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基础

古诗基础

我国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
1、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就是收集在《诗经》里的三百多首诗。

2、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古代诗歌经历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演变过程。

3、我国最早出现的诗歌形式:四言诗是我国诗歌最早出现的形式之一。

4、《诗经》的诗歌形式:《诗经》除了四言诗以外,另有一部分作品,句子长短不一,这种形式的诗,习惯上称为杂言诗。

5.属于杂言诗的著名诗歌:楚辞也属于杂言诗,是在《诗经》出现大约三百年后流行于楚国的诗歌。

6.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体裁的年代:自汉末建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的体裁,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7、七言古诗的特点:七言古诗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8.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两首《燕歌行》。

9.七言诗的发展脉络:
到南朝宋时,七言诗的写作才逐渐受到注意。

鲍照是我国第一大量写七言诗的人,代表作《行路难》十八首中就有著名的纯七言诗。

瑟鲍照同时的谢惠连和谢庄,也都写过一些七言诗。

自此时起,七言诗这种形式就已奠定基础。

从梁代起,已开始出现七言近体诗的雏形,发展至唐代,终于正式形成了近体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直到后代,七言古诗和七言近体诗都是诗人使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10.古体诗的含义: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是指同近体诗相区别的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代诗歌。

古体诗产生较早,其名帽始于唐代近体诗成熟时。

唐代以后的一些仿效古体形式而写的诗歌,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

11.古体诗的所指范围:古体诗与近体诗是从格律的角度来划分的,一般是唐代近体诗产生之前的诗歌,但古代谣谚、诗经、楚辞和乐府诗等,因各有特点,中立门类,并不包括在“古体诗”的范围内。

12.古体诗在体制上有四个特点:
第一,句数、字数不限。

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没有限制,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都可以。

一般按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为四言古诗,简称“四言”;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古诗,简称为“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句子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杂言古诗。

纯三言,六言的古体诗并不多见。

第二,用韵比较自由。

古体诗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可以两者交替使用。

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甚至三句、四句押韵。

有的古体诗从头至尾一韵到底,也有的中间换韵,有的换韵有规律,有的帽无规律可循。

韵脚字有选用同一韵部字的,也有使用相邻韵部字的。

第三、不讲究平仄。

古体诗在平仄上没有特殊规定。

第四,不用对仗。

古体诗一般不用对仗,即使偶尔出现对仗,也不是格律的要求,而只是修辞的需要。

如用对仗,也不规定位置。

对仗也不避重字。

13.近体诗的含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在篇章、句式、字数、平仄、对仗、音律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被称为格律诗。

14.近体诗在形式与句式上的类型: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

多句式上看,近全诗包括五言、七言两大类。

15.律诗的含义:
所谓律诗,就是每首八句,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近全诗。

律诗的八行可分为四联,有专门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一联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16.近全诗的分类与句式特点:
律诗:每首八句;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长律:每首十句以上;
绝句:每首四句;
五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
17.律诗的平仄:
简单地讲,就是说在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在一联之中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使平声和仄声在诗句中变换使用,从而造成音律的抑扬顿挫,和谐优美。

18.“粘”的含义:
“粘”是指两联之间,后一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要相一致,即平粘平,仄粘仄。

如果违反了规定,则是“失粘”,为诗家大忌。

19.“对”的含义:
“对”是指一联之内,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对立,如果出句在一位置上用的是平声字,那么对句在同一位置上必须要用仄声字,即,平对仄,仄对平。

如果违反了规定,则是“失对”,为诗家大忌。

20.对仗的含义:
所谓对仗是指在诗文之中,上句与下句的字面与音节两两相对。

对伏是近体诗的体制要求。

律诗的对仗一般是在颔、颈两联,也有一些律诗,首联就对仗。

21.对仗的形式:
对仗主要有下列四种形式:
A、工对;
B、宽对;
C、流水对;
D、借对;
22.工对的含义:
工对是指对仗工稳妥帖,完全符合标准的对句。

不仅句法结构、词类要相同,遇到名词还要顾及小类。

工对的句意不能重复,否则就称为“合掌”,乃诗家大忌。

23.宽对的含义:
宽对是指要求不甚严格的对仗,只要词类相同、句法结构大致一样即可,并不要求小类一定相同。

24.流水对的含义:
流水对是指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句意相连,构成一个完整意思的对伏形式。

25.借对的含义:
借对是指用于对仗的词语,字面能对而词义不能对,或者字的谐音能对而词义和字面不能对的对仗形式。

又叫“假对”。

26.押韵的含义:
押韵,又叫协韵、叶韵,是指诗歌中每句或者隔名句的最后一个字应该属于同一个韵部(古人将同韵的字归入一部,称为韵部),这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27.近体诗押韵的要求:
近体诗押韵有下面几点要求:
A、只押平声韵,并且要一韵到底,中途不得换韵。

B、押韵字的位置固定在对句的末尾,即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绝句的二、四句。

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在通常情况下,五律首句不入韵,七律首句多数用韵。

如果首句不入韵,这一句的尾字一般都用仄声,不用韵的第三、五、七句的尾字,都必须用仄声字。

C、必须押同一韵部的字,不能出韵。

但如果是首句入韵,可以借用邻韵的字做首句的韵脚字,称为“借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