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潍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潍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64 中国烟草科学 2008,29(6):64-67潍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实践与思考孟庆宏,王兆群,杜传印*(山东潍坊烟草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061)摘 要:在我国农业发展由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的时期,潍坊烟区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以发展烟叶农场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烟叶的规模化种植。

通过探索,初步建立了适宜于烟叶规模化生产需求的土地流转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和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服务组织等,较好地推动了潍坊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

对潍坊今后进一步发展烟叶规模化种植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烤烟;规模化种植;现代烟草农业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19(2008)06-0064-04Practice and Reflec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baccoAgriculture in WeifangMENG Qinghong, WANG Zhaoqun, DU Chuanyin*(Weifang Tobacco Corporation, Weifang Shandong 261061, China )Abstract: In the time of Chinese agriculture transform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to the modern one, the tobacco staff in Weifang changed their minds quickly and vigorously and promoted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tobacco leaf by using the tobacco farm as a breakthrough. After a few years exploration, the rural land circulation mechanism, the venture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the special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service organizations which could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tobacco leaf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had primarily established in Weifa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had accelerated the course the tobacco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The problem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bacco leaf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had also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flue-cured tobacco;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近年来,潍坊烟草有限公司立足本地烤烟生产发展实际,坚持改革创新,以探索发展烟叶农场为突破口,实行规模化种植,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烟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初步形成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格局。

1 潍坊烤烟发展概况潍坊是中国大陆最早种植烤烟的主产区之一。

1913年英美烟草公司派人在潍县坊子试种烤烟成功。

上世纪30年代后,烤烟产区由东向西扩展。

因所产烤烟品质俱佳,有“颜色金黄、灰白火亮、吸味芬芳”的特点,被称“青州烤烟”并闻名中外[1]。

新中国成立后,潍坊的烤烟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很大的变化,烟叶也畅销国内外,成为我国著名的烤烟产区。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潍坊烤烟发展的高峰期,也是潍坊农业的龙头产业,种植面积最高年份达到60.3 khm2,收购量达到196.6 kt。

所产的烟叶质量上乘,并加入到“555”、“万宝路”、“柔和七星”等国际名牌卷烟的配方,出口量一度占全国烟叶总出口量的30%以上。

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潍坊烟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程度逐步提升,高产高效作物的兴起,种烟比较效益降低,导致潍坊烟叶种植面积明显下滑。

2005作者简介:孟庆宏(1968-),男,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烟叶生产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

* 通讯作者,E-mail:duchuanyin@ 收稿日期:2007-10-22 修回日期:2008-05-20第6期孟庆宏等:潍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实践与思考65年全市仅种植6.9 khm2,为最高种植年份的11.4%。

严峻的现实使潍坊烤烟生产处在“发展还是维持、萎缩还是放弃”的抉择关口。

2 努力探索烤烟生产发展新思路在烟草农业的“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潍坊烟草发展秉承“眼光决定高度、选择决定前途、实力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的思维。

面对不利的形势,潍坊烟草工作者不等不靠,大胆创新,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烤烟生产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潍坊烤烟发展形势的分析,认识到潍坊烤烟持续发展的优势与问题同在。

一方面,潍坊烤烟发展具有“生态条件适宜、生产基础扎实、技术力量雄厚、销售市场稳定”的优势。

另一方面,也面临面积下滑后,企业富余人员逐年增加,人员包袱日趋严重的问题。

“稳不住”的客观原因在于种烟比较效益降低,农民积极性不高;主观原因在于“观念滞后、缺乏创新”,仍然沿袭分散种植的传统生产模式,导致“种烟脱贫而不能致富”,使烟叶生产落后于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在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新一届党组坚持烟叶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做精做强山东烟草的决策部署和“立足实,争取强,注重精,要特色”烟叶工作方针指导下,潍坊立足本地实际,确立了“循序渐进、改变主体、规模种植、集约经营”的烟叶发展思路,淘汰小户、膨胀大户、鼓励发展农场,推动烟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3 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在借鉴国内外烟草发展规模化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积极探索烟叶农场经营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潍坊实际的现代烟草发展新路子。

众所周知,推行规模化种植,首先要解决好的就是农村土地流转问题[2-3]。

潍坊烟区的地理分布是平原、丘陵、山区分别占40%、40%、20%,比较适宜于机械化作业。

但由于受我国土地承包政策均分带来的人均土地零碎的影响,农民对土地流转顾虑较多,部分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土地的生活功能还没有改变,对土地的依赖性仍然较强。

为有效破解土地合理流转这一难题,潍坊市人民政府站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积极宣传引导,并出台土地流转惠农政策、土地对调政策等,将农民从零散的土地上解脱出来,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

同时,加快发展二三产业,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让农民变成实际意义上的“工人”,让这部分离土的农民,在维持土地承包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转让,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投资功能。

再是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由乡镇土地流转中心协调搞好土地流转。

通过合法有效的土地流转程序,创办烟叶农场,向规模要质量、要效益。

农场的发展辐射带动了农民种烟大户的迅速膨胀。

经过积极探索,潍坊烟区从2003年成功试办第一个烟叶农场开始[4];到2007年,共发展烟叶农场298个,面积4.6 khm2,占总植烟面积的41%。

1.33 hm2以上种烟大户1578个,面积2.1 khm2,规模化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59%。

到2008年,发展烟叶农场489个,面积6.2 khm2,占总种植面积的49%;大户2478个,面积2.6 hm2,规模化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9.2%,户均种烟0.95 hm2。

初步实现了烟叶种植由“小户到大户”、“零散到集中”的规模转变。

4 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要求。

充分发挥烟草部门优势,鼓励、引导和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

坚持“农民自主兴办、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的原则,边发展、边规范,不断扩大烟叶种植专业化服务面。

目的是通过集聚社会资源、资金、力量,解决烟叶生产中,由于单位面积投资过大、环节过多、资金不足、机械利用率低等引起的规模效益递减问题。

为促进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的升级,保证烤烟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潍坊主要抓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对内要求各产烟分公司成立专门的“农场办公室”,负责协调农场的土地租赁、监督合同签订、物资供应、管理考核和经营人员的选配等,制定农场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环节的检查与考核。

在农场经理的选拔上,始终坚持在自66 中国烟草科学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考核筛选,严格把关。

目前,已建立起一支有组织能力、有经营头脑、有吃苦精神、有生产技术的“四有”承包队伍。

二是利用社会力量建立了“一户、二社、二队”的烟叶专业化生产服务模式,即:育苗专业户;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分级专业队、烘烤专业队。

使烟叶生产在机耕、育苗、移栽、植保、采收、烘烤、分级7个环节逐步实现专业化分工,降低了生产复杂程度。

烟叶生产每667 m2平均用工由原来的31个,降至15个左右,初步实现了减工降本增效。

5 扎实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在抓好规模化种植、促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潍坊烟草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烟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烟叶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

一个有品牌、经权威认证(如ISO9000、ISO14000等)或符合原产地域产品认定要求、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在拓展市场、占领市场方面必然具有优势[5]。

一个烟叶品牌的形成,必然要求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上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没有科学完善的标准体系,就不可能形成过硬的品牌[6]。

为此,潍坊烟区近年来充分注重发挥标准引导、支撑生产的作用,扎实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

通过制定统一的《烟叶农场经营模式》、《农场烤烟生产技术规程》、《烟叶农场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和《烟草现代农业机械应用配套技术规范》等多个技术、管理标准,对烟叶农场的生产、加工、交售等环节,进行统一、严格的规范管理,在提高烟叶生产科技含量的同时,努力提高特色烟叶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6 建立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农业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

规模越大,风险越大的问题在烟叶种植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