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儿生长发育监测

婴儿生长发育监测


曲线下斜
体重下降
如何进行养育指导?
体重低下、体重曲线平坦结合体 检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疾病诊治或转诊;
❖ 通过观察与交流,评估儿童喂养状况,指导家长进 行饮食调整;
❖ 对照顾不当的儿童,要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居住卫 生条件,提供愉快生活环境,合理生活安排等。
❖ 每次测量身长时要连续测量三次,用两个相 近数字的平均数作为记录数字,身长数字记 录到小数点后一位。
❖ 定期测量可以绘成身长增长曲线进行比较, 便于了解婴儿身高值是否在正常范围。
❖ 如:三次测量身长分别为:76.2cm、 76.4cm、 76.5cm
❖ 取(76.4cm+ 76.5cm)/2=76.45→76.5cm
评价方法
❖ 等级 ❖上
❖ 中上 ❖中 ❖ 中下 ❖下
离差法
Z评分法
﹥M+2SD
﹥2
M+1SD~M+2SD 1~2 M -1SD~M +1SD -1~1 M-2SD~M-1SD -2~-1
﹤M-2SD
﹤-2
临床意义
过重
低体重
❖ 分析:如果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 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40%为过度 肥胖。据统计如果1岁以内成为肥胖, 有36%的儿童体重会超过标准。体重< 15%为营养不良。
❖ 可早期发现儿童生长疾病,也用于评价干预 效果。
❖ 可教育抚养者,促使改善儿童营养, 降低不 适当营养摄入。
❖ 是儿保工作最基本、重要的内容。
中国—澳大利亚“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管理项目”基调结果-
不了解孩子目前体重身高的家长比例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不知道体重 不知道身高 身高体重都不知道
中国—澳大利亚“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管理项目”基调结果-
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35
30
25
24.4
20
15
11.2
12.2
10
5
0 1
31.2 18.6
13
2
低体重 生长迟缓 消瘦
中国—澳大利亚“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管理项目”基调结果-
营养不良儿童家长判断分布
24.9
12.9
62.2
至杠杆正中水平位后及时读数。
❖ 1、测量前准备
❖ 每次测量前排空大小便,脱鞋帽、衣服(在 室温适合,不会着凉的情况下,尽量脱去衣 服,只留短裤;如果不能脱去衣服,在计算体 重时应减去衣服包袱重量)。
❖ 2、测量用具:体重计(落地式50kg杠杆秤, 灵敏度为克,其刻度和标记应清晰)小婴儿 用载重量10~15kg盘式杠杆秤测量,准确读 数在10克。
尺; ❖ 测量前需校准测量工具。
测量步骤
❖ 1、测量前准备:脱去帽子、鞋袜,尽可能穿 单衣裤。
❖ 2、测量用具:身长测量板(3岁以下婴儿)。 ❖ 3、测量单位为厘米(cm),3岁以上可用身
高计或固定于墙上的软尺进行测量。
❖ 4、测量方法:(测卧式身长让婴儿仰卧,双眼直视正上方, 头和肩胛骨间、臀、双足跟贴紧测量板,双膝由测量者压平)
婴儿生长发育监测
什么是生长监测?
❖由儿保医生或育婴师或家长对儿童 进行定期、纵向的体格测量,将每 次测量的体重、身高值标记在生长 发育图上,描绘个体儿童的生长曲 线,早期识别生长速度减慢或加速 现象,及时防治营养偏差,保障儿 童健康成长。
为什么要进行生长监测?
❖ 儿童生长发育具有规律性,生长监测可及时 发现生长偏离,及早干预。
❖ 1岁时体重达出生时3倍(9Kg),2岁时达4 倍(12Kg);
❖ 2岁-12岁每年体重增长约2Kg。
体重增长公式
❖ 1-6月的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 7-12月的体重(g)=6+月龄*0.25 ❖ 1-12岁体重(Kg)=(实足年龄*2)+ 8 ❖ 体重增长的个体差异较大,变动范围可达
测量方法
❖读数时测量者眼睛与滑板在同一水 平,精确到 0.lcm。注意立卧位可 差 1-1.5cm, 上下午可差1-1.5cm 。
身高的增长规律
❖ 出生身长约50cm,1岁约75cm,2岁约 85cm;
❖ 2岁后平均年增5-7.5cm; ❖ 2-12岁身高=年龄*7+70(cm)。 ❖ 或者年龄*5+75(cm)。 ❖ 计算公式不作为评价孩子的参考看,只是门
12~36 月 (10~ ﹤ 14kg)
36~60月 (14~ ﹤ 19kg)
复合维生素B (片剂)
1/2
锌口服液 (葡萄糖酸锌10ml/支)
5ml
1
5ml
1
10ml
生长曲线正常
❖ 多数儿童体格生长,尤其是在婴儿早期 液体喂养阶段属此类;
❖ 应嘱坚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生长偏差; ❖ 评估喂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喂养咨
❖ 3、测量单位:千克(公斤kg). ❖ 4、测量方法:每次测量体重时要连续测三次,
用两个相近数字的平均数作为记录数字。体 重数字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
❖ 定期测量体重可以绘成体重增长曲线进行比 较,便于了解婴儿是否在正常范围。如三次 测量体重分别为9.25kg 、9.22kg 、9.29kg
❖ 取(9.25+9.22)/2=9.235→9.24kg
❖ 5、正常值:出生时平均为34cm,6个月 42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成人58cm左右。
年龄 出生 3月 12月 24月 5岁 15岁
头尾的增长 1岁以内最快
实际头围(cm) 34 40 46 48 50 54
增长(cm)
6(0-3月) 6(3-12月) 2(1-2岁)
诊上估算
描绘身高曲线
❖ 确定小儿月龄; ❖ 标记身高测量值:横坐标为月龄,纵坐标为
身高,在相交处标记画点; ❖ 描绘身高曲线:将历次身高测量标记点描绘
连线。
横向评价——发育水平
H/A<(M-2SD)为生长迟缓 ❖ 中度: M-3SD~M-2SD ❖ 重度:<M-3SD
纵向评价——生长速度
• 生长良好—曲线在正常范围内呈上升趋 势;
10%以上。
描绘体重曲线
❖ 确定小儿月龄:用测量日减出生日(公历) 得实足年龄,换算成月龄;
❖ 标记体重测量值:横坐标为月龄,纵坐标为 体重,在相交处标记画点;
❖ 描绘体重曲线:将历次体重测量标记点描绘 连线。
横向评价—发育水平
❖ 将儿童某一年龄时点的体重测量值与参 考人群值比较,得到其在同质人群中所 处的位置,即为此儿童在此年龄的体重 发育水平,通常以等级表示。
❖ 嘱一月后复诊,若喂养问题5天后复诊。
体重低下儿童的饮食调整
❖ 增加食物量,调整食物种类、口味、烹饪方 式、进餐环境及时间安排等;
❖ 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 ❖ 增加餐次,少量多餐; ❖ 适当添加营养素补充剂,如锌制剂、复合维
生素B等,促进儿童食欲。
低体重儿复合维生素B和锌推荐量
年龄 (体重)
2~12月 (4~﹤ 10kg)
❖ 平均出生体重为3kg
❖ 出生一周内可有暂性体重下降(生理性体重 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3%~9%,常于 生后7~10日内恢复到出生体重。生后及早 授乳或喂水,体重下降可减少。以后体重增 长很快,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儿童体重增长规律
❖ 满月体重至少应增加800-1000g; ❖ 0-3个月每月约增长700-800g; ❖ 4-6个月每月增长500-600g; ❖ 7-9个月每月增长400-500g; ❖ 7个月-1岁每月平均增长300-400g;
询,使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生长趋势。
二、身长/身高监测
身高
❖ 是头部、脊柱和下肢长度的总和,反映长期 营养和骨骼发育状况,与体质健康密切相关。
❖ 若身材矮小,会影响到未来择业和生育。 ❖ 0-3岁是身高增长的关键期。
量具要求
❖ 3岁以内用卧式身长测量仪; ❖ 3岁后用立式身高测量计或固定于墙壁上的立
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是评价脑发育 的指标之一
测量方法
❖ 1、定义: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 的长度为头围。
❖ 2、测量用具:软尺,笔和纸放身边。 ❖ 3、单位:厘米(cm)
测量方法
❖ 4、测量方法:测量者将软尺0点固定于一侧 眉弓上缘,将软尺紧贴头皮绕枕骨结节最高 点及另一侧眉弓上缘回到0点,记录读数到 0.1cm。
测量方法
❖ 3岁前:脱鞋帽仰卧于量板中线上,固定头部 使接触头板,左手握双膝使伸直,右手移足 板接触足跟,待量板两侧读数一致时记录。
测量方法
❖ 3岁后:立正,脚跟、 臀部及两肩胛间同 时靠立柱,头正直 眼平视,胸稍挺腹 微收,上肢自然下 垂,脚跟靠拢、脚 尖分开 60度,滑测 板恰接触头顶点时 读数。
• 生长迟缓—曲线在正常范围以下,或上 升平坦;
• 若始终在正常低限且未干预,未来身高 可能低于平均水平
影响身高增长的先天因素
❖种族 ❖遗传 ❖宫内发育迟缓
影响身高增长的环境因素
❖ 均衡营养; ❖ 充足睡眠; ❖ 适度运动;
❖ 预防疾病; ❖ 愉快心情; ❖ 定期监测。
明显的身高异常
❖甲低、生长激素缺乏、软骨发育不 全和成骨不全、营养不良、佝偻病 等。
正确 错误 不知道
常用的生长监测指标有哪些?
❖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 长)
❖头围、胸围、上臂围 ❖血压、脉搏、肌张力、肺活量 ❖‥‥‥
怎样进行生长监测?
一、体 重 监 测
体重
❖ 是机体各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 体液的总量。
❖ 对婴幼儿来说,体重是比较灵敏的体格发育 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