~,纵马狩猎。

(秦牧《手莫伸》)22▲寸利必得△cùnlìbìdé△典故:寸利:微小的利益。

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

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23▲打得火热△dǎdéhuǒrè△典故:形容十分亲密。

24▲大得人心△dàdérénxīn △典故:人心:即民心。

指受百姓热烈拥护。

△出处:《魏书·昭成子孙传》:“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家稼,大得人心。

”25▲得不偿失△débùchángshī△典故:偿:抵得上。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例子:饶鸿生在精养轩虽化了几十块冤枉钱,在后乐园倒明白了一桩古典,不能说~了。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26▲得步进步△débùjìnbù△典故: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

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例子:自北宁失败后,法人~,海疆处处戒严。

(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27▲得寸进尺△décùnjìnchǐ△典故: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

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例子:法国~,五年以后吞并了整个南圻,而心犹未足,还打算攘夺北圻,仅留下中圻给越南。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28▲得寸则寸△décùnzécùn △典故:得到一寸就是一寸。

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2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édàoduōzhù,shīdàoguǎzhù△典故:道:道义;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例子:彼以武力为后盾,我以公理为前驱,~。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一回)30▲得而复失△déérfùshī△典故:复:又,再。

刚得到又失去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

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31▲得过且过△déguòqiěguò△典故:且:暂且。

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

形容胸无大志。

△出处:元·无名氏《小孙屠》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例子:但是吃烟人的脾气,总是~,那一个是真心肯戒。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一回)32▲得陇望蜀△délǒngwàngshǔ△典故: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出处:《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例子: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

(《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33▲得其三昧△déqísānmèi △典故:三昧:梵语,意为正定。

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

引申为诀窍或精义。

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出处: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34▲得其所哉△déqísuǒzāi △典故:所:处所,环境。

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

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出处:《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小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35▲得饶人处且饶人△déráorénchùqiěráorén △典故: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