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芽魔芋种植技术基础
2. 应用简介:魔芋含碳水化合物、蛋 白质(18种氨基酸)、生物碱和葡甘聚糖(KGM)等。是目前发现的 植物中唯一能大量提取葡甘聚糖的植物。葡甘聚糖能吸收比自身 重50倍的水,吸水后体积可膨大80~100倍。有极好的水溶性、成 膜性、胶粘性、保鲜性、低热值性、驻香性、稳定性、增稠性和 乳化性等。在食品、工业和医药卫生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 实践证明适当荫蔽,叶生 长较旺,病毁率较低。 40%~60%的遮荫度被认为 是魔芋最佳生长环境,不 过温度较高、日照较长而 强的地区以60%~80%为好, 但一般不超过80%。
@ 荫蔽度应随海拔升高(温
度↓)、光照时间缩短、纬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原产地温度高、湿
度大,则相应的更耐高温高湿环境,对积温、光照要求也更高,
3. 叶:魔芋叶片为多次分裂的大型掌状复叶(三全裂,再羽状分裂 或二歧分裂又羽状分裂),阔叶水平型,叶面积指数为2,光合强 度较低。多数种只能同时生出一片整叶,通过叶柄与球茎相连, 连接处有一圈离层组织, 叶柄的底色和斑纹因品 种而不同。种芋年龄越 大,叶片分裂越多。
魔芋种植基长初期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仍喜欢 较湿润的土壤。在生长前期及球茎膨大期(7~ 8月),75%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魔芋的生长及 球茎膨大,若土壤湿度过高则使土壤通气性降 低,不利于球茎发育。生长后期(9~10月),土 壤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有利于球茎内部营 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水分过多,易造成球茎 表皮开裂,导致软腐病发生,影响产量和品质。
需求的替代性品种。
魔芋种植基础
兴和流云
单子叶植物篇
五.珠芽磨芋简介:珠芽磨芋(A.bulbifer)是叶面能生长气生珠芽
(叶面球茎)的魔芋,包括多个种。与其它染色体组为2n=26或28的 情况不同,其染色体是常为2n=39的极少数三倍体魔芋种,其花可
不经授粉以无融合生殖的无性繁殖方式(A.yuloensis除外)结籽。
魔芋种植基础
兴和流云
单子叶植物篇
三.部分魔芋简介:不同品种其表现性状(底色斑纹)不一,魔芋胶 含量、环境适应性、种植产量、繁殖系数等都存在差异。
1. 白魔芋:一般分布海拔800m以下,球茎表皮紫褐色,肉质和顶芽 为白色,根状茎发达。叶柄(杆)光滑, 淡绿、红绿或绿色,有草绿色或小白色 斑块。基部有白色膜质鳞片。佛焰苞船 型、淡绿色无斑块。在雌雄花序间有不 育雌花,附属器圆锥形有凸起,黄色。
平均800~2000倍左右。
魔芋种植基础
兴和流云
单子叶植物篇
@ 种子的膨大系数比叶面球茎及地下球茎大,但种植管理难度较大、 风险较高。地下球茎种植管理较为容易,叶面果则介于二者之间。
@ 珠芽磨芋原生于高温高湿环 境,生长期较其他品种稍长, 较花魔芋、白魔芋在生长期更 耐热、耐水、抗病。一般种植 在低纬度低海拔、早春气温回 升早、秋后气温下降晚的地区。 播种期3~5月,前期用肥含氮 稍高,后期用钾高的复合肥。
兴和流云
单子叶植物篇
6. 生活史:魔芋地上部分冬枯夏萌,连年生长。一般实生籽经1~2 年可成商品芋,3~5年能开花。经幼苗期、换头期、球茎膨大期、 球茎成熟期和球茎休眠期等五个时期,一年可生长5~7个月。
① 幼苗期:依靠球茎(种子)蓄存的水分和养分,在适宜温(湿)度下 出苗。一般,当外界日平均气温达15℃以上时,魔芋芽即开始萌 芽、生根、出苗展叶以及块茎的初生生长,约两个月左右。
7. 生性简介:魔芋为半阴性草本植物,适于温和湿润、气候凉爽、
水分条件较好、有荫蔽的微酸至中性疏松土壤。忌高温高湿(看原
产地),怕强光直射,不耐干旱。
魔芋种植基础
兴和流云
单子叶植物篇
① 光照:绝大多数魔芋自然栖息地皆源于林下。据测定,生育期中 光饱和点大概为17~22千勒。一般在8月叶部生长最旺,光补偿 点为一般为2千勒。
魔芋种植基础
兴和流云
单子叶植物篇
二.生物学特征:魔芋的地下部分由变态缩短的地下茎及其上端发 出的根状茎和根系(弦状根及须根)构成。地上部分由球茎顶端发 生的具复叶(多次分裂)的叶柄或具花序(开花芋)的花梗构成。
1. 根:魔芋根系发生于球茎顶端芽眼周围,先发出的是肉质弦状不 定根(主要在肩部),再生出须根和根毛,质脆易断。多分布在地 表10cm以下,属浅根系,吸收力不强, 新老根交替,最适温度23~27℃,一般 于7月后新根发生减少。
魔芋种植基础
兴和流云
单子叶植物篇
6. 疣柄磨芋:自然分布于海拔750m以下热带地区,富含淀粉,肉质 微黄。叶全裂,叶柄具疣状凸起,较粗糙,有苍白色斑块。佛焰 苞绿色,具紫色和绿白色斑块,花序短于佛焰苞。附属器青紫色, 基部长粗近等。
7. 其他种类:其他还有疏毛磨芋(附属器被紫色硬毛、果红转蓝)、 南蛇棒(果蓝色)、蛇枪头(果球形蓝紫色)、天心壶、滇磨芋、桂 平魔芋(花叶同生)、香港磨芋(附属器金黄色)、湄公磨芋、白毛 磨芋(附属器具白毛)、西盟魔芋及台湾磨芋等。
2. 茎:魔芋茎包括球茎和根状茎两部分,
球茎是魔芋的主要收获
物,内部主要由薄壁细
胞(含淀粉)和异细胞(含
KGM)组成。球茎休眠期
较长,可从叶倒伏一直
持续到次年3月而不萌发。而萌发的芽可以是叶
芽或花芽,形成对应球茎,芽颜色不一(花魔芋粉
魔芋种植基础
兴和流云
单子叶植物篇
色、白魔芋白色)。根状茎又称走茎或茎鞭,由球茎上的腋芽产生。 因球茎中上端节和芽更密集,故根状茎多在中上部。不同魔芋根 状茎发达程度不同(白魔芋较花魔芋发达),而有些种几乎没有。
平均气温与生物学零度之差
的总和)为1~3k℃。
兴和流云
单子叶植物篇
③ 水分:魔芋原始种源于林下,具耐阴湿的习性,块茎和根系吸水 力强,叶柄输导组织发达,叶面积大,蒸腾和生长消耗水分多, 适宜湿润空气和适当湿度的土壤。年降雨量在1200~1800mm, 6~9月降雨在150~200mm时生长良好。年降雨量在800mm时,结 合灌溉亦可达到较好效果。
@ 在苗期,15~25℃有利于幼苗生长。 块茎膨大期的适宜温度为23~30℃。 当温度在10℃以下时,块茎即停止 生长进入休眠。长期处于0℃以下, 细胞结构破坏,球茎失去活力。
魔芋种植基础
@ 魔芋对积温反应灵敏,当满足
其要求后即倒伏。多数魔芋发
芽至倒苗的活动积温(10℃)
为4~5k℃,有效积温(15℃日
@ 魔芋开花期要求空气湿度(遮阴)在75%以上,
如过于干燥,花药不能出粉,柱头很快干燥而
不能受精。土壤湿度低易引起营养根系损伤。
魔芋种植基础
兴和流云
单子叶植物篇
④ 土壤及营养:魔芋植株干物质含氮磷钾比列为6:1:8,氮在前期 吸收较多,后半期骤降,钾吸收后半期仍高,而磷吸收少而平缓。
@ 魔芋块茎在土层深 厚、有机质含量高、 质地疏松、保水保 肥,排涝透气的沙 壤或壤土最好。土 壤黏重、通透性差, 束缚块茎膨大,产 量低,易发生病害, 而且表皮粗糙,形 状不规整,商品价 值低。魔芋不耐盐 碱。pH以5~7.5的 微酸性土壤最好, 中性、弱碱土壤也 能种植。
@ 种植较早的魔芋主要是花魔芋和白魔芋,且传统种植以花魔芋为
主。种植品种单一,多样性缺乏,在规模化种植过程中难以克服
软腐病、白绢病等的危害。
再加上生长周期长、繁殖系
数低、种系退化等难题使得
魔芋种植发展极为缓慢。现
在又面临野生资源逐年减
少,而市场需求正在逐年增
加的矛盾。为此,急需抗性
强、繁殖系数高、符合生产
④ 球茎成熟期:约10~11月,当气温降到15℃以下时,植株地上部 分开始枯萎(倒苗),块茎趋于成熟,停止生长。为使球茎物质积 累更加充分,不宜立即采挖。
⑤ 球茎休眠期:从采挖休眠开始到 休眠结束,其内部经历了一系列 的生理生化变化,其变化进程的 快慢与温度密切相关。如将球茎 一直置于5~10℃的低温条件下, 其休眠期可达4个月以上。
4. 花:由花梃(花柄)、佛焰苞和花序组成,一般不到1m。同一植株, 雌花成熟较早(2d),进行异株授粉或不授粉(珠芽磨芋),虫媒花, 有异臭(雄花和附属器放出)。花序自下而上由雌花序、雄花序和 附属器组成,雌雄花呈螺旋状排列。有些种在雌雄花序之间还有 一段不发育花序(花魔芋),雌花有柱 头、花柱和子房,雄花只有花药。后期, 雌花序段继续发育使种籽成熟,雄花 序和佛焰苞则停止发育并脱落。
魔芋种植基础
兴和流云
单子叶植物篇
魔芋基础简介
一.魔芋简介:魔芋为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宿根草 本植物,古名蒟蒻。
1. 种源简介:全世界共发现魔芋属植 物160余种,约20余种可食用,目 前已开发利用的有10余种,仅在亚 洲有规模化种植。进行产业化开发 最早的是花魔芋和白魔芋,传统种 植的主要是花魔芋。
4. 珠芽磨芋:含多个叶面能结珠芽的魔芋种(弥勒魔芋、攸乐魔芋 和红魔芋等),自然多分布于300~800m(一般≤1500m)的沟谷雨 林中。叶柄光滑,具不规则苍白色斑纹,叶片基部生扁球形暗紫 色珠芽。佛焰苞倒钟形,内红外绿。
5. 黄魔芋:含肉质黄色的几个种(如田 阳魔芋、攸乐魔芋),一般叶柄光滑无 凸起。块茎上的芽能形成独立植株, 往往成丛生长,可以进行分株繁殖。
魔芋种植基础
兴和流云
单子叶植物篇
四.种植情况简介:我国魔芋栽培史已有2000多年,有记曰“宜树 荫下掘坑积粪。春时生苗,至五月移之。长一二尺,似南星,多斑 点。宿根亦自生苗。其滴露之说,盖不然。经二年者,根大如碗及 芋魁,其里白,味亦麻人。秋后采根……”但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 栽培零散、单一、不规范。80年代后期逐渐规范,但种植及后期 加工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5. 种子:魔芋果实为浆果,内含种子
(1~3粒)。魔芋种子形成较为特殊,
雌雄配子经双受精后进行单极发育,
在胚孔端形成球茎原始体,并吸收胚
乳生长,最后在子房璧内发育成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