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墨竹图题诗》教学方案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方案设计

1.由岁寒三友图片及内涵入手,欣赏、了解竹子的风姿和品质,引出文中的画和诗,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通过读、看、听等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含义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应该具备识图,读悟古诗的能力,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赏图画,熟读古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引导,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诗人品格的学习与敬佩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活动6
六、作业练习,提升品位。
1、课后,上交课堂上的作品。(在张贴栏中展示学生作品,给课上没来得及展示的同学一个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一种成就感。)
2、再查找一些关于竹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3、查找、欣赏关于松的书画作品。
教学活动3
三、品读古诗,感悟作者
(一)引出古诗。
由学生谈对画的理解,引出作者郑板桥为这副画所作的《墨竹图题诗》。并让学生感悟他所要表达的的情感。(出示古诗)
(二)朗读诗歌。
1、自由读诗,学习字词,尝试理解诗意。
2、检查自学:检查“燮”、“衙”、“斋”的读音。
3、朗读古诗,体会感情。(播放古筝以指点。③全班齐读。
(三)理解古诗。
1、导入:如果不能弄懂古诗的含义,朗读时就很难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就深入理解这首诗。
2、了解作者。①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②教师小结,并出示介绍作者的课件(作者简介、“扬州八怪”、作者的书画作品等)。
3、理解诗意。
(1)“衙斋卧听萧萧竹”
①齐读诗句。②理解“衙斋”、“卧听”的含义。③指导理解“萧萧竹”。“萧萧”是象声词,说说类似的象声词有哪些。④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躺在衙门卧室的床上,听着“萧萧”的风吹竹叶的声音)⑤倾听风吹竹叶发出的“萧萧”之声。(播放音频)⑥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⑦学生谈所听所想。⑧引出下句:作者听到这风吹疏竹的声音,想到了什么?
(2)“疑是民间疾苦声”
①学生依据第一句的学习方法理解字义、词义、句意。(以为是老百姓生活困苦潦倒的呜咽之声)②质疑:为什么我们听到的、想到的与作者不同呢?③学生畅所欲言。④教师小结,出示背景资料,并讲解。⑤提问:从背景资料中,你能感受到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⑥学生述说,教师小结,并相机板书。(爱民如子,特立独行)⑦引出后两句。(郑板桥的品性也体现在诗句的后两句中。)
(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①读诗句。②理解词义、句意。③学生谈对这两句的理解。④教师小结。(这两句表面写竹,实则写人,写出了作者对老百姓疾苦的关心)
(4)学生说整首诗的诗意。
教学活动4
四、归纳总结、提升情感。
1、引申:结合诗意谈谈对整首诗以及作者的理解。
2、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小结:
①从竹入手,托物言志。②用图题诗的方式劝勉上司,方式委婉。③作者的“任尔东西南北风”气概就是竹有气节的象征。
3、朗读“诗画欣赏”,形成整体概念。
4、再次感情读文,体会作者特立独行、爱民如子的品质。(播放古筝曲)
5、尝试背诵古诗。
教学活动5
五、拓展延伸、迁移创新。
1、欣赏郑板桥其他诗作。(播放古筝曲,赏读郑板桥其他写竹的诗、画)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岁寒三友”中最有气节的“竹”。
教学活动2
二、看图欣赏,感悟竹之品性。
1、配乐欣赏各种姿态的竹子图片,教师对各个图片做以简单介绍。(青翠挺拔、高耸参天、端庄秀丽……后几副虽为墨竹图,但依然能感受到竹子青翠欲滴、傲然挺立)
2、引出墨竹图,出示墨竹图图片。
3、欣赏墨竹图。①提出要求:仔细欣赏图片,说说图中的竹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②指导观察(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③学生概括,教师相机板书:干:细中有强;叶:青翠欲滴;整体:傲然挺立。④教师小结。引出“诗画欣赏”第三段关于描写竹的内容。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墨竹图题诗》教学方案设计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文理学院附属小学裴静
课题名称
《墨竹图题诗》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2、再次总结竹子的品质,欣赏、回忆关于竹的其他作者的作品。
3、学生写竹、画竹。(要求:通过学习这一课,把自己对竹子的理解与赞美写下来、画下来。可以是一两句话,也可以是一篇散文、一幅画……)
4、学生创作。(播放古筝曲,出示翠竹图,给学生创造创作的氛围)
5、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没有写完和没来得及展示的同学)
2.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屏幕环境。
3、学生搜集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墨竹图》 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1、课前出示“翠竹图”,并播放古筝曲。
2、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岁寒三友”,学习了《墨梅图题诗》。①还记得“岁寒三友”分别指什么吗?(梅、竹、松)出示“岁寒三友”图片,并简述它们的共同特点;②“图题诗”指什么?(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差不多的诗句。)③背诵《墨梅图题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