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斜井掘进作业规程

主斜井掘进作业规程

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沙县安洛乡闽安煤矿主斜井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单位:闽安煤矿生产技术科编制时间:2017年10月2日目录第一章概况 (3)第一节概述 (3)第二节编制依据 (3)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4)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4)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4)第三节地质构造 (11)第四节水文地质 (11)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12)第一节巷道布置 (12)第二节矿压观察 (15)第三节支护设计 (15)第四节支护方法 (28)第四章施工工艺 (33)第一节施工方法 (33)第二节凿岩方式 (36)第三节爆破作业 (36)第四节装载(运)岩方式 (39)第五节管线及轨道铺设 (39)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40)第五章生产系统 (41)第一节通风 (41)第二节压风系统 (43)第三节排水系统 (44)第四节供电系统 (45)第五节防尘系统 (45)第六节防灭火系统 (48)第七节安全监控系统 (49)第八节运输系统 (52)第九节通讯系统 (52)第六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3)第一节劳动组织 (53)第二节作业循环 (55)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6)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57)第一节施工准备 (57)第二节顶板管理 (57)第三节爆破管理 (58)第四节“一通三防”管理 (62)第五节机电、运输管理 (64)第六节防尘及防灭火管理 (66)第七节防治水管理 (67)第八节防突管理 (69)第九节锚网喷相关技术措施 (69)第十节挖掘式装载机装运矸石的安全技术措施 (70)第十一节其它安全措施 (72)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线路 (73)第一节五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措施 (73)第二节避灾线路及线路图 (75)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用途等:根据闽安煤矿新井建设初步设计规划,主斜井自地面+1163.60m标高处以86°的方位角-18°的倾角掘进242m至揭露14号煤层,然后以相同方位角、断面和-6°的倾角沿14号煤层掘进一盘区运输下山643m至+1025m标高落平,继续以相同方位角布置92m 运输平巷;主斜井和运输下山总工程量为885m;巷道用途:运输煤炭、敷设管线、行人、通风;服务年限为20~23年。

二、工程简介:主斜井,现开口位置为M煤层露头处(井口坐标X=35609841.30,Y=3021984.73,9Z=1163.60),井筒以86°方位角-18°的坡度掘进至+1089m标高揭露14号煤层,然后以相同方位角、断面和-6°的倾角沿14号煤层掘进一盘区运输下山至+1025m标高落平,继续以相同方位角布置运输平巷;该主斜井大部分为岩石巷道,穿层布置;一盘区运输煤层布置;设计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基岩段支护方式为锚网下山为半煤岩巷道,沿M14喷;表土段及表土段过渡到基岩段的前10米为混凝土现浇。

三、巷道断面的规格:表土段巷道掘进宽5.3m,高4.15m,掘进断面19.51m2;基岩段掘进宽4.9m,高3.95m,掘进断面17.26m2;表土段与基岩段巷道净宽均为4.7m,高为3.85m,净断面15.72 m2,详见施工断面图;四、预计开竣工时间计划开工时间:2017年10月预计竣工时间:2018年6月第二节编制依据一、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17年2月编制并提交的《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沙县安洛乡闽安煤矿(兼并重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二、贵州毕节市地方煤矿勘测设计队2017年8月编制并提交的《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沙县安洛乡闽安煤矿(兼并重组)45万吨初步设计说明书》。

三、贵州毕节市地方煤矿勘测设计队2017年9月编制并提交的《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沙县安洛乡闽安煤矿(兼并重组)45万吨安全设施设计》。

四、《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等。

五、有关矿压观测资料说明从已往掘进的开拓、准备及回采巷道分析(顶板支护质量监测),矿山压力不明显。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主斜井位于安洛乡河塘村,地处黔中山原向黔西北高原山地过渡地带,矿区地形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最低点位于矿区西南角安洛河河床,标高约+1110m,最高点位于矿区北侧中部一无名山峰处,标高约+1545m,最大相对高差435m,井口坐标:X:35609841.30,Y:3021984.73,H:1163.60m;主井方位86°,坡度-18°,主斜井落平标高1025m,地表标高在+1110m—+1545m段。

井口附近布置了矿灯房、办公楼、职工宿舍及瓦斯抽放泵房;井筒中段除零星的有一些小路穿过外,其余地带均为高山荒地。

主斜井是在原工业场地新建的;井筒沿M9煤层露头顶板穿层布置,落平后施工+1025水平井底车场和硐室;在原矿界生产系统内+1130m—+1080m标高段的M9煤层均已开采完;故主斜井施工上部为M9煤层的采空区,左翼为工业广场,右翼为一盘区边界,下部为未开采井田;与副斜井相距30m、风井相距61m;由于井筒周围留有保安煤柱,故采空区的水、火及瓦斯对井筒施工没有影响。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下表:表1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采区、水平一盘区、+1025水平工程名称主斜井地面标高/m 1110~1545 井下标高/m 1163.6~1025地面相对位置建筑物、老窑及其他地面相对位置为工业广场、高山、斜坡,无建筑物。

上方无小窑、老窑。

井下相对位置、临近采区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主斜井掘进的区域位于井筒保护煤柱内,上部为M9煤层的采空区,左翼为工业广场,右翼为一盘区边界,下部为未开采井田;无老巷,无积水区。

掘进巷道位置新建工业场地位于井田北西9号煤层露头附近,井口位置位于工业场地之内。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系数:(一)、地层特征1、区域地层矿区位于纸厂背斜北东翼北东部、中坝向斜北西翼北东部。

区域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

其中,以三叠系分布范围最广,二叠系次之。

2.井田地层各组段地层岩性特征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茅草铺组,第四系。

叙述如下: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m)2浅灰色至深灰色,厚层~块状石灰岩,隐晶~微晶结构,上部含少量燧石团块,顶部层面凹凸不平,产蜓科类、珊瑚等动物化石。

厚250~300m,与上覆龙潭组假整合接触。

l)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出露于井田西部及矿界外,呈南北向延展,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的含煤建造,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铝土质泥岩等组成,,其中含可采煤层5层。

含腕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厚97.70~121.26m,一般厚105.45m。

与上覆长兴组地层整合接触。

c)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呈窄条带状出露于矿区西部及外围,大致呈南北向延展。

岩性为浅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石灰岩,晶粒结构,含黑色燧石团块,上部具鲕粒结构,中部含泥质,常为泥质灰岩夹钙质粉、细砂岩,中上部偶夹薄层炭质泥岩。

产蕉叶贝、蜓科类及瓣腮类化石。

厚31.78~40.47m,平均厚35.10m。

与上覆三叠系下统夜郎组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y)1y1):呈细条带状出露于井田西部及区外,约呈南北向延展。

岩性(1)沙堡湾段(T1为深灰色,风化后多为黄灰、紫灰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中夹薄层状泥质灰岩,近顶底部通常夹1~2层黄绿色蒙脱石泥岩,产舌行贝、蛇菊石等化石。

厚11.15~19.02m,平均厚13.05m。

y2):大面积出露于井田中至南部及东部并延展至北部。

岩性主(2)玉龙山段(T1要为浅灰~灰色,中厚~厚层状石灰岩,晶粒或泥晶结构,顶部含鲕粒,向下泥质增加。

全层夹泥岩,具锯齿状、箱状缝合线构造,产同心克氏蛤化石。

厚175.03~256.72m,一般厚215m左右。

(3)九级滩段(Ty3):出露于井田中部至北部、东部及区外。

岩性为灰紫色、黄1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局部夹薄层状泥质灰岩,含瓣腮类等动物化石,厚155.00~185.00m,一般厚175m左右。

m)5)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出露于井田南东角及矿区外。

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底部夹浅灰色、灰绿色薄层状泥质灰岩。

区内未有钻孔控制,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厚度>50m。

与下伏夜郎组地层整合接触。

6)第四系(Q)为残积、坡积的黄色、褐黄色粘土、亚粘土等组成,零星分布于安洛河两侧及地势低洼处,不整合于内各地层表面,厚0~20m。

(二)、构造特征1.区域构造矿区位于黔北煤田内,大地构造属扬子陆块(一级构造单元)上扬子陆块(二级构造单元)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三级构造单元)。

区域内煤田以等势式褶皱控煤和短轴式控煤构造为主,赫章—金沙—南白一线以北为等势式褶皱控煤构造发育区,单个褶皱呈北东向延伸,其轴线均为S型,组合后构成一个向南东弯曲的弧状总体。

西北至东南主要褶皱依次有茅坝向斜、仁怀背斜、娄山背斜、纸厂背斜、金沙向斜、中坝向斜、大顶坡背斜等,断裂不发育,仅背斜轴部见少量走向断裂。

矿区位于纸厂背斜北东翼北东部、中坝向斜北西翼北东部。

2.井田构造井田属纸厂背斜东翼,中坝向斜西翼,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36°E向,倾向S54°E,地层倾角4°~16°,平均8°左右。

未见褶曲及落差较大的断层,断裂构造不发育。

3.岩浆岩井田内未发现岩浆活动。

4.构造复杂程度矿区总体为一宽缓单斜,地层倾角稍有变化。

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附录D.1.2条对构造复杂程度划分标准,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于中等构造。

(三)、煤层赋存条件1.含煤性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厚97.70~121.26m,平均105.45m。

龙潭组含煤7~16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15号,总厚5.88~12.92m,平均9.63m,含煤系数9%;可采煤层为4、9、13、14及15号共五层,可采煤层总厚2.65~9.28m,平均6.66m,可采含煤系数6.2%。

2.主要可采煤层矿区内可采煤层为4、9、13、14及15号共5层,矿区可采煤层特征见表2。

现将区内可采煤层分述如下:1)4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长兴组底部19.40~30.20m,平均24.15m。

煤层全层厚度0.65~4.44m,平均厚度为1.67m。

煤层采用厚度0.65~4.01m,平均厚度为1.54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