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浅谈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站点: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职称:二○一七年月日浅谈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摘要动画片蕴含着丰富的情节和多彩的内容,受到幼儿的青睐。

动画片对于幼儿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会对幼儿的想象力、语言的学习等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有的动画片里面有一些暴力不健康内容,有的则是一些误导性的内容,这些动画片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动画片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的发挥动画片的积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学习了动画片给幼儿带来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并探讨了如何降低动画片的不良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动画片;幼儿;社会性发展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意义 (1)1.2 论文研究内容 (1)2 幼儿的社会性教育相关理论综述 (3)2.1 动画片 (3)2.2 幼儿 (3)2.3 幼儿社会性教育 (3)3 动画片对幼儿的社会性影响以及原因 (4)3.1 积极影响 (4)3.1.1 增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4)3.1.2 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4)3.1.3 有利于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 (4)3.2 消极影响 (4)3.2.1 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和残忍行为 (4)3.2.2 诱发幼儿说脏话的行为 (5)3.2.3 不利于幼儿良好社会情感的形成 (5)3.3 动画片对幼儿产生社会性影响的原因 (5)3.2.1 动画片本身的特点 (5)3.2.2 满足幼儿心理的需要 (5)3.2.3 符合幼儿想象和思维发展的特点 (6)4 改进动画片对幼儿不良影响的建议 (7)4.1 政府方面 (7)4.2 家长方面 (7)4.3 学校方面 (7)结论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处在幼儿期的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时他们对于动画片有着极大兴趣。

动画片里夸张的特效、丰富的剧情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电脑以及智能手机几乎普及到千家万户,而此时幼儿接触动画片的渠道也更加丰富与方便。

据调查研究,很多3岁以上的幼儿已经能够逐渐使用手机或者电脑去观看动画片,利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观看动画片,不会像电视那样受到时间的限制,并且动画片的种类、数量更多,可选择性更大,极大的增加了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时间和观看动画片的种类。

而网络动画片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动画片含有一些暴力内容或者不健康内容,给幼儿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正确的选择动画片、帮助幼儿正确的观看动画片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1.2 研究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学习,得出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能够为家长指导幼儿观看动画片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能够指出目前幼儿在观看动画片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总之,只有最大限度的减少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问题,提高动画片的质量,才能减少动画片带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问题,提高动画片的积极作用,才能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研究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关键作用,对于提高社会的教育环境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研究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

1.2 论文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了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研究学习了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主要学习了幼儿的社会性教育相关理论,对动画片、幼儿社会性教育等基本概念进行了学习,为下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首先详细分析了动画片对幼儿带来的积极社会性影响以及消极的社会性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学习了动画片对幼儿产生社会性影响的原因;第四章主要针对动画片对幼儿带来的不良社会性影响,从政府面、家长方面、学校方面三个方面学习研究了如何更好的改进动画片;最后部分是结论,主要总结分析了本论文中得到的主要的结论和认识。

2 幼儿的社会性教育相关理论综述2.1 动画片动画片的定义方式主要因为它的制作方式,动画片通常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对人物的形象、行为进行一定的塑造,同时故事的情节也是通过图片任务进行表达,动画也是电影的基础,使用的拍摄手法是逐格拍摄,即将相互之间联系而又变化不大的画面进拍摄并录制在胶片上,在此基础上采用每秒24 格的速度对图片进行放映,由于视觉作用等人们在观看动画时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动画效果,这种动画效果是真实人物很难实现的一些较为夸张的行为。

我国通过对动画片的研究学习,将其称作美术片,木偶片、折纸片等都属于美术片。

2.2 幼儿不同的地方对于幼儿的定义有一定的出入,在我国通常是指1岁到6岁之间的为幼儿,此时还在的身体有精神发育已经和婴儿时期完全不同,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意识。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而相关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3岁以下的幼儿接触动画片是弊大于利。

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将幼儿的年龄定义在3-6岁。

2.3 幼儿社会性教育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主要是指幼儿在除了学校之外的其它地方接受到的所有文化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的社会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相比较于学校教育,社会性教育较为复杂,具有多样性的特带你。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社会性教育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一度被忽略。

幼儿是处在一个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此时周围的社会环境对于他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社会环境也是重要的社会性教育,此时作为成年人应该重视社会环境、重视社会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行为准则,在这个准则的指导下才能够规范幼儿的行为,帮助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3 动画片对幼儿的社会性影响以及原因3.1 积极影响3.1.1 增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主要指一种对社会、对集体奉献的行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品德,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在动画片中,一些小动物共同努力一致对外的剧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使他们懂得合作、充满爱心、明辨是非等,促进健康品质的形成。

3.1.2 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在动画片中有很多的人物沟通与交流,这些交流沟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学习,能够在动画片的熏陶中逐渐认识社会,了解在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社会百态,懂得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动画片中含有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能够在无形之中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使得幼儿形成爱文明、树新风的习惯,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

3.1.3 有利于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与母亲接触的时间更长,而幼儿园的教师通常也是女老师多一些,如此以来幼儿接触到女性行为习惯较多,时间久了容易缺乏一种阳刚之气。

在动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英雄主义,对于幼儿尤其是男孩子来说,能够提高男孩子的阳刚之气,有利于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

3.2 消极影响3.2.1 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和残忍行为随着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于普及,幼儿接触动画片的渠道更加丰富和简单,只需要利用一步手机就能看到想要的动画片,而网络中的动画片数量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幼儿基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一些动画片中经常有一些攻击性画面,而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对于他们的影响极大。

动画片的这种影响已经在实际生活中发生,在我国江苏,几名幼儿因为模仿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里面的故事情节,竟然学着里面的故事情节玩“绑架烤羊”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由于不懂事导致有两个幼儿被烧伤,可见动画片中的攻击性情节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和残忍行为。

3.2.2 诱发幼儿说脏话的行为有些动画片情景设计完全出于好玩,吸引更多观众等目的,没有考虑到幼儿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没有考虑到如何减少动画片的不良影响,导致一些故事情节与对话较为低俗。

比如在蜡笔小新中,经常有一些不良画面和不良语言,虽然我国禁止在国内各大卫视播,但是在网络上能够方便的进行观看。

幼儿处于模仿了较强的年纪,里面的粗俗情节极易诱发幼儿说脏话的行为,并且幼儿的逆反心理使得父母的管教效果较差。

长期下去,动画片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幼儿说脏话。

3.2.3 不利于幼儿良好社会情感的形成动画片的丰富故事情节、夸张特效等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了,并且在网络中幼儿可以选择观看动画片的种类和时间,机会完全不受时间约束,如此以来可能导致幼儿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动画片上。

如此以来,他们与其他小伙伴接触的时间也会大大降低,容易使幼儿养成一种孤僻的性格,长期下去,幼儿可能排斥与他人的交往,办成一个只爱看动画片的孤僻幼儿,不利于其良好社会情感的形成,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3.3 动画片对幼儿产生社会性影响的原因3.2.1 动画片本身的特点动画片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表达形式,并且故事情节通常较为新奇,并且故事情节相对较为简单。

故事情节简单能够使得幼儿较为容易的理解这些故事情节,同时天马行空的特效能够紧紧的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而较为新奇的故事情节是他们对动画片保持长期的兴趣。

总之,动画片本身具有的这些特点符合了幼儿在这个年龄段的需求,而幼儿正处于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年纪,自然而然容易对对幼儿产生一定的社会性影响。

3.2.2 满足幼儿心理的需要幼儿处于一个快速成长期,同时逐渐有自己的独立意识。

在动画片的故事情节设定中,都是正义一方通过不懈的努力将非正义一方打败,符合幼儿此时的心理预期,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

在这种情况在,幼儿在某种程度上将动画片看作是一种精神寄托,因此有些幼儿对于动画片的模仿、学习到了一个几乎疯狂的地步,如此以来动画片对于幼儿在行为习惯等产生一定的社会性影响也是水到聚成的事情。

3.2.3 符合幼儿想象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幼儿处于一个想象力十分发达的年纪,并且由于年纪小、明辨能力较差,因此幼儿有时候很难清除的区分现实与想象,在很多时候他们会将想象中的事情当作现实,而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则正是想象与现实的结合,较为完美的符合幼儿的想象力,因此动画片受到幼儿的喜欢不足为奇。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认为世界万物充满生命气息,而动画片则赋予了世间万物以神奇的生命,满足了幼儿这个年龄段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对于动画片的喜爱不只是有趣、好玩、刺激,符合幼儿想象和思维发展,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动画片是幼儿的知音,能够“理解”幼儿的思维与想法,因此动画片在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对幼儿都有着很大的社会性影响。

4 改进动画片对幼儿不良影响的建议4.1 政府方面目前我国的动画片处于繁荣发展的时期,但是目前的动画片依然没有一个较为成熟和规范的市场,动画片的质量、内容也是参差不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