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肺功能不全

15肺功能不全

肺功能不全一、A型题1.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A.通气障碍所致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B.换气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C.V/Q比例失调所致[答案] D[题解] 呼吸功能不全又称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2.成人Ⅰ型呼吸功能不全,当FiO2不足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A.PaO2<8.0kPa(1kPa=7.5mmHg)D.RFI(呼吸衰竭指数)≤300B.PaO2>6.67 kPa E.PaO2<8.0 kPa伴有PaCO2>6.67 kPa C.PaO2<9.3 kPa[答案] D[题解] 呼吸衰竭必定有PaO2降低。

根据是否伴有PaO2升高,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低氧血症型。

当吸氧病人的吸入气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指标将用RFI,RFI=PaO2/ FiO2,RFI≤300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A.PaO2<8.0 kPa D.PaO2<10.6 kPa伴PaCO2>6.67 kPa B.PaO2<9.3 kPa E.PaO2<8.0 kPa伴PaCO2>6.67 kPa C.PaCO2>6.67 kPa[答案] E[题解] 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作为诊断Ⅰ型呼吸衰竭标准。

Ⅱ型呼吸衰竭尚伴有PaCO2>6.67 kPa。

4.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A.<5.3 kPa (40mmHg) D.<9.3 kPa (70mmHg)B.<6.7 kPa (50mmHg) E.<10.6 kPa (80mmHg)C.<8.0 kPa (60mmHg)[答案] C[题解] 正常人在静息时的PaO2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 (60mmHg)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之一。

5.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原因是A.呼吸肌活动障碍B.肺泡壁厚度增加C.气道阻力增高D.肺内V/Q比例失调E.肺泡面积减少[答案] A[题解] 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它是因呼吸中枢抑制使呼吸肌活动受抑制,主要是吸气肌收缩受抑制,肺泡扩张受限,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6.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呼吸肌活动障碍D.气道阻力增加B.胸廓顺应性降低E.弥散障碍C.肺顺应性降低[答案] D[题解] 各种气道阻塞均可引起气道阻力增加,发生阻塞性通气不足。

7.外周气道阻塞是指气道内径小于多少的小支气管阻塞?A.<0.5mm D.<2.0mmB.<1.0mm E.<2.5mmC.<1.5mm[答案] D[题解] 外周气道阻塞是指气道内径<2.0mm的细支气管阻塞。

细支气管无软骨支撑,管壁薄,与管周围的肺泡结构紧密相连。

8.重症肌无力所致呼吸衰竭的血气变化特点是A.PaCO2降低C.PaO2升高比PaCO2升高明显B.PaCO2升高D.PaO2降低和PaCO2升高成比例E.PaO2降低比PaCO2升高不明显[答案] D[题解] 重症肌无力时,呼吸运动的减弱使通气发生障碍,对PaO2降低和PaCO2升高的影响是成比例的。

9.喉部发生炎症、水肿时,产生吸气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A.吸气时气道内压低于大气压B.小气道闭合C.吸气时胸内压降低D.等压点上移至小气道E.吸气时肺泡扩张压迫胸内气道[答案] A[题解]该类病人属中央性气道阻塞,阻塞位于胸外。

吸气时,气体流经病灶引起压力降低,可使气道内压明显低于大气压。

导致气道狭窄加重,呼气时,则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而使阻塞减轻,故患者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其它各项系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有关因素。

10.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机制是A.中央性气道阻塞B.呼气时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C.胸内压升高压迫气道,气道狭窄加重D.肺泡扩张,小气道口径变大,管道伸长E.小气道阻力增加[答案] E[题解]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主要侵犯小气道。

由于细支气管无软骨支撑,管壁薄,又与管周围肺泡结构紧密相连,吸气时随着肺泡扩张,细支气管受周围弹性组织牵拉,其口径变大,管道伸长;呼气时小气道缩短变窄。

慢阻肺时气道壁增厚,分泌物堵塞,肺泡壁的损伤还可降低对细支气管牵引力,因此,小气道阻力大大增加,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11.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在用力呼吸时,呼气困难加重是由于A.用力呼吸导致呼吸肌疲劳D.小气道阻力增加B.胸内压增高E.等压点移向小气道C.肺泡扩张压迫小气道[答案] E[题解]患者用力呼气时,小气道甚至闭合,使肺泡气难以呼出。

这是由于用力呼气时胸内压大于大气压,此时气道压也是正压,压力由小气道至中央气道逐渐下降,在呼出的气道上必然有一部位气道内压与胸内压相等,称为等压点。

等压点下游端(通向鼻腔的一端)的气道内压低于胸内压,气道可被压缩。

但正常人的等压点位于软骨性气道,气道不会被压缩,而慢阻肺病人由于小气道阻力异常增大,用力呼气时,小气道压降更大,等压点因而上移(移向小气道),移至无软骨支撑的膜性气道,导致小气道受压而闭合,故患者在用力呼吸时,加重呼气困难。

12.肺水肿病人仅在运动时产生低氧血症,是由于A.肺泡膜呼吸面积减少D.血液和肺泡接触时间过于缩短B.肺泡膜增厚E.等压点向小气道侧移动C.肺泡膜两侧分压差减小[答案] D[题解]正常静息时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的时间约为0.75s,由于弥散距离很短,只需0.25s血液氧分压就可升至肺泡气氧分压水平。

肺水肿患者一般在静息时,血气与肺泡气的交换仍可在正常接触时间(0.75s)内达到平衡,而不致发生血气异常。

只有当体力负荷增加等使心输出量增加和肺血流加快,血液和肺泡接触时间过于缩短的情况下,才会由于气体交换不充分而发生低氧血症。

13.弥散障碍时血气变化是A.PaO2降低D.PaCO2升高B.PaCO2正常E.PaCO2降低C.PaO2升高[答案] A[题解] 肺泡膜病变只会引起PaO2降低,不会引起PaCO2变化。

因为CO2弥散速度比氧大1倍,血中CO2很快地弥散入肺泡,使PaCO2与P A CO2取得平衡。

14.肺内功能性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D.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E.肺动-静脉吻合支开放C.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答案] C[题解]部分肺泡通气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而进入动脉血内,这种情况类似动-静脉短路,故称为功能性分流,又称静脉血掺杂。

15.死腔样通气是指A.部分肺泡血流不足D.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E.生理死腔扩大C.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答案] D[题解]部分肺泡血流减少而通气正常,该部分肺泡通气不能被充分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

16.真性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部分肺泡完全无血流但仍有通气C.部分肺泡血流不足D.肺泡通气和血流都不足E.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答案] E[题解]真性分流是指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如肺不张、肺实变等,流经肺泡的血液完全未进行气体交换就进入动脉血,类似解剖性分流。

17.为了解患者肺泡换气功能,给予100%氧,吸入15min,观察吸纯氧前后的PaO2,如变化不大,属下列何种异常?A.功能性分流D.死腔样通气B.解剖性分流E.通气障碍C.弥散障碍[答案] B[题解]肺内存在弥散障碍、功能性分流或V/Q失调,在吸入纯氧15min后,Pa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在解剖性分流,因有静脉血通过肺内动-静脉交通支直接进入动脉血,因此PaO2变化不大,应用此法可鉴别功能性分流和解剖性分流。

18.ARDS发生呼吸衰竭主要机制是A.通透性肺水肿D.死腔样通气B.肺不张E.J感受器刺激呼吸窘迫C.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答案] C[题解]在呼吸衰竭发病机制中单纯通气不足,单纯弥散障碍,单纯肺内分流增加或单纯死腔增加的情况较少,往往是几个因素同时存在或相继发生作用。

在ARDS时,既有肺不张引起的气道阻塞,和炎性介质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导致的肺内分流,也有肺内微血栓形成和肺血管收缩引起的死腔样通气,故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ARDS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

19.ARDS病人通常不发生Ⅱ型呼吸衰竭,这是由于A.通透性肺水肿D.肺内功能性分流B.死腔样通气E.肺内真性分流C.J感受器刺激[答案] C[题解]ARDS病人主要由于肺泡毛细血管的损伤和炎症介质的作用,致肺弥散性功能障碍。

肺弥散功能障碍及肺内分流和死腔样通气均使PaO2降低。

病人由于PaO2降低对血管化学感受器刺激,和肺充血、水肿对肺泡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刺激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导致呼吸窘迫和PaCO2降低。

因此ARDS病人通常不发生Ⅱ型呼吸衰竭。

20.某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血pH 7.02,PaCO260mmHg,PaO237.5mmHg,HCO3-15mmol/L ,问并发何种酸碱平衡紊乱?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答案] C[题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PaCO2每升高10mmHg时,血浆[HCO3-]应升高0.7~1mmol/L。

本病例PaCO2升至60mmHg,应使血浆[HCO3-]升至26mmol/L,现仅为15mmol/L,表示存在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2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胸廓和肺顺应性降低B.×线检查肺纹理增加,斑片状阴影出现C.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每分钟20次以上D.顽固性低氧血症E.吸纯氧15min后PaO2低于350mmHg[答案] E[题解]ARDS时,肺内有功能性分流存在,吸纯氧15min后PaO2可提高至350mmHg 以上。

其余各项在ARDS中均存在。

2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形成肺水肿的主要机制是A.肺微血管内静水压升高D.血浆体渗透压降低B.肺血管收缩致肺动脉压升高 E.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而通透性升高C.肺淋巴回流障碍[答案] E[题解]ARDS时,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升高,产生通透性肺水肿,水肿液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患者肺动脉楔压不高,说明主要不是压力性肺水肿。

23.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血液粘度增高B.肺小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C.缺氧和酸中毒使肺小动脉收缩D.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增加右心收缩负荷E.用力呼气使胸内压升高减弱右心舒张功能[答案] C[题解]肺泡缺氧和CO2潴留所致H+浓度增高均可引起肺小动脉收缩,使肺动脉压升高而增加右心后负荷,这是产生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