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食药用真菌】第一节 草菇概述
【食药用真菌】第一节 草菇概述
e. 料面干燥时,喷施薄水
f. 光照刺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
2)出菇阶段的管理 子实体生长和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1. 料面温度:30-32℃,高于33℃时,即转为菌丝生长, 低于25℃时则停止发育。 2. 湿度:培养料湿度65-70%,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 子实体原基形成至长到花生米粒大小时不宜在料面喷水, 等子实体长至小母子大小时可在料面喷水。 具体措施: 1. 通风、保温、保湿 2. 保持一定量的光照
1970年以前,自然条件下栽培草菇的 唯一原料是稻草。1971年张树庭等首次利 用废棉花,在控制条件下栽培草菇获得成 功,由于废棉花栽培草菇产量高而且稳定, 迅速推动了草菇生产的发展,这也成为草 菇栽培的转折点。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据统计,每年仅稻 草、麦秆、稻壳、棉花壳、玉米壳等农业纤维 素材料,可达6亿吨之多,这给草菇生产提供了 广阔的原料。目前我国在处理数量如此庞大的 木质纤维素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废弃,焚 烧或做填池之用,这不仅是对可再生资源的巨 大浪费,而且也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2. 药用价值
草菇性寒味甘,能消食去热,增进身体健康, 提高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加速伤口和创伤的愈 合,防止坏血病的发生。草菇有降低胆固醇,提高 人体抗癌、解毒的功效。
Lin等人从草菇中提取到一种分子量为26 kD的凝集素, 具有血细胞凝集作用和抑瘤活性,另外提取到了一种 具有抗癌活性的免疫调节蛋白。 Kishida已从草菇中分离出四种多糖组分,将其连续10 d注射入移植有Sarcoma-180肿瘤细胞的小鼠体内后, 发现有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长的作用。 据研究报道,从草菇中分离的一种非活性成分能引起 兔子的低血压反应。
第2节 草菇的培养技术
一、草菇菌种的制备 一)菌种的分离与培养
孢子分离法
1. 分离方法 组织分离法 基质菌丝分离法 2. 母种(一级种)培养基配方 配方1:马铃薯 200g,葡萄糖 20g,KH2PO4 3g,MgSO4 1.5g,VB110-20mg,琼脂 20g,H2O 1 升。(PDSA培 养基) 配方2:马铃薯 200g,葡萄糖 20g,酵母2g,琼脂 20g,H2O 1 升。 (PDYA培养基) 母种
草
菇
第一节 草菇概述
草菇,学名Volvariella volvacea,又名 稻草菇(straw mushroom)、秆菇、麻菇、南华 菇、贡菇、广州菇、中国菇、美味苞脚菇等, 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季生长的一种腐生性真 菌。
草菇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 担子菌纲,伞菌目,光柄菇科、小苞脚 菇属。
二、草菇的形态特征
草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
体是草菇的主体,在基质中不断生长,繁殖,起 着吸收、运输和积累营养物质的作用。
1.菌丝细胞大小:
长:46-400µ m,平均217 µ m
直径:6-18 µ m,平均10 µ m
2. 菌丝由多细胞组成,其细胞 呈现管状,壁薄、透明,每个 细胞中的细胞核数 数目不等, 最少为3个、最多为35个,大 多数为5-15个之间。细胞核分 布不均匀,大小在1.68-5.04 µ m之间,平均为2.74 µ 。 m 3. 菌丝之间无锁状联合
三、湿度
鲜草菇的含水量为90%左右,草菇的培养料含 水量为65-70%,子实体发育时的空气相对湿度 为85-95%。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菇体易腐烂,
杂菌多。在80%以下,草菇生长缓慢,表面粗糙,缺乏 光泽。
四、O2 和CO2
草菇为好气性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充足 的氧气。氧气不足时,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停止。在子 实体生长阶段,空气中的CO2达到 0.1%时,将导致子 实体畸形,甚至生长完全被抑制。因此应选择空气缓 慢对流的场所。但通风过甚,水分容易散失,对草菇
配方3:马铃薯 200g,葡萄糖 20g,琼脂 20g,H2O 1 升。 (PDA培养基)
配方4:米糠5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0.3g,磷酸氢二 钾0.3g,硫酸镁0.2g,琼脂 20g,H2O 1 升。(米糠煮汁培 养基)
3.培养基制备(略) 4.操作步骤: 培养基配制→装入试管→高压灭菌(常压灭菌)→排成斜面 →接种→培养 二)原种(二级种)的制备 1.培养基的配方 方1:与母种同
草菇菌丝体白色至淡黄色,透明或半透明,有 少量或极大量的厚垣孢子 。 厚垣孢子是部分菌丝的细胞膨大形成的。特征是 细胞壁厚,红褐色,对干旱、寒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 无性孢子。条件适宜,可萌发形成菌丝。
二)子实体
子实体是草菇的繁殖器官,虽大形可见,但寿命 极短,只有在出菇期大量集中地出现,形成周期性的 菇峰和菇谷。
我国是草菇 的发源地和主产 国,在明末徐光
启的《农政全书》中就已记载了草 菇。草菇最早也叫南华菇,是以中国 广东省北部韶关附近的南华寺命名的。
1932年至1935年间, 华侨把栽培草菇的技术 传入东南亚国家。 日本、朝鲜以及非洲的尼日利亚和马达加 斯加也有栽培。80年代以来,美国和欧洲 有些地区也开始栽培草菇 。因此,草菇 素有“中国蘑菇” (Chinese Mushroom)之 称。
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1. 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广泛分布于高温多湿的环境中。
2. 高营养价值
草菇品质鲜嫩,味道鲜美,肉质细腻,菇汤 肉质细腻,菇汤如奶,营养价值颇高,享有“素 中之荤”的美称。它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种 类齐全,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 量的38.2%,脂肪含量很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 酸含量却很高。
草菇生产不仅可以利用这些农副产品 的下脚料使其变废为宝,为人类提供更多 的菌类食品,而且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生态 环境,大力发展草菇生产是农业多种经营 中经济效益高,发展前途大的一个项目, 具有大力发展的潜力。
我国是世界上草菇生产的大国,产量 占全世界的80%以上,多来自于东南沿海 城市。近年来,随着草菇育种技术的发展, 草菇生长地域也由南向北逐步扩展,因此, 北方的生产潜力还有待开发,市场前景也 非常可观。
2. 子实体的发育:
草菇子实体从分化至成熟分为针头期、扭结期、蛋 形期、伸长期和成熟期。
1)针头期:子实体原基
2)扭结期:纽扣状,已有菌柄和菌盖的分化 3)蛋形期:子实体呈椭圆形,基部稍大,菌膜未破 4)伸长期:菌柄伸长,冲破菌膜,菌托形成 5)成熟期:菌盖充分张开,菌肉由白色变为粉红色,
大量的孢子弹射出来
1.子实体的构成
草菇成熟的子实体由菌盖、菌柄和菌托3个 部分构成。
--------菌盖 ----------菌柄
----------菌托
菌柄是生长在菌盖下面,起 支持作用。 草菇的幼小子实体被菌幕包 被,在菌盖展开后,菌幕便 部分地残留在菌柄上。菌托 是外菌幕遗留在菌柄基部的 袋状物。
的生长也是不利的。
五、酸碱度
草菇是一种喜碱性的真菌。要求偏碱性
的环境,培养基的pH值为8.0-8.5。
六、光照
草菇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 照。但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光照,在完 全黑暗的条件下不形成子实体。漫射的阳光 能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并增强抗病力。强烈 的直射阳光,不仅增加水分的蒸发,且对子 实体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15 %
82%
1%
二、培养料的准备
一)培养料的种类: 1.稻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草菇的生物转化率为10-15%。 2.废棉和棉籽壳:废棉为棉纺厂、弹花厂的下脚料。棉籽壳为 脱绒棉籽的种皮。草菇的生物转化率为25-30%。
3.甘蔗渣:糖厂的下脚料。但是,甘蔗的榨季与草菇的栽培季
节不同,因而较少使用。 4.剑麻渣:剑麻渣是剑麻加工厂的废料。草菇的生物转化率为 6-7%,若培养料中增加石灰的用量,且适当堆制可提高产量 (14-15%)。
1. 碳源:小分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有机酸等 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等
高分子: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
来源:稻草、麦杆、废棉
2. 氮源:草菇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原料
有机氮:尿素、氨基酸、蛋白胨、蛋白质等
来源:麸皮、米糠、棉籽饼、豆饼、蚕蛹、酵母液、玉 米浆以及禽畜粪便等。 3. C/N比:菌丝阶段为20:1,子实体阶段为30-40:1。
4. 无机盐: 来源: 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钙、碳酸钙及 硫酸镁等 5. 维生素和生长激素:
维生素:B1,B2。 生长激素:三十烷醇、a-奈乙酸、吲哚乙酸、赤霉素
二、温度
草菇属高温型伞菌,对外界温度的要 求相当严格。 孢子最适的萌发温度为40℃左右, 菌 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40℃,最适温度 为28—35℃,子实体发生的最适温度为 28—33℃。
草菇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烟酸、 维生素C和维生素D前体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具体含量 为:鲜草菇蛋白质含量为3.37%,脂肪为2.24%,灰 分为0.91%,还原糖为1.66%,转化糖为0.95%,每 100 g鲜草菇中含维生素C 206.27 mg,核酸8.8 g。在 灰分矿物质含量也很高。
方3:棉籽壳100kg, 石灰 4kg
方4:破籽棉 100kg, 石灰4kg 方5:甘蔗渣 100kg,麸皮 20kg,石灰5 kg
石灰水浸泡稻草过夜→捞出建堆,同时加入辅 料→盖上薄膜→前发酵→ 24h后堆温升到60℃→翻堆 →进行第2次发酵→第3次发酵→进料并播种 三、室内培养
a. 覆膜保温,保持料面温度达35-36℃ 24-48h,每天掀动 薄膜1-2次以通气 b. 揭膜控温,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 空气中温度29-30 ℃ 料面温度32 ℃ 培养料中温度34-35 ℃ c. 约6天后,喷淋重水,温度保持在28 ℃5-6h d. 升温至33 ℃左右,并保持12h
3. 经济价值
据统计,草菇总产量在世界菇类产量排行 榜上仅次于双孢蘑菇、糙皮侧耳、香菇,列居第 四位,成为世界上第四大食用菌,也是我国主要 出口菇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