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农业农村现状2001年3月13日,越南政府对1391万农户、60758个庄园、7558个农、林、水产部门的合作社、4367个企业、145975户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情况看,可以反映越南当今农业、农村的情况。
1.各农户已积极地调整农业结构,但进度还比较慢,而且还不平衡。
农村的产业结构已向积极的方面调整,从事工业、建筑、服务业的户数比例上升。
2001年,从事工业、建筑业的比例占5.8%(1994年为1.6%),从事服务业占11.2%(1994年为6.4%)。
2001年,各种工业、建筑、服务业单位比1994年增长9%。
尽管过去一段时间,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实际上只有1/4的地区从事工业的单位比例达到5%以上(东南部和红河平原),仍有1/2地区从事工业的单位比例在3%以下。
实际上农村各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还存在差别。
2001年东南地区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户数比例为32.8%(1994年为18.2%),西北各省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户数比例只占5.3%(1994年为2.8%)。
从事农业、林业、水产业的户数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事水产业、林业的户数增多,从事农业的户数下降。
1994年从事水产业的户数占农、林、水产户数2.3%,占农村总户数1.9%,到2001年上述比例分别为3.5%和2.8%。
然而,与农业、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上述农村产业结构的规模与变化还是很慢,并且不平衡。
2.农业商品化生产有了新的发展。
家庭庄园经济模式在全国扩大推广,从沿海平原到边远山区、西原,以多种商品生产为主。
到2001年10月1日,越南全国有60758个农业庄园,比2000年增加4906个。
种植短期作物的庄园有21798个,占总数35.9%,种植长年作物的庄园有18614个,占总数27.9%,从事饲养业的庄园有1762个,占总数2.9%,从事林业的庄园有1630个,占总数2.7%,从事水产养殖业的庄园有16951个,占总数27.9%,综合经营的庄园有2006个,占总数3.3%。
各个庄园的生产规模还小,平均每个庄园拥有6.2个劳动力、1.365亿越盾生产资金、6.08公顷生产土地面积和水面面积。
2001年各庄园已经使用36.96万公顷土地和水面,其中有13.77公顷种植短期作物,占庄园土地面积总数的37.3%,9.61万公顷种植长年作物,占26%,林业生产6.93万公顷,占18.7%,水产养殖6.65万公顷,占18%,饲养近10万头水、黄牛,猪10万头以上,家禽数百万等等。
各庄园安排了农村相当数量的剩余劳动力,既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到2001年10月1日,各庄园已使用374701个劳动力,包括168634个庄园主户的劳动力和206067个雇佣劳动力,雇佣劳动力占庄园总劳动力的55%。
由于农、林、水产部门的生产有季节性,因此,庄园的雇佣劳动力主要是季节性的劳动,这部分的劳动力有145187人,占总劳动人数70.5%,长期雇佣的劳动力有60880人,占29.5%。
m东南亚纵横AROUND SOUTHEAST ASIA2002.8mp(越南)黎氏英云农立夫译45东南亚经贸信息各个庄园不断投资发展生产。
2000年,越南农业庄园投资总数为82947亿越盾,平均每个庄园投资1.365亿越盾。
在投资资金中,自有资金占84.6%,向银行贷款部分占13.2%,向其他部门贷款部分占2.2%。
从这一资金结构分析,银行在庄园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不大。
向银行贷款的庄园比例最高是中北部,达24%,红河平原地区向银行贷款的庄园比例达19.3%,湄公河平原达15.9%,西北地区达14.6%,向银行贷款的庄园比例最低是南中部为8.9%,东南部为9.2%。
虽然越南庄园经济最近几年刚刚产生与发展,有些庄园成立还在建设时期,但是已经创造出数量相当大的产品。
2000年庄园经济的总收入为53609亿越盾,平均每个庄园达到8820万越盾,红河平原最高平均每个庄园1.424亿越盾,接着是南中部,平均每个庄园1.336亿越盾,该地区多数庄园从事水产养殖业,东南部为9840万越盾,该地区多数庄园种植长年作物,湄公河平原为8520万越盾,西北地区为6190万越盾,该地区多数庄园从事林业生产,最低是东北部地区,平均每个庄园才达到5010万越盾。
2001年,越南庄园的商品生产价值达49659亿越盾,平均每个庄园达到8170万越盾,商品率达92.6%,商品率最高的地区是南中部达到97%,东南部达95.3%,西原达91.6%,湄公河平原达91.4%,东北地区达85.5%,最低是西北地区82.3%。
越南庄园的收入为19058亿越盾,平均每个庄园3140万越盾,庄园主户每人每月收入58.4万越盾,为农村月人均收入的2.5倍。
每个庄园平均月收入最高的是红河平原4690万越盾,南中部3630万越盾,湄公河平原2990万越盾,西北地区2850万越盾(多数属于林业庄园),东北地区2680万越盾,北中部地区2540万越盾,最低是西原地区2370万越盾(由于咖啡、腰果价格下滑)。
3.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提高和改善,特别是电、公路、学校、卫生站。
1994年,越南全国只有60.4%的乡、50%的村、53%的农户能用上电,到2001年,已有86%的乡、77%的村通电,农户用电比例上升到79%。
用电户数增加最多的地区是山区各省,西原(增加2.9倍),西北(增1.6倍)。
农村平均用电价格,2001年为693越盾/1KW,比1994年(756越盾/1KW )减少63越盾。
这是越南党、政府在推动农业、农村工业化、现代化时期、农村电气化政策所取得的结果。
农村交通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001年全国有8461个乡(占94.5%)有公路通到乡人民委员会办公所在地(1994年为87.9%),其中红河平原最高,达到99.9%,最低是湄公河平原地区78.1%。
在扩大和提高通向乡中心公路的同时,连村公路的质量也得到提高,至今已有1427个乡(占16%)的连村公路50%以上为柏油路和水泥路。
农村教育、卫生、集市设施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和扩大。
到2001年,99.9%的乡设立小学校(1994年为99.8%),84.5%的乡设立初中(1994年为76.6%),8.7%的乡设立高中(1994年为7%)。
学前幼儿教育仍在扩大。
至今36.3%的乡开办幼儿园班,85.7%的乡开办托儿所。
医疗卫生方面,除了为农村基层增派卫生干部之外,还增设了卫生站。
1994年有93.2%的乡设立卫生站,到2001年乡卫生网站遍及全国,普及率达99%。
有7503个乡人民委员会安装电话,占83.8%,2001年安装电话农户达70.44万户,为1994年的30倍。
56.9%的乡有了有线广播(1994年为38.6%),54.8%的乡设立乡邮电文化站,14%的乡设立文化室,7%的乡设立图书室。
4.加强水产部门建设。
新加坡目前在中国辽宁省的总投资大约为10亿美元,预计这个数额在未来5年将显著增加;2001年新加坡与辽宁省的贸易额上扬了35%达到6.14亿美元。
辽宁省有关领导表示,在东南亚国家中,辽宁将发展农业和开拓市场的焦点放在新加坡,因为/新加坡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很高,而辽宁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0。
6东南亚经贸信息至今,越南全国从事水产品生产户数达50.9万,占总户数3.7%,其中最多是湄公河地区,23.97万户,占7.9%,南中部9.03万户,占7.8%,北中部7.53万户,占3.8%,东南部6.37万户,占4.6%,与1994年相比,从事水产品生产的户数增加28万户(增长2.2倍),湄公河平原增加数量最多,达4.2倍(1994年为5.69万户,2001年为23.97万户)。
现在湄公河平原地区从事水产品生产的户数超过1994年全国水产总户数(22.99万户)。
全国机械捕捞船达120445艘,其中14403艘为90马力以上的深海捕捞船,具有机械捕捞船最多的是湄公河平原,45798艘,其中深海捕捞船4174艘,南中部有机械捕捞船23277艘,其中捕捞深海船5387艘,北中部有22867艘,其中深海捕捞船687艘,东南部有14962艘,其中深海船3667艘。
与1994年相比,机械捕捞船增加48981艘(增长68.5%)。
机械捕捞船增加数量最多是湄公河平原地区30308艘,增2.9倍,南中部增加8954艘,增长41.5%。
在水产养殖方面,最突出的一点是庄园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全国有16952个水产养殖庄园,分布在8个生态区,其中分布在湄公河平原最多,达12086个,占该地区总数的38.8%,南中部有1297个,占该地区总数44.6%。
平均每个庄园拥有水面3.9公顷,湄公河平原平均每个庄园拥有水面3.2公顷,南中部为1.3公顷。
庄园主要从事行业是养殖虾、鱼、虾苗和其他水产品。
从事水产品养殖的庄园价值及平均收入都高于其他庄园(承天)顺化: 1.42亿越盾和4700万越盾比1.01亿越盾和3400万越盾/年)。
5.农户的收入、积累和投资资金向进步的方向转变,符合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要求。
在农户的总收入中,有78.1%来自生产经营收入,有21.9%来自其他收入(包括工钱、工资、社会保险收入)。
在生产经营总收入结构中,农、林、水产品收入占75.6%、工业、建筑收入占10.6%,其余为服务业收入占13.8%。
在农、林、水产品总收入中,农业产品收入占比重最大,为79.9%,水产品占15.3%,林产品占4.8%。
农产品和林产品收入比重逐步减少,水产品收入比重增长快速,是符合现今农村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在农业总收入中,种植业占68.5%,饲养业占29.5%,农业服务收入占2%。
在种植业里,短期作物收入占77.8%,长年作物收入占19.7%;在饲养业里,家畜(水牛、黄牛、猪)收入占比重最大,为67.8%,接着家禽收入(鸡、鸭、鹅)占19.2%,其他饲养收入占8.4%(不包括副产品收入、打猎和野兽驯养收入)。
调查结果表明,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得到提高。
截止调查时,平均每个农户拥有家庭耐用品价值69万越盾,东南部为1060万越盾,北中部为530万越盾,东北部为480万越盾,西北部为340万越盾,后者为全国最低水平。
从2001年10月1日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分析,农民的生活水平与1997~1998年相比,每户增加收入180万越盾,增长35.3%。
2000年平均每户农户投资发展资金为350万越盾;平均每户农户积累资金为310万越盾(其中实物积累占17.1%)。
2000年越南全国农户投资发展资金为46200亿越盾,到2001年底,农民现有积累资金为40900亿越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