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 寥廓(liáo)炽烈(zhì)黏合(nián)无动于衷(zhōng)B . 驽马(nŭ)蕴藉(jí)驯服(xùn)相形见绌(chù)C . 贫瘠(jí)按捺(nà)丰腴(yú)曝背谈天(pù)D . 恣意(zì)正月(zhèng)戕害(qiāng)残羹剩饭(gēn)2.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幻象。
B .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鬼的城堡,没有绿得能溶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C . 真的有一根栓牛的木桩?它的横叉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D .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含,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甲)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乙)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丙)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至于B . 捡C . 以此类推D . 积凑(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只要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就真正拥有故乡,就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B . 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
C . 虽然短期内网约车的“补贴大战”可能不会大规模出现,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多家新平台的加入,各方之间各种形式的竞争总是在所难免。
D . 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穿过一道道山,翻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
5.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A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破荆州,下江陵B . 卧而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 . 舞幽壑之潜蛟苍茫暮色,自远而至D . 穷山之高而止箕踞而遨6.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B .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边界C . 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D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引申为洪亮7. 对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师不必贤于弟子A . 客有吹洞箫者B . 渺渺兮予怀C . 而今安在哉D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二、语言表达8.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审美移情”的三种情形。
(不超过12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说的都是“情”和“景”的关系,而“雁”意象群的发掘,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写景(物)”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言志)”的诗句,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写景(物)与抒情(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
中国美学中“审美移情”的情形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审美移情”的情形指的是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说“孝”许天笑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
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
”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
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
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
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
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
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
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
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端”,是起点的意思。
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
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这些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
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
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
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
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
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
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
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
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
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
老在上,子在下。
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B . “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
C . 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
D . 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B . 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C . 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
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D . “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
“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3)综观全文,说说“孝”为什么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奉为百善之首。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渐行渐远的村庄黄辉①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
②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叶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棵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
多年之后,当我在某一个城市的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
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它将在这样一个充满寒冷的浓黑的夜晚里死去吗?在那生命将尽的一刻它能梦到母亲雪白且温暖的胸膛吗?③我想起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栖居在我家低矮的草房里的一群纯洁的鸽子。
它们在我和父亲用木材点燃的温暖的火炉旁欢快地歌唱,它们落在我和父亲的肩头,落在我的小妹妹伸开的小手掌上,没有寒冷和孤独,只有温暖和幸福。
父亲打开那一坛母亲为他酿制的高粱老酒,醇香浓郁的酒味把我们熏醉,把雪白的鸽子熏醉,把我们的草房熏醉,把整个村庄的冬夜熏醉了。
而门外正飘着大雪。
父亲从墙角抱了一抱干草推开门走进马厩,我看见橘黄的灯光随着他的身影远去,跟着他拐进马棚,那儿隐约传来父亲和那一匹温驯的老马的窃窃私语。
父亲开门的那一刻我看见大雪瞬间把他覆盖,把我们温暖的草屋覆盖,白鸽子睁大滴溜溜的圆眼睛看着像飞花般飘落的雪片,想入非非。
④那是一群冬天里幸福的鸟。
栖居在村庄里的鸟都是幸福的鸟,即便是一群乌鸦。
它们一起在冬天晃眼的阳光下飞起飞落,舞蹈,鸣叫和欢宴;傍晚,当夜幕下沉,它们又一起喊叫着归巢。
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
村边的那一片树林,夜色已经来到,鸟们已经归巢,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
在树林的上方,有星星和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