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史 狄更斯 PPT

外国文学史 狄更斯 PPT


二、《双城记》
《双城记》是狄更斯的代表作。 它以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为题材, 以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两个城市为背景,主 要描写了梅尼特医生被无辜监禁18年,代尔 那自愿放弃贵族特权和财产,侨居英国自食 其力和得伐石夫妇从事革命斗争等牵涉二个 家庭的独立而又互相交织的故事。
(一)情节及人物解析
《双城记》人道主义思想具体表现
(1)同情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
活。如:得伐石太太一家的遭遇、侯爵马下 压死小孩、医生的遭遇。 (2)同情法国大革命。作品满腔热情地反 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并揭 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哪里有压 迫哪里就有反抗。
(3)谴责了暴力革命的领袖人物得伐石太
第三时期(1850-1870年):
《荒凉山庄》(1852—1853年) 《艰难时世》(1854年) 《小杜丽》(1855—1857年) 《双城记》(1859年) 《远大前程》(1860—1863年) 《我们共同的朋友》(1864—1865年) 作品经常出现与过去、衰败、死亡相联系的象 征意象,并且有意设置悬念,使情节更加曲折、 复杂,幽默减少。
太,把革命描写为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场面。 革命人民成为毫无理性的疯狂的杀人的野兽, 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 的魔鬼、可怕的母夜叉。得伐石太太在和露 西小姐的女仆扭打时,因手枪走火把自己打 死,表明人道主义对暴力的胜利。 (4)塑造了人道主义的最高典型代尔那和 卡尔登。贵族后代代尔那,放弃特权为救管 家而入狱。卡尔登从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 的人到最后心甘情愿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唉,它再也不能去求助他了,因为忠
诚已遭破坏—信任已经丧失了,对这 来说,罗撤斯特已不再是过去的他, 因为他原来不像我过去所想像的那样, 我不想把他看成邪恶,我不愿意说他 欺骗了我,不过,他在我心中已失去 了正直不欺的属性,因此我必须离开 他,这一点我看得很清楚。
“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孤单,越无 亲无友,越无人依靠,越是要尊重自己, 我要遵从上帝分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 要坚守在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法律和原则并不 是为了用在没有诱惑的时候,它们正是 在用在现在这样肉体和灵魂都起来反对 他们的严肃不苟的时候。既然它们是毫 不通融的,那它们就不容造反……原定 的想法,已下的决心是我眼前唯一必须 坚持的东西,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
第一时期(1833-1842年):
《匹克威克先生外传》(1836-1837年) 《奥列佛· 退斯特》(1837-1838年) 《尼古拉斯· 尼克尔贝》(1838-1839年) 《老古玩店》(1841年)等。 作品在艺术上受到流浪汉小说的影响; 基本模式:不幸的穷人遇到仁慈的富人。 风格:幽默、乐观。
英国文学概况
分期与特色——以七十年代为界 “英国杰出的一代小说家”
萨克雷、狄更斯、勃朗特姊妹、盖斯
凯尔夫人 哈代
萨克雷
《名利场》
副标题: “没有主人公(英 雄)的小说”Fra bibliotek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简· 爱》 《谢莉》 《爱玛》 艾米莉《呼啸山庄》 安妮《阿格尼丝•格雷》
夏洛蒂 · 勃朗特
《简爱》
首先,这是一位充满反抗意识和挑 战精神的女性,反抗陈规旧俗,挑战 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 决不为活着而卑躬屈膝 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反抗欲 其次,这是一位追求男女平等的先 驱者,更是追求平等爱情的实践者 保持女性的尊严与人格 强调平等第一爱情第二
结论:
这是一个有闪光个性和可贵追求的女性形象,由 于命运不公,为实现普通人的幸福,做了一番异 乎寻常的努力,其追求虽有挑战传统观念的先驱 意义,但实际上并没有突破传统陈腐的价值标准, 其奋斗历程无非是提醒人们:才学胜于美貌,女 性之美源于智慧,而不是血统、财富和容貌,但 她依然是以被欣赏、被接受作为立足社会的前提, 这样,简•爱只是让个性才华被有爱情的婚姻所接 纳,尚不足以引起模仿追随的示范效应。
“你没有资格拿我们家的书,你是个靠个
人养活的,妈妈说过:你没钱,你父亲 一文也没留给你。你本该去要饭,不该 在这儿跟我们这样上等人的孩子一起过 活,跟我们吃一样的饭,穿花妈妈的钱 买来的衣服……滚!站在门口去,别站 在镜子和窗子跟前。”
——吴钧译《简爱》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段话意味着什么?
“先生,我太直率了;请你原 谅,我本来应该说,问致电外貌 问题是很不容易当场就随口做出 回答,应该说,各人有个人的审 美观,说美并不重要,或者诸如 此类的话。”
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
代表作《玛丽•巴顿》(描写劳资冲突)
这是以英国宪章运动为背景的小说。
安东尼•特洛罗普(1815—1882)
开创了“系列小说”的形式 “巴塞特郡”:《院长》《索恩大夫》《巴切 斯特塔流》等 “政治小说”: 《你能原谅她吗?》《菲尼亚 斯•芬恩》《尤斯塔斯钻石》《首相》《公 爵的子女》等 ——“帕利泽小说”
一、生平与创作
狄更斯出生于小职员家庭。10岁辍学。 20 岁进入新闻界,并开始文学创作。1837年,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出版 使他一举成名。一生共创作14部长篇小说和 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杂文、游记等。 狄更斯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同情下 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谴责造成人民痛苦的 统治阶级及社会制度)。
1、小说采用多元统一的结构、严谨有序。 2、作品体现了现实主义基本原则,并注重实 证内容。 3、广泛运用悬念和艺术象征的手法。 4、作品采用了顺序、倒叙和插叙交叉的叙事 方法。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狄更斯是感受型的现实主义 ? 2、《双城记》人道主义的具体表现? 3、如何理解卡尔登的救赎与自我救赎特 征?
梅尼特医生 露西 得伐石夫妇 劳雷
代尔那
卡尔登
厄弗勒蒙德侯爵兄弟
(二)作品解析
如何看待卡尔 登的救赎与自 我救赎特征?
1.为什么说狄更斯是感受型的现实主义? 2.如何理解《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 具体表现?
《双城记》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
狄更斯在小说中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的原因,描写这场革命的过程和得失,提出 应当从中汲取的教训(即改良社会的途径), 并以此作为塑造众多人物形象的基本立足点。 《双城记》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和正 义性,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第二时期(1842-1850年):
《董贝父子》(1846-1848年) 《大卫· 科波菲尔》(1849-1850年) 中短篇小说集《圣诞故事集》(1843-1848 年)、以访问美国的见闻和感受为中心内容 的特写集《访美札记》(1842年)和长篇小 说《马丁· 朱述尔维特》(1843年)等。 艺术上趋于成熟,结构完整,人物鲜明, 幽默中包含悲凉情调。
评说或局限性
作者宣扬了用人道主义来感化别人,以 此来缓和阶级矛盾,避免像法国在革命那样 的暴力在英国再次发生,这样的人道主义体 现了作者本身的局限性。作者把贵族的残暴 和革命的错误作无原则的类比,以突出他的 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使他不可能全面正 确地评价法国大革命及其进程中的是非功过。
(三)艺术成就
(二)课程内容
1、狄更斯的生平、创作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艰难时世》、《双城记》。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狄更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2、理解: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艰难时世》的 思想价值。 3、掌握:代表作《双城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从作 品中所刻画的人物看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狄更斯
狄更斯(1812-1870年)
查尔斯·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
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英国 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具有强烈的人 道主义思想,代表了19世纪英国文学的 最高成就。被恩格斯称为“杰出的一代 小说家”。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狄更斯(1812—1870年)的生平和 创作。领会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