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氟化物与牙健康
– /html/foodonews/20081217
/4388.html
•燃煤型: 混合型砷-铝-氟中毒
• 贵州省西部燃煤含毒气 全省一半人口氟中毒
– 全省一半人口氟中毒
– 在氟中毒最严重的荷花村,随处可见弯腰驼背的人,
即使是骨头还没受到损害的年轻人。村里几乎没有 身高达到1.7米的,并且大都干瘦。这里没有活到7 0岁的人,一般是五六十岁的时候就死了
防治
(1)预防氟牙症的基本原则是不摄入过量的氟, (2)对于已形成的氟斑牙,可用以下方法处理:
①对无实质性缺损的氟牙症,前牙可采用脱色法;后牙不 予处理; ②对有实质性缺损的氟牙症,前牙适合用光固化复合树脂 修复,重者可用贴面、甲冠修复; ③后牙氟牙症影响咀嚼功能者,可采取充填法或金属全冠 修复。
– 茶树是一种富氟植物,它能选择性地从土壤、大气中吸收氟, 在体内贮存,贮存时间越长,氟含量越高,
– 有实验证实了茶树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在茶树根部施以氟、 砷等微量元素,一段时间后采摘茶树叶片作氟含量测定,结 果发现茶树叶片中的氟含量与所施氟化物成正相关,而砷等 微量元素则检测不到。 – 生长期长的茶树叶片十分粗老,自中国北宋以来,砖茶便是 用这种粗老叶片和枝条加工而成。
4. 其他可能的氟来源
• 口腔局部用氟产品,年幼儿童使用含氟牙膏后由于吞咽反 射尚不能有效得到控制,可使机体的氟摄入量更高。 • 婴幼儿不推荐使用,学前儿童要严格控制其用量。
5. 氟的总摄入量
(1)氟的总摄入量为每日空气、水、膳食等摄氟量 的总和(mg/d)。 每公斤体重的总摄氟量在0.05到0.07mg之间为适宜 的, (2)每日总摄氟量从婴儿的0.2mg到成人的5.0mg,
– /news/corporate/200612/1212_195_47425_1.sh tml
•
•
3.预防: ①寻找合适的水源和采取饮水除氟措施,选 用适宜氟浓度的饮水来源; ②改变生活方式,消除因生活燃煤带来的氟 污染; ③合理处理工业“三废”,加强个体防护,改 善工作环境; ④预防工业氟污染。
•
•
•砖茶型:
• 砖茶型氟中毒是近十余年来发现的一种 氟病新类型,流行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 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动物实验表明, 长期饮用含砖茶的酥油茶或奶茶,以及食 用加入砖茶水的食物(如青稞粉拌砖茶水 的藏族人食物糌粑)可导致机体氟中毒。
• /tea/ch/liuxing/
– 肾脏是排泄体内氟的主要途径,一般成人摄氟量的4 0~60%由尿排出。
2. 其他排泄通道
– 由粪便排出12.6%~19.5%的氟, – 由汗腺排出的氟约占7%~10%。 – 还有微量的氟可由泪液、头发、指甲排出。
人体氟代谢
三、氟的生理作用
1、氟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也是人体组成成分之一。 2、适量氟化物可对机体的代谢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3、氟与钙、磷的代谢有密切关系,少量氟化物能加速骨骼和牙 硬组织矿化成分中磷灰石的形成,增加其稳定性。 4、缺氟可以引起钙、磷代谢的障碍。 5、适量氟能维持牙的健康,缺氟能增加人体对龋病的易感性。
扩展阅读:地方性氟污染类型的研究进展
• • • • 饮水型 燃煤型 砖茶型 牙膏型
•饮水型:
• 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已扩散至28个省份
–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卫生部今日通报了全国重点地 方病防治规划中期情况。通报指出,中国现已查明
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涉及28个省份和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的1181个县、5636个乡、107563个村, 病区人口约9200万人。
(2)抑制细菌摄入葡萄糖:氟化物能抑制某些口腔致
龋菌包括变链菌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从而影响 胞外多糖的合成、胞内多糖的贮存,干扰细菌和菌斑在牙 面上的堆积和粘附。
(3)抑制细菌产酸:氟可通过对胞内、外pH的影响抑
制细菌的产酸能力。
五、氟的毒性作用
• 当摄入过量后,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一) 急性氟中毒
– 砖茶是中国西部很多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它的氟含量是普通商品茶的几十倍甚至几百 倍。 – 具有饮砖茶习惯的地区包括西藏、内蒙古、 新疆、青海等八个省、自治区,占中国版图 的约50%,累计十余个民族,约四千余万人
阿壩縣孝登寺的茶房和分發酥油茶的情景
牙膏型:
• • 凤凰网:外资含氟牙膏陷入“氟中毒”之争 “微量氟有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防龋齿的作用。但剂量要严格受到控制, 而且中国不少地方处于高氟地区,在牙膏中广泛的使用氟存在问题。”卫 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地方病协会会长曹荣桂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目前,国内牙膏市场主要被外资企业占据,而含氟牙膏成了他们赢得市 场的重要‘武器’。”广西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姜辉告诉中国经济 时报记者。 据了解,我国已成为世界牙膏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目前牙膏产量 达到60亿支,销售额达到近80亿元。据统计,排在前几位的主要品牌市 场占有率为:佳洁士23%、高露洁20%、中华11%、田七11%、两面针 (行情资讯)4%、黑妹4%。而位居第一集团军的佳洁士、高露洁和中华 (联合利华旗下)目前都属于外资或被外资控股。
(3)每日从食物的摄氟量超过3.5mg,通常表明是 特殊情况或者是不寻常的膳食习惯。
二、人体氟代谢
(一) 吸收
– 氟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 各种来源的氟被吸收后迅速进入循环系统。
(二) 分布
1、血液、乳汁和软组织 2、骨和牙 3、唾液和菌斑
(三) 排泄
1. 经肾脏排泄
2.临床表现:
• 氟牙症、氟骨症,以及神经系统、骨骼肌和肾脏等非 骨相损害。 • 氟骨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硬化和骨旁软组织骨化。
*氟牙症
• 定义:
• 氟牙症(dental fluorosis)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症。 是在牙发育矿化时期机体摄入过量的氟所引起的 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地方性慢性氟中毒 最早出现的体征。
3. 水 (1)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水的氟含量偏低, (2)我国大多数大城市自来水含氟量都较低。 4. 大气
(1)大气中的氟是以尘埃微粒或气体的形式存在, 主要来源于火山爆发、工业废气和煤的燃烧。
(2)经过高氟煤烘烤的粮食、蔬菜(主要是辣椒) 中的含氟量超过卫生标准几倍到几十倍,
(二) 人体氟来源
四、氟化物防龋机制的假设
(一)氟化物预防龋的作用:
①当牙菌斑与唾液中存在氟化物时,它能促使早期釉质病损再矿 化,在龋洞形成之前就开始了修复过程; ②氟化物也干扰糖原酵解,通过这一过程阻止致龋菌代谢糖所产 生的酸; ③较高浓度的氟化物有杀灭致龋菌和其他细菌的作用; ④在牙发育期间,摄入氟化物,使釉质更能对抗其后的酸侵蚀。 这一作用的多重性增加了氟防龋的价值。
1. 饮水
(1)人体氟的主要来源是饮水,约占人体氟来源的65%。 (2)水中氟很容易被吸收。
2. 食物
(1)人体每天摄入的氟约有25%来自于食品。 (2)同一地区的不同种类的食品,不同地区的同类食品的氟 含量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故从食品中摄取的氟量不是恒 定的。
3. 空气
• 在某些特殊环境条件下引起空气氟污染,氟可以通过呼吸 道进入人体,给人体带来危害,造成机体氟中毒。
临床特点
(1) 氟牙症多发生在恒牙,乳牙很少见。 (2) 患氟牙症牙数的多少取决于牙发育矿化时期在 高氟区生活时间的长短, (3) 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氟过量的水平。 (4) 牙釉质和牙本质变脆,耐磨性差,但对酸蚀的 抵抗力较强。
Dean氟牙症分类系统标准
– – – – – – – – – – – – – – –
•
•
从上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在 饮水中大面积加氟,到60年 代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开始加 氟,但是很多国家由于氟的 毒副作用而取消了加氟。中 国于1965年开始在广州饮水 中加氟,由于后来氟斑牙大 量出现,于1983年取消了加 氟。但加氟在美国一直长盛 不衰,现在,整个美国有66 %的饮用水是加氟的。饮用 水加氟被认为是20世纪公共 卫生领域10个最重要的成就 之一。 BBC前记者克里斯托弗-布莱 森,在调查了大量美国官方 和军方在1997年后解密的文 件后,2004年底出版了《氟 骗局》一书,在书中他详尽 描述了氟作为一种毒素,是 如何在美国官方和军方的共 同努力下,进入人们日常生 活的饮水和牙膏中的。
– /gb/content/2005-03/02 /content_1954744.htm
卫生部、贵州省签署共同加强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 中毒防治工作合作协议
• 2008年12月7日,卫生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共同加强贵州省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工作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卫生部部长陈竺和贵州 省人民政府省长林树森分别代表卫生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书,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凯、卫生厅厅长王建富出席签字仪式,签字 仪式由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主持。 据介绍,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地方病,流行范围涉及我 国13个省(区、市)、199个县、1354个乡,病区人口约3320万,氟斑 牙患者约1600余万,氟骨症患者近200万,其中,贵州省是我国燃煤污 染型氟中毒流行最严重省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涉及7个市(州、地) 的35个县、438个乡镇、5880个村,病区人口约1145万,氟斑牙患者约 1000余万、氟骨症患者约100余万,分别占全国病区人口数和病例数的3 0%和50%,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按照《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到2010年,地方 性氟中毒病区的改炉改灶率要达到75%的任务目标,全国还需炉灶改良1 35万户,其中,贵州省有103万户,占76%。因此,贵州省的防治工作 进度直接关系到全国落实《规划》目标的总体进程。
– 一次大量误服氟化物,可造成急性氟中毒,
1.症状: – 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肠道出血,血钙平衡失调,肌肉痉挛、
虚脱、呼吸困难;重者引起心、肝、肾器质性损害,以至昏迷。 总之,摄入过量氟可在4小时内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