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专题片》复习资料

《电视专题片》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汇总一、选择题1.主观表现式的纪录片代表作有:《西藏的诱惑》、《英与白》和(《》)。

A,幼儿园 B,狙击手C,望长城 D,龙脊2.客观纪录式的纪录片代表作有:《望长城》、《潜伏行动》和(《》)。

A,幼儿园 B,龙脊 C,英与白 D,复活的军团3.1991年播出的()把镜头对准平民百姓,纪录普通人的生存状况,标志着我国纪录片创作观念的重大转变。

A,《话说长江》 B,《话说运河》 C,《望长城》 D,《丝绸之路》4.第一部纪录片诞生于美国,()被称为“纪录片之父”,他的代表作品是《北方的纳努克》。

A,弗拉哈迪 B,维尔托夫 C,卢米埃尔兄弟 D,库里肖夫5.1993年央视的《东方时空》栏目开播,其中的()板块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其平民化的口号,一时间成为纪录片和纪实风格的代名词。

A,《焦点访谈》 B,《影像志》 C,《生活空间》 D,《纪录》6.纪录片《最后的山神》的导演是孙曾田,()也是他的代表作品。

A,《夏天》 B,《沙与海》 C,《圆明园》 D,《神鹿呀,我们的神鹿》7.纪录电影大师()曾经在中国拍摄了一批纪录片,例如:《四万万人民》、《早春》、《愚公移山》。

A,安东尼奥尼 B,维尔托夫 C,格里逊D,伊文思8.()是用人为的环境使隐蔽的真实浮现出来,使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暴露他们的想法。

A,真实电影 B,直接电影 C,蒙太奇学派 D,格里逊模式9.1993年上海电视台的(《》)开播,这是我国的第一个纪录片专栏。

A,地方台50分钟B,纪录片编辑室 C,纪录片 D,见证10.纪录片《英与白》的导演是(),作品中一只熊猫、一个人、一台电视机构成了一种生活存在。

A,孙曾田 B,陈晓卿C,张以庆D,吴文光11.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了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作品,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A,弗拉哈迪 B,维尔托夫 C,卢米埃尔兄弟 D,库里肖夫12.()被称为英国纪录片运动的创始人。

他在论述弗拉哈迪的影片《摩阿拿》时,首次使用“纪录片”这个名词。

A,爱森斯坦 B,库里肖夫 C,雅克•贝汉D,格里逊13.1979年,中央电视台与日本广播协会合作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开机,标志着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A,《话说长江》 B,《话说运河》 C,《望长城》D,《丝绸之路》14.《话说长江》、《让历史告诉未来》都是()的纪录片。

A,人物纪录片 B,事件纪录片 C,画面加解说式 D,访谈加解说式15.()的创作者主张: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记录;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

A,真实电影 B,直接电影 C,蒙太奇学派 D,格里逊模式16.拍摄于1994年的纪录片《龙脊》,记录了广西山区一群小学生身上发生的故事。

该作品的导演是()。

A,孙曾田B,陈晓卿 C,张以庆 D,吴文光二、名词解释1.电视专题片是具有特定主题或内容取向,真实地记录客体对象,并对主题或内容进行深入发掘,对客体对象运用多种电视艺术手段进行表现的电视片。

2.同期声是指在拍摄的同时录下的讲话声和背景声,包括现场效果同期声(伴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发出的各种音响)和现场采访同期声(新闻现场中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两种。

生动、典型的现场同期声特别是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和其他典型性的背景声,能够充分体现电视节目声画互补、水乳交融的整体完美宣传效果。

3.理性素材:在采访中,现场的大量画面都是感性的、多义的,而少量的形象例如图表、账本、书籍、文稿、文件、法律条文等等都属于经过理性加工过的信息,它们直接以秩序化、组织性的形态存在。

电视记者在采访中有必要搜集记录下这些理性素材,因为它们对报道的节目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长镜头是现代电视纪实的一种拍摄方法,它是指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

长镜头记录的是现实生活的原形,平实质朴,让观众有一种生活的亲近和参与感。

长镜头保持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在这一过程中,人物的行为、动作、交流能形成一定的环境氛围,能够展示人物的生存状态。

5.可视性思维:电视专题节目的编导一定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可视性思维。

在实际工作时,每当听到想到某个事实,要立即考虑到它的视觉表现形式,是否可以拍摄,或者寻找相关的影像资料、文字资料、实物资料,或者通过采访相关人士,或者运用“画面加解说”的手法等。

6.情节化的叙事:故事的基本骨架是情节。

由于讲故事成为纪录片的叙事特点,于是围绕情节来组织素材和进行讲述,成了纪录片惯常的做法,这样的叙事方式,又叫做情节化的叙事。

7.题材的人文性:所谓题材的人文性是指题材的性质应该蕴含了人类普遍的生存价值和道德意义,应该引起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电视专题节目以人为核心,题材必具的人文特征是其特点,其主题往往指向更为深层和更为永恒的某些方面和层次。

三、简答题1,什么是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客观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通常,它要求直接从现实取材,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扮演,其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在确保报道整体真实的基础上,要求细节的真实。

2,简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理念演变及其节目特点。

1960―80年代的创作理念是:宣传与指导。

节目的特点是重视脚本,依赖解说,声画脱节。

80-90年代的创作理念是:客观纪实。

节目的特点是“原生态纪录”,声画并茂,同期声的大量运用。

90年代后期――至今的创作理念是:主观与表现。

节目的特点是,符号语言(画面)的大量运用,故事化戏剧化更加突出,个性化创作的观念被认证。

3,纪实专题片为什么要记录过程?纪实专题片要记录过程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过程的发展是难以预料的,充满着悬念,吸引观众;(2)过程是未经处理的原生态生活,更真实、更令人信服;(3)过程蕴含的多义性,能给观众提供丰富的信息量。

过程有大过程和小过程之分。

大过程是指一个专题片拍摄的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与结果,耗时长,需要创作者长时间的跟随和蹲守拍摄。

小过程则是一个事件中的一段生活流程。

4,音乐在表现专题片中有哪些重要作用?表现性电视专题片不仅有音乐,而且十分重要。

它是表述主题的重要因素,渲染情绪的重要手段。

音乐可用与主题有关的现成音乐,也可另行创作音乐。

音乐的主要作用表现在:(1)表达内容,深化主题;(2)渲染情感,烘托气氛;(3)衔接镜头,转换段落。

5,如何看待电视专题片选材的真实性原则?电视专题片是非虚构语言类节目,真实性是其创作根本,更是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的生命。

电视专题片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来不得半点虚构和造假,失去了真实性,就失去了这类节目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真实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人物真实。

电视专题片所表现的人物决不允许虚构,也不能张冠李戴。

对于表现人物的言行也要严格遵循真实性选材原则,不能编造,不能夸大其词,要杜绝摆拍。

(2)事实真实。

电视专题片所表现的事件必须是真实的。

以事实说话,真实再现某一事件的过程是电视专题片的魅力所在。

(3)史料真实。

电视专题片要求所使用的历史资料必须是真实的,不可虚拟和伪造。

6,简述电视新闻专题片结构的类型和要求。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结构是指作品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包含新闻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过渡与照应,以及新闻素材的取舍和详略安排等。

电视新闻专题片结构的类型:(1)纵向结构;(2)横向结构;(3)复合式结构。

电视新闻专题片结构的要求:(1)要保持新闻作品的完整性;(2)要有利于表达思想主题;(3)要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4)要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

7,简述电视专题片中解说词的主要功能。

电视专题片中解说词的主要功能:(1)补充画面,扩大容量;(2)整合画面,衔接内容;(3)突出画面,深化主题;(4)增添审美,创造意境。

8,请指出电视专题节目中细节的类别与作用。

细节的分类:(1)文本细节(2)视觉细节:神情细节、动作细节、物件细节、环境细节;(3)声音细节:语言细节、音色细节、语速语气细节;(4)剪辑细节:对比剪辑。

细节的作用:(1)揭示主题有最大的视觉价值;(2)刻画人物性格;(3)揭示人物心态;(4)传达情感的力量;(5)构筑全部作品;(6)展示人物关系。

9、纪实段落的特征有哪些?纪实段落的特征:(1)必须有相对明确的主体和主题;(2)必须有相对完整的事件或行为,过程完整而简约;(3)必须有同期声,声音空间完整而连续;(4)镜头必须有所选择,选择表现力强的,能够满足观众需求的镜头;(5)切不可忽略细节;(6)可以用解说词压缩不必要的过程,交待需要交待的事情。

10、电视专题节目一般的创作流程是什么?选题——搜集素材——构思——脚本创作——拍摄提纲——拍摄——熟悉素材,整理素材——修改脚本——挑选素材——编辑——检查——包装四、辨析题1,有论者指出:电视专题片必须拍摄纪录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扮演和情景再现。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电视专题片是可以扮演和情景再现的,但不允许虚构。

首先,真实性是电视专题片的生命。

电视专题片创作的基本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

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张以庆在创作《英与白》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情景再现,比如在拍摄熊猫与饲养员的相处过程中,很多镜头都是张以庆刻意捕捉的。

另外,用一些有张力的镜头来表现世纪末人们内心的骚动和没有归属感的心灵独白。

但是,出发的动机都是源于电视专题片的真实性。

其次,情景再现具有再现性。

由于电视专题片的对象不可复现,电视专题片创作者常常要无奈地面对时光的背影与记录历史之间的矛盾,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下历史的“立体档案”,把已经逝去却被人们所掌握的历史片断纪录下来,而又不失“真实”,是电视专题片创作者无法回避的一个课题。

而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就填补了这样一个遗憾。

最后,情景再现具有可编性。

众所周知,电视画面是在原始无序的影像素材基础上,通过语义丰富的蒙太奇手段,将各种零散的“片段”集合成一个有组织、有目的的整体。

情景再现作为影片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存在理所应当受到“剪辑”的影响。

2,在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拍摄剧本主要有哪些作用?剧本作用:剧本是工作文件而不是文学作品。

它是制定计划和演绎情节的基础,但不是最基本的必需品。

剧本首要目的是表述片子的内容和提出体现主题的最佳途径的设想。

(1)剧本是一种组织与构造工具,是制作过程中所必须的参考与指南;(2)是片子制作中相互交流想法的途径,并能做到尽可能的简单明了和富有想象力。

能让人更容易理解片子的内容以及进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