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期考重点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期考重点

名词解释
新闻学: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
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
要求的一门科学。

它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

手抄新闻:手抄新闻又叫做手抄小报,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以及政局变化、战争消息等。

手抄新闻不定期,沿街兜售,
每份一个铜币(即格塞塔)。

手抄新闻是近代报刊的雏形,它的出现扩大了新闻传
播的规模和范围。

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

新闻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新闻要素: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
指新闻媒介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新闻媒介
的发展目标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行业和市场范围内,合理地
调配和组织人,财,物,信息等各类有形与无形资源使其保值与增值,
从而更好地保证新闻媒介实现社会职能的管理活动,经营行为以及一切
运作方式。

新闻选择:是新闻学全部知识、新闻工作经验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是新闻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是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对事实的选择。

受众: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包括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网民。

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
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体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的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新闻自由: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

有偿新闻:指某些企业单位、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
质利益需求,或者是政府官员为了掩盖丑行而贿赂新闻人员以做出歪曲事实的报
道的违法行为。

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

新闻指导性: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简答题:
1.什么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过程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两个互为关联的概念。

前者指人们可以自由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

后者指通过多种意见的交流、斗争、丰富,最终战胜虚伪,保存正确观点。

2.受众对媒介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受众有哪些特点?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决定这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决定这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决定着新闻媒介改革的内容选择、报纸电视台电台的风格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它的成败。

广泛性、混杂性、隐蔽性
3.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4.“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1) (对事实的信念)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全面、理智;新闻报道要做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 (意见自由市场)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要求报刊应担起社会成
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

3) (缓和社会矛盾)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对各个集体给予正确描述,
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

4)(教育宣传)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

这是社会责任论对大众传播媒介提
出的全新要求,即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5) (完整性)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

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
要信息都不能漏报、瞒报。

5.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新近发生的事太多,报纸无法全部报道出来,因此还得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选择,所以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6.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指确定媒介所要担负癿职能和所要发挥癿功用,是立足亍受众需求和传播目癿对媒介
产品癿决策。

功能定位是媒介实现传播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癿指向性规定。

7.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遵纪守法
4.发扬优良作风
5.坚持改革创新
6.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7.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8.舆论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论述题
1.如何认识“有偿新闻”现象
有偿新闻就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的违法行为。

“有偿新闻”违反新闻事业基本规律和新闻职业道德,降低大众对传媒的公信度,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极大。

1、加快经济发展,规范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经济发展体系是解决“有偿新闻”
问题的基础。

2、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3、健全新闻法制,把新闻活动约束在法律范围内。

4、加强新闻理想教育和新闻职业教育,内化新闻道德教育,广泛推行新闻专业主义。

2.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有什么指导作用
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3.如何认识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一项不可动摇的原则,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因而总是充满丰富而鲜活的内容,与时代的发展和事业的进步紧密相连
4.如何全面认识和把握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是指在新闻传播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六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是人们在报道中具实写稿应遵循的一种基本原
则。

5.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包括什么内容?
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各个分社栏目、频道等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

6.试分析新闻失实的原因
1、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2、记者缺乏鉴别力。

3、相关知识严重贫乏。

4、凭空
捏造谋取私利。

5、制造假象躲避监督。

6、事物复杂判断困难。

7、有偿新闻击倒记者。

8、网上新闻鱼龙混杂
7.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形成和发展
新闻自由观念是由西方最先提出的,而在社会主义中国则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闻政治制度,遵循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新闻理念。

所以说我国还没有达到绝对的新闻自由。

8.如何认识西方新闻媒介批评政府的现象?
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营垒通常分为一些不同的政党和政治集团。

它们一般都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阶层的利益。

为了争夺利润和政治权力,各个垄断财团之间的矛盾必然会经常激化,代表它们利益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工具必然会互相攻讦。

当某一垄断财团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对政府制定的某项政策不满的时候,代表该财团的报纸就会批评政府。

因此,西方新闻界对政府的批评,常常是表现得比较充分的。

但是要看到:第一,这些批评总是以公正的公众批评的形式出现,实质上却大多是代表报团老板们的观点的批评,它们大多是财团与财团、在野派与在朝派之间的斗争通过新闻工具的反映;第二,这些批评不管如何抨击现任政府和现行政策,西方国家产生的始终是资产阶级政府,制定的始终是资产阶级政策;第三,这些批评是资产阶级内部调节关系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资产阶级就可以防止个别集团、个别人物独霸政权,从而把政权置于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监督之下,使政府不单为某一个资产阶级集团服务,而能兼顾其他集团的利益。

通过新闻舆论工具对骂和互相拆台,是资产阶级两党或多党制互相斗争和互相制约的形式之一,在这种互相斗争和互相制约下,各个垄断集团的利益得到协调,整个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了保障。

除了对政府、总统、高官及政府政策进行有分寸的批评外,西方资产阶级报纸上还常有一些对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失业、犯罪等社会痼疾的批评。

这些批评可以提请资产阶级政府引起关注,及时解决,树立政府高效为民的形象,缓和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起到“社会排气阀”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