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共阅
着广泛的应用。
虽然植物亲水胶体可以从海藻类植物中提取,
中提取的植物亲水胶体产量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微不足道。
体原料——魔芋资源却十分丰富,适宜种植的区域也很广,可规模化种植提取葡甘聚糖。
近年来,
] A.muelleri
容仅局限在魔芋种类分类方面,人们对其详细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潜在的经济意义了解十分有限。
在印缅边境、缅孟边境及印尼部分亚热带及热带雨林环另一个在叶面生长有气生珠芽球茎的种是A.erubescens
)
叶片交叉点上生长出大小不一的棕色扁球形或长形球茎,
也是其独特繁殖方式和高抗病生物学特性的原因之一。
上,可以观察到秆茎分叉处生长的珠芽小球茎可达
无地下繁殖(根)茎
珠芽魔芋地下球茎周围无繁殖
迅速,其结果是块茎个头大,产量高,块茎中葡甘聚糖有效成分含量相对较高。
3.切块繁殖成活率高
珠芽魔芋地下球茎虽有顶芽优势,但因球茎表面具有丰富的芽眼,侧芽(潜芽)数量多,侧芽的发苗率亦很高。
开花进行无性繁殖,结籽成熟率高,繁殖系数大
为无性繁殖方式完成,
两个种具有这一特点。
无性繁殖的结果是种子可完全生长成熟,是一种能采用种子进行大规模繁殖的重要魔芋种,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魔芋品种的一个重要特征。
适宜高温高湿环境,抗病性强
珠芽魔芋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及缅甸北部、
℃环境下也能正常生长。
长期以来的生物自然选择使热带雨林气候成为珠芽魔芋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较花魔芋、白魔芋在生长期更耐热、耐水,抗病能力强。
这也避免
月间规模化种植发病率高的风险。
6.块茎重量大(产量高)、水分含量低、葡甘聚糖含量高
珠芽魔芋在生长过程中其叶片宽大,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加上其根系发达,
长膨大迅速的主要原因。
对于生长成熟的魔芋块茎,其组织致密,水分含量低,
多苗现象
多苗现象在珠芽魔芋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可分为多苗同体及多苗异体两种情况。
)多苗同体现象。
多苗同体现象在较小地下球茎的生长比较多见,其特点是在原魔芋种球的顶芽处生长出1
个月后,所不同的是,苗”是从正在生长中的新球茎上长出的,且“侧苗”高度往往超过主苗。
在外观上表现为同一块茎
芋植株光合作用的效率,更有利于块茎中葡甘聚糖的积累。
2)多苗异体现象。
多苗异体现象主要出现在较大的块茎中。
花叶同生现象
花叶同生现象其实是多苗现象中的一种特例。
这是珠芽魔芋花叶基因在特定生长环境条件下具在不同的生长期间,
逆转换平衡。
这为人工诱导育种带来了机遇。
鲜芋耐储运
珠芽魔芋伤口组织特有的“自愈”现象,为远距离调种芋带来极大的方便。
特点是珠芽魔芋品种自身免疫、
魔芋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魔芋高产栽培是指围绕丰产目标而采取的选种、种芋处理、选地、土壤处理、平衡配方施肥、优化种植模式、科学田管、病虫害防治等从种植到收获的一系列农业生产措施。
—、地理环境
地,且℃,芋。
1
(1
将魔芋根状茎收集起来,集中保存,单独种植。
(2)小球茎整球繁殖
将重量在250克以下一年生球茎或二年生球茎采用整球繁殖。
即按球茎大小分类保存,单独种植。
2、种芋精选
选用较高海拔产地魔芋作种芋。
选择无伤害、无病害、大小相对一致,来源相同,成熟度好,表面光滑,形状色泽良好,种脐很小或不明显的魔芋作种芋。
且采用两次精选法,即分别在种芋贮藏之前进行第一次精选以及种芋播种之前进行第二次精选,以确保选用优良无病种芋作种源。
3、种芋安全贮藏技术
(1
后10
覆盖5
(2
10
600倍与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混合液浸种30分钟,或用20%生石灰乳液浸泡20分钟处理后,再进行预处理。
③贮藏
用木料做成贮藏架,由下至上分若干层,每层间距为30—50厘米,最下层不放种芋,每层铺放上下两排魔芋。
对于较小种芋及根状茎可适当增加堆放厚度。
④贮藏条件
贮藏处通风透气,最低温度控制在5℃以上,相对湿度70%左右,在贮藏
4
(1
(2
(3
①1500
②20%生石灰乳浸泡20分钟。
③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与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混合液浸泡30分钟。
·
④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
·
⑤硝基黄腐酸盐600倍与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混合液浸泡30分钟。
⑥600倍硝基黄腐酸盐与40%杜邦福星800倍混合液浸泡30分钟。
⑦采用“三元消毒粉”粉衣(草木灰、石灰、硫磺粉以50:50:2的比例混合均匀)。
消毒方法是:将种芋表面均匀裹上一层三元消毒粉即可;也可采用50%
1
2
1
10厘米地温在5日内平均温度达到10、以上,即可开始播种。
2、播种方法
采取先开沟,施农家肥,再撒施魔芋专用肥或硫酸钾型复混肥(N:P:K 为10:8:12),并在肥料上撤施一层薄土,然后放种芋,放球形种芋时将魔芋
主芽朝上并向东方微倾,播根状茎时将芋头芽向上且基部插入土壤中,最后盖土起垄。
3、播种规格及播种量
根据种芋大小来确定播种规格及播种量(表1)。
表1魔芋播种规格及播种量参考表
种密度一般依种芋球茎横径的4倍为株距,6倍为行距。
以根状茎横径的7倍和14倍为株距和行距种植。
决定栽植距离时,对于向南斜坡或较低海拔处,宜较密植;在高寒地区,日照较少,宜稍稀植;花魔芋生长势旺宜较稀植;②种芋在100克以下的采取密植栽培。
六、种植模式
对海拔1100米以上地区以及阴坡山地采用魔芋单作模式;对海拔1100
米以下地区采取魔芋与高秆作物(玉米、向日葵等)间作或混作;对较低海拔、向阳坡地或光照较强地区采取与玉米等作物套种,可采取1行魔芋+1行玉米、2行魔芋+1行玉米、3行魔芋+1行玉米、4行魔芋+1行玉米等模式。
或在经济林下种植魔芋。
1
(1
50—80
边施肥(种在肥间):
①先施肥后播种(种在肥上)。
即整田后先挖深12—15厘米沟,然后在沟底施农家肥,再在农家肥表面施专用肥或复混肥,接着再盖3厘米厚的土,并放种芋(主芽斜向上,下同),最后盖土起垄。
这种施肥方法适合腐熟不够彻底且
用量大的农家肥的施用。
在魔芋病害发生流行较重的地区,适宜采取这一施肥方法。
②先播种后施肥(种在肥下)。
即整田后先挖10厘米深的沟,然后播种,接着再将农家肥盖在魔芋种上面,再将专用肥或复混肥撒施在农家肥上,最后盖土起垄。
这种方法适合腐熟彻底且肥量大的农家肥施用。
(2
5-8.5%)
2、培土
播种时培土起垄。
即采取高垄栽培技术,播种时培土起垄,使垄高达到10—15厘米,高垄栽培可达到排水、保墒、增气、防病、增产目的。
出苗后培土增垄。
出苗后,封行前,结合除草进行培土,将垄增高5—8厘米。
暴雨后培土保垄:暴雨后,进行培土以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垄高。
3、除草
整田及苗前除草。
在种植田耕整前7—10天及在5月底或6月初魔芋出苗前选用20%克无踪水剂600倍或30%飞达可湿性粉剂500倍或10%草甘膦250倍,选其中一种除草剂进行田间喷雾除草。
4
5
厢6
八、主要病虫害防治
魔芋主要病害为魔芋软腐病、白绢病、根腐病、枯萎病等,魔芋主要虫害有甘薯天蛾、豆天蛾、斜纹夜蛾等,对魔芋主要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策略。
1、魔芋病害防治
魔芋病害是以细菌性(软腐病)和真菌性病害(白绢病、根腐病、枯萎病等)为主,由于不同病害往往交叉发生复合感染,因此对于魔芋病害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统防统治。
除采用适合当地的抗病或耐病品种,精选优质无病种芋;强化种芋安全贮藏、种芋药剂处理;实行轮作换茬及间套种制度;土壤消毒处理;施用腐熟农家肥、高垄栽培、雨后及时排出渍水、清洁田园、防
天,
分别用倍
倍2
800
基部5
则可以收挖了,魔芋的收挖期一般以霜降前后选晴天和土壤干燥时收挖较好。
其次收挖时从地边一角顺着魔芋行小心开挖,收获时注意精选抗病优良种芋,并将种芋与商品芋分开放置,且注意将大球茎、小球茎、根状茎及带病、带伤芋分开,轻拿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