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恒定电流场

第三章 恒定电流场


认为电容器中的电流线与边界垂直,
U
1 1 2 2
d1 d2
求得
E1 1 E2 2

E1d1 E2 d 2 U
由此求出两种介质中的电场强度分别为
E1 d1 2 d 2 1
2
U
E2
d1 2 d 2 1
1
U
例2
设一段环形导电媒质,其形状及尺寸如图示。计算两个端面
d2 。当外加恒定电压为 V 时,试求介质分界面的自由电荷面电荷。
U
1 1 2 2
d1 d2
之间的电阻。
y U t r 0 (r,)
仿照静电场的处理,引入标量电位函数 (r)作为辅助场量,即令E = - ,可 得电位满足拉普拉斯方程,即
2 = 0
0 x

a b
解 显然,必须选用圆柱坐标系。设两
个端面之间的电位差为U,且令
那么,由于导电媒质中的电位 仅与角度 有关,因此电位满足 的方程式为 此式的通解为
e
P N
E dl
,所以上式又可
达到动态平衡时,在外源内部 写为
E E
e
P N
E dl
驻立电荷产生的恒定电场与静止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一 样,也是一种保守场。因此,它沿任一闭合回路的线积分
应为零,即


l
E dl 0
考虑到导电媒质中,J E ,那么,上式可写成
又知单位长度内同轴线的电容 C1
2π ln(b / a)
G1
思考题 半径分别为a和b的同轴线,外加电压U,求这种同轴线单
位长度上的电容,若漏电导率为γ,求单位长度上的电阻R。
例 已知一平板电容器由两层非理想介质串联构成,如图示。其介
电常数分别为 1 和 2 ,电导率分别为 1 和 2 ,厚度分别为 d1 和
变压器油 玻 璃 橡 胶
10 11
10 12
1.57 10 7
10 7
10 15
运流电流的电流密度并不与电场强度成正比,而且 电流密度的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也可能不同。可以证
明运流电流的电流密度J 与运动速度 v 的关系为
J v
式中 为电荷密度。 与介质的极化特性一样,媒质的导电性能也表现出 均匀与非均匀,线性与非线性以及各向同性与各同异性 等特点,这些特性的含义与前相同。上述公式仅适用于
由上可见,极板上的电荷通过导电媒质不断流失,外源又
不断地向极板补充新电荷,从而维持了连续不断的电流。因此, 为了在导电媒质中产生连续不断的电流,必须依靠外源。 当达到动态平衡时,极板上的电荷分布保持不变。这 样,极板电荷在外源中以及在导电媒质中产生恒定电场,
且在外源内部保持
E E
,在包括外源及导电媒质的整个
已知无外源区中均匀导电媒质内的恒定电流场方程 和无源区中均匀介质内的静电场方程如下:
恒定电流场 ( E 0) 静电场 ( 0)
E dl 0 J dS 0
l S
E 0 J 0
E dl 0 E 0 SD dS 0 D 0
l
J E
E1t E2t J1n J 2 n
D E
E1t E2t D1n D2 n
G I /V
C Q /V
可见,两者非常相似,恒定电流场的电流密度 J 相当于 静电场的电场强度 E,电流线相当于电场线。
因此,当恒定电流场与静电场的边界条件相同时,电流密度的
分布与电场强度的分布特性完全相同。根据这种类似性,可以利用 已经获得的静电场的结果直接求解恒定电流场。或者由于在某些情
回路中维持恒定的电流。 注意,极板上的电荷分布虽然不变,但是极板上的电荷 并不是静止的。它们是在不断地更替中保持分布特性不变, 因此,这种电荷称为驻立电荷。驻立电荷是在外源作用下形
成的,一旦外源消失,驻立电荷也将随之逐渐消失。
外电场由负极板 N 到正极板 P 的线积分称为外源的
电动势,以e 表示,即
向正极板。可见,在外源中外电场 E' 的方向与极板电荷形成的电场 E 的方向恰好相反。当外源中的外电场与极板电荷的电场等值反向
时,外源中合成电场为零,电荷运动停止。
若外源的极板之间接上导电媒质,正极板上的正电荷通过导电媒 质移向负极板;负极板上的负电荷通过导电媒质移向正极板。因而导 致极板上电荷减少,使得外源中由极板电荷形成的电场 E 小于外电场, 外电场又使外源中的正负电荷再次移动,外源不断地向正极板补充新 的正电荷,向负极板补充新的负电荷。
第三章
恒定电流场
Steady Electric Field
3.1 恒定电场中J与E的关系 3.2 电流连续性原理 3.3 恒定电场中的边界条件 3.4 静电场与恒定电场的比拟
3.1 恒定电场中J与E的关系
1.电流及电流强度 分类:传导电流与运流电流。 传导电流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或空穴)或者是电解
d 2 0 2 d
当角度 0 时,电位 1 0 。 当角度 时,电位 2 U 。 2
C1 C2
利用给定的边界条件,求得

导电媒质中的电流密度 J 为
2U


2U e r r
J E e
那么由 的端面流进该导电媒质的电流 I 为 2
R
C
G C
若已知两电极之间的电容,根据上述两式,即可求得两电极间的电
阻及电导。
S
d
例如,已知面积为 S ,间距为 d 的平板电容器的容 C

S S d d

若填充的非理想介质的电导率为 ,则平板电容器极板间的漏电导
G
2π 。那么,若同轴线 ln(b / a) 的填充介质具有的电导率为 ,则单位长度内同轴线的漏电导
E 导电媒质 P E N
外 源
既然外源中的非静电力表现为对于电荷的作用力,因此,通常认
为这种非静电力是由外源中存在的外电场产生的,其电场强度仍然 定义为对于单位正电荷的作用力,以 E'表示。由于外电场使正电荷
移向正极板,负电荷移向负极板,因此,外电场的方向由负极板指
2U I J dS e (e tdr ) S S π r 2Ut b dr 2Ut b ln a π r π a
V I π b 2t ln a
因此该导电块的两个端面之间的电阻 R 为
R
3.4 恒定电流场与静电场的比拟
无限大的能量。但是,任何能量总是有限的。
电导率为零的媒质,不具有导电能力,这种媒质称为理想介质。 媒 银 紫 铜 质 电导率(S/m) 媒 质 电导率(S/m) 4
6.17 107
5.80 107 4.10 107 3.54 107
海 水 淡 水
10 3
10 5

铝 黄 铜 铁
干 土
恒原理的微分形式。因此,对于恒定电 流场,得 此式表明,恒定电流场是无散的。
2. 电动势 如图所示,首先将外接的导电媒质移去,讨论开路情况
下外源内部的作用过程。
在外源中非静电力作用下,正电荷不 断地移向正极板 P ,负电荷不断地移向负 极板 N。极板上的电荷在外源中形成电场 E ,其方向由正极板指向负极板,而且随 着极板上电荷的增加不断增强。 显然,由极板上电荷产生的电场力阻 止正电荷继续向正极板移动,同时也阻止 负电荷继续向负极板移动,一直到极板电 荷产生的电场力等于外源中的非电力时, 外源的电荷运动方才停止,极板上的电荷 也就保持恒定。
向恒定电流。当电流由理想导电体流出进入一般导电媒
质时,电流线总是垂直于理想导电体表面。
例1 已知一平板电容器由两层非理想介质串联构成,如图示。其 介电常数分别为 1 和 2 ,电导率分别为 1 和 2 ,厚度分别为 d1 和 d2 。当外加恒定电压为 V 时,试求两层介质中的电场强度。 解 由于电容器外不存在电流,可以
S
0 ,由此得 t
此式表明,在恒定电流场中,电流密度通过任一闭合面的 通量为零。如果以一系列的曲线描述电流场,令曲线上各点
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电流密度的方向,这些曲线称为电流线。
那么,电流线是连续闭合的。它和电场线不同,电流线没有 起点和终点,这一结论称为电流连续性原理。 根据高斯定理,求得
l
3.3 恒定电流场在不同介质边界上的边界条件
已知恒定电流场方程的积分形式为

J
l

dl 0
J dS 0
S
对应的微分形式为
J 0
J 0
由积分形式的恒定电流场方程导出边界两侧电流密度 的切向分量关系为
1
J1t
2
J 2t
而边界两侧电流密度的法向分量关系为
液中的离子运动形成的电流。
运流电流是电子、离子或其它带电粒子在真空或气体 中运动形成的电流。
电流强度:单位时间内穿过某一截面的电量,又简
称为电流,以 I 表示。电流的单位为A(安培)。
因此,电流 I 与电荷 q 的关系为
dq I dt
电流密度:是一个矢量,以 J 表示。电流密度的方 向为正电荷的运动方向,其大小为单位时间内垂直穿过
J E
式中 称为电导率,其单位为 S/m 。 值愈大表明导电
能力愈强,即使在微弱的电场作用下,也可形成很强的电
流。 上式又称为欧姆定律 U IR 的微分形式。
电导率为无限大的导体称为理想导电体。显然,在理想导电体
中,无需电场推动即可形成电流。由上式可见,在理想导电体中是 不可能存在恒定电场的,否则,将会产生无限大的电流,从而产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