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材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
⑴下列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是: A.气体容易被压缩; B.高压密闭的钢筒中的油沿筒壁逸出;
C
C.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合在一起;
D.滴入水中的微粒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⑵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平衡位置 r0 是指 _________ 位置,它的数 量级为_________m.当分子间距的数量级大于________ r0 时,分 子力可以忽略不计.
3、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布朗运动是分子 的热运动吗?布朗运动与微粒的大小有关吗?为 什么?布朗运动与温度有关吗?
(1)各个方向的液体(或气体)分子对固体小颗粒的作 用力不平衡而引起的. (2)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的运动规律反映了 分子的运动规律. (3)有关,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因为布朗运动 是由于微粒受到各个方向的液体(或气体)分子作用力不平 衡而引起的,如果微粒比较大,来自各个方向的冲击力的平 均效果可以认为是相互平衡的,而且微粒的质量较大,受到 很小的冲力,也难改变原有的运动状态,所以难观察到布朗 运动. (4)有关,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由此估算油酸分子直径。
1.25X10-10m
训练
用“油膜法”可以估测分子的大小:滴入盛水培 养皿中的油酸溶液所含纯油酸体积为4.0×10-6mL, 将培养皿水平放在边长1cm的
方格纸上,水面上散开的油膜
轮廓如图所示,该油膜面积为
S= 82______cm2,由此可以估算
油酸分子直径约 d=____________ 4.9X10-10 m.
D
B.分子时刻作热运动; D.分子间存在斥力.
⑸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随分子距离增大而变化的情况是:
A.引力增大,斥力增大;
C.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B.引力减小,斥力减小
D.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B
分子速率公布的统计规律
阅读课本68页到69页 从微观角度研究宏观问题的物理思想: 1)单个分子的运动满足力学规律 2)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满足统计规律
关于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CD
A.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发生; B.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的运动;
C.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温度越高越明显;
D.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永不停息的.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一、由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物体难被拉长、压 紧的铅块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由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固体、液体难被 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3)系统的宏观性质是大量微观粒子运动的
统计平均的结果。
温度是一统计平均值, 对个别分子无意义!!
注意事项 (4) 计算油膜面积时,以坐标纸上方格的数目 来计算(边长1cm) . 不足半个的舍去,
多于半个的算制成500cm3的酒精
油酸溶液. 该酒精油酸溶液40滴的体积为1cm3,
现取1滴溶液滴在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油
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层,油膜面积0.4m2,
3、阿伏加德罗常数联系宏观与微观.
四、分子的质量
1、根据摩尔质量M、阿佛加得罗常数N0求分子质量m.
m=M/N .
例如:1摩尔水分子质量为18g,水的密度为1g/cm3求水分子的 质量? 五.分子间有间隙:(演示: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
练习题:
1、体积为1×10-3
cm3的一滴石油,滴在湖面上,扩展成面积
是3m2的油膜,可估算出石油分子直径的大小为______m 2.分子直径数量级为______m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____/mol. 3.用油膜法测出油的分子直径后,要测阿伏加德罗常数,只需 要知道油滴的: A.摩尔质量; B.摩尔体积; C.体积; D.密度.
分子的热运动
一、复习:什么叫扩散现象?由扩散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82S0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
1、概念:1摩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这个数叫 阿伏加德罗常数.
2、阿伏加德罗的测定 A、利用油膜法先测出分子的直径,再进一步求出这个常数.
例:1mol水的质量为0.018kg,体积是1.8×10-5 m3,每个水 分子的直径为4×10-10m,估算1mol水中的分子数. 两个假设: 1、分子为球型. 2、分子一个挨一个排列. (1986年有X射线法测得的数值是6.0221367 × 1023摩-1)
分子运动论
物 质 是 由 大 量 分 子 组 成
分 子 的 热 运 动
分 子 的 相 互 作 用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定义:分子是具有各种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构成物质的单位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原子(如 金属)或是离子(如盐类)或是分子(如有机物). 为了简化,这里把构成物质的单位统称为分子.
⑶下面证明分子障存在引力和斥力的实验,哪个是错误的: A.两块铅块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存在引力; B.一般固体、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存在着相互排斥力;
C
C.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排斥
D.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拉力,说明存在相互引力 ⑷固体和液体都很难压缩,主要原因是: A.分子间隙已经很大; C.分子本身占据了空间;
水处于稳定状态.
(2)用注射器(或胶头滴管)取事先配好的酒
精油酸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下量筒中 滴入1 mL溶液所需加入溶液的滴数;
实验步骤
(3)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4)用注射器(或胶头滴管)靠近水面将一滴酒 精油酸溶液滴在水面上. (5)待油酸膜的面积稳定后,把玻璃板放在方盘 上,用笔描绘出油膜的形状.
四、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
①r=r0时,分子引力和斥力相等,分子力为零, 分子处于平衡位置; r= r0
f斥 f引 f引
f斥
② r <r0时分子引力小于分子斥力,分子力为斥力 r<r0
f斥 f引 f引 f斥
③ r >r0时,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力 为引力; r>r0
f斥 f引 f引 f斥
二、布朗运动
1、什么是布朗运动? 1827年英国植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 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发现这些花粉 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 动后来就叫布朗运动.现在一般指悬 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 布朗运动(1827) 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有怎样的规律?
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 越显著,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四、巩固练习
⑴布朗运动是说明分子运动的重要实验事实,则布朗运动是指:C A.液体分子的运动; 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运动; C.固体微粒的运动; D.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的共同运动. ⑵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运动,布朗运动停止了,分子运动也会暂时停止;
B.微粒作布朗运动,充分说明了微粒内部分子是不停地作无规则运 动;
C.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因此大量液体分子的运动也是毫无规则的;
D.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撞击的不平衡性引起的.
说明:布朗运动虽然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的运动规律反映 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越剧烈.
三、热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所以,我们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④当分子间距离超过它们的直径的10倍时,相互 作用 十分微弱,可认为分子力为零.
五、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特点: ①r=r0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处于平衡位置; ② r <r0时,分子力为斥力,且分子间距离变 小分子力变大.
③ 10r0 > r >r0时,分子力为引力,分子间距 离增大,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④当分子间距离超过它们的直径的10倍时,可认 为分子力为零.
可认为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层,如果 把分子看作球形,单分子油膜层的厚度就可以 看作油酸分子的直径,事先测出油酸滴的体积V 和油膜的面积S,就可以算出分子的直径:
V d S
实验仪器
盛水方盘、注射器(或胶头滴管)、
试剂瓶、坐标纸、玻璃板、 痱子粉、酒精油酸溶液、量筒、彩笔.
实验步骤
(1)在方盘中盛入适量的水(约2cm深),使
二、分子的大小
1、油膜法测定分子的大小:把油滴滴到水面上,油在水 面上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单分 子油膜的体积,再测出油膜的面积,就可以算出油分子 的直径d=V/s 2、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除一些有机物分子外) 3、分子模型的建立:立方体模型,球分子模型
实验原理
将油酸滴在水面上,让油酸尽可能散开,
二、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
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三、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的变化 比引力的变化快.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此力为短 程力, 引力、斥力视距离而定。
f 排斥力 O r0 吸引力 平衡位置
R
r
r0: 分子平衡距离~10-10 m R:有效作用距离~1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