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审计抽样方法
全体或100
100 150
全体或75
75 100
5000 +
200
100
(三)随机抽取样本 进行统计抽样,选择样本,必须遵循随机原则: 即不是有意地抽取某个样本,而是使总体中每个单位 都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机会,被抽取的样本完全是偶然 的。所谓随机抽样,即是没有重点地,自然地从总体 中抽取样本的方法。
使用灵活推广方便
优点
优缺点
可充分利用审计人员的经验与判断能力
适用于各种审计及审计的全过程 样本难以代表总体性质,也无均等抽样机会, 依据于审计人员主观判断 缺点 不能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 无法计算抽样误差和确定结论地可靠程度, 不能控制抽样
一、判断抽样(经验抽样)
涵义:根据经验有重点、有选择地抽取样本进行检查, 然后根据样本性质确定总体性质(差错程度)。
3、金额单位抽样 涵义:按照总体中的金额单位(元)抽取样本的方法。 优点:大金额抽中的机会大,从而能保证在少量的抽 查中,能检查较多的总体中金额,以减少审计风险。
缺点:使用不方便;不易发现较小金额错误;不能发 现记录值为0或为负值的错误。
在金额单位抽样中,总体某一项目被抽中的概率 等于该项目的金额与总体金额的比例。因此,总体中 每一金额单位抽中的机会是相等的,金额不同抽中的 机会也不相同。 例如:有两张发票a是1000元;b是100元;该抽样总 体金额是10000元。如进行随机抽样,两张发票被抽 中的机会是相等的,如进行金额单位抽样,其抽中 的机会如下:
起点
方向
位数
(2)系统抽样法(等距抽样) 编号 间距 起点 1—D范围内 随机确定
D=N * K/n D=N/n 起点个数 总体数量 样本规模
⑴对总体项目进行编号(或利用原编号)
步骤
⑵根据总体项目数,确定使用几位随机数及哪 几位 ⑶从表中任何一行和任何一栏开始,依次往下 查(向上、向左、向右均可),凡符合总体项 目范围编号的数字,即为抽中数,与此相对应 的项目编号,即为样本项目,直到抽到所需样 本数量为止。
2、机械随机抽样 涵义:机械随机抽样,也叫系统抽样或等距抽样, 即是每隔一定间距抽取一个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 ⑴计算抽样间距( D ) 如从100张领料单中抽取5个取样:D=-=—=20
n
5 N
100
步骤
⑵选取随机起点(在第一组中选取) 即在1-20中通过查表选取第一个随机起点为 09(第一行后两位) ⑶按间隔等距抽取项目样本
随机数表抽样
随机抽样方法
机械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金额单位抽样
随机数表抽样 涵义:利用随机数表进行抽取样本的方法。
随机数表,也叫乱数表,是人们随机产生任意确定数 字而编排的数表。即是把从0到9的数任意组成数字, 然后任意地编在表上。(如P204-205页的随机数表)。
(1)随机数表法
编号
2、总体中各项目的差错
总体差错率或总体错误率
差错种类 总体标准差
样本量根据总体差错率或总体标准差来计算,项目差错率 用于属性抽样,总体标准差用于变量抽样,二者与抽查数量成 正比关系。 初次审计差错率及标准差确定: 1、如评估内控制度,若抽取30张领料单审查(初始样本 量一般不少于30),结果有3张错误,则样本差错率为10% (3÷10×100%),可用10%作为总体差错率。(初始样本差 错率代替总体错误率) 2、如进行变量抽样,同样可抽取30个样本进行审查,根 据其结果计算标准并作为总体的审计标准计算抽查数量。(标 准差(S)的计算公式见P269面,计算步骤见P269—P270)
风险种类
每一特定审计结论只存在一种风险(α 或 β );
风险种类 而且每一种审计结论都存在某一种风险的可能。
3、审计结论的保证程度 考虑审计业务的重要性和危险性 保证程度确定 考虑审计目标和委托人要求
3、审计结论的保证程度 常用可信水平下的系数表
可靠程度(%) 68.3 70 75
80 85 90 95 95.4 99 99.7
统计抽查风险,是审计结论可靠程度的补数。
审计人员运用统计抽样法作出审计结论时要承担责任,即 要承担审计结论错误的风险。
3、审计结论的保证程度 α 风险(误拒险或弃真险)——将正确事物判断为 错误。审查总体实际上是正确的 ,或没有重大错 误;审计人员却判断为是错误的,或认为有重大错 误。 β 风险(误受险或取伪险)——将错误事物判断为 正确。审查总体实际是错误的;或有重大错误;审 计人员却判断为是正确的,或认为没有重大错误。
分期继续审计:
可根据上期审计时差错率或标准差,结合具体情况,进行 适当调整。 为了简化手续,审计人员可根据经验估计一个差错率或标 准差。
3、审计结论的保证程度 涵义:在采用统计抽查法的情况下,有多大的把握保证其 结论是正确无误的。保证程度与抽查数量成正比。如要保证审 计结论100%可靠,那么就要进行100%的检查。 审计风险,即是实际保证程度与理论保证程度之间的差异。 降低风险的唯一方法是扩大审查量。
能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 各抽样单位有均等地抽中机会 优点 优缺点 能计算误差,能保证审计结论在规定地可靠水 平之上和一定的精确限度之内 便于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
缺点
要求总体中每个抽样单位具有同质性 要求审计人员应具有较稿的数学水平 要求被审计单位资料齐全 审计结论不完全准确 不适用于法纪审计
1
例:从100张领料单中抽取5个样本,其步骤是: ⑴对领料单重新编号为001-100(或利用原编号); ⑵因总体项目为100,应确定三位随机数,并取后三 位(也可取前三位); ⑶从P204-205页附表8-4中的第一栏第一行按纵向 顺序抽取后三位数(100及100以内的数字),抽中 的数是066、001、059、002、095号,与此相对的领 料单编号即为抽中的样本。
可信水平系数(t) 1.00 1.04 1.15
1.28 1.44 1.65 1.96 2.00 2.58 3.00
4、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
涵义:在采用统计抽查情况下,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 际情况之间所能允许(即可以接受)的最大误差范 围。 变量抽查——货币金额表示
表示方式
属性抽样——百分比表示
精确限度与抽查数量成反比,即允许误差范围 越大,抽查数量越少。如要求审计结论完全和实际 相符,精确限度为0,即不存在差,唯一的办法是 详细检查。
1005
30465
3、查随机数表,假设从(附表6 — 4)中的第3栏第 1行开始依此往下查找2080至30465范围内的符合要 求的3个数是:20793、26540、29820。 4、在累计金额表中查找对应的样本项目:
20793包含在24860中,对应的项目号是:06;
26540包含在27060中,对应的项目号是:08;
使用灵活推广方便
优点
优缺点
可充分利用审计人员的经验与判断能力
适用于各种审计及审计的全过程 样本难以代表总体性质,也无均等抽样机会, 依据于审计人员主观判断 缺点 不能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 无法计算抽样误差和确定结论地可靠程度, 不能控制抽样
二、统计抽样 涵义:按照随机原则,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地原理,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详细检查,然后根据样本 性质推断总体性质。
优点
充分利用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在有些情况下有利于抓住重点,减 少审计工作量
选择
在因地制宜的情况下考虑成本效益
2
项 目 对 象 样 本
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属性抽样 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概率 实物 变量抽样 推断总体金额的合理性 实物
应 用
控制性测试(符合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
思考题:哪个是属性抽样,哪个是变量抽样?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 种类 相同点 不同点 属性抽样、变量抽样、 金额单位抽样 非统计抽样 判断抽样或经验抽样
项目
针对样本实施的审计方法与程序基本是一致的 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方法确定样本觃模,随 机选取样本,依据样本 结果用数理知识推断总 体特征 科学计算抽样误差,增 强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随机原则选择样本,减 少偏见 通过主观判断有选择、有重点的抽 取样本,幵根据检查结果样本09; 第二个样本09+20=29; 第三个样本29+20=49; 第四个样本49+20=69; 第五个样本69+20=89;
如采用每个随机点,其抽样问题应乘以随机起点于 数,如在100张领料单抽取5个样本,选择两个 100 随机起点,其间距是20×2=40,第一组样本应在 5 1-40中,查表找出两个随机起点,如31、09号, 其后的样本为49、71、89。 优缺点:优缺点是简便易行。但是,只有当总体的 特性随机分布在总体中,样本才具有代表性;原则 样本会出现偏倚。解决的办法可采取多个随机起点 抽样。
属性抽样下精确限度的确定,系凭审计人员 的经验,一般必须≤10%或≤5%。
在变量抽样法下,应根据确定的总体规模, 可靠程度及予计的标准差计算精确限度,其公式 见 P272页。
确定抽查数量,还可以运用抽样卡确定。
抽样卡-样本量的确定 总体业务量 正常业务 低差错业务
0-199
200-1999 2000-4999
属性抽样,精确限度取上限即可,只要总体 的实际情况不超过上限,即说明审计结论符合要 求。
如进行符合性测试,对材料领料单审查:
从领料单总体中抽取100张样本进行检查; 发现有5张差错,样本差错率为5%; 如果允许误差范围为±29,那么全部领料单的 差错率为5% ±2%即为3%-7%之间; 3%-7%之间称为精确区间-差错的允许范围; 3%为精确度下限,7%为精确度上限; 确定抽查数量所用的精确限度为7%
剔除重要项目
按判断抽查标准剔除 (重要的、危险的项目) 按全额比重剔除
(一)抽查总体确定
同质总体的确定
每个项目是否 具有共同特性 每个项目是否 具有共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