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基复习题

马基复习题

马基原理重修复习题
1.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 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2.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4.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认识方法是()
A.联系的方法
B. 发展的方法
C.实事求是的方法
D. 矛盾分析法
5.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可知性
B. 客观性
C. 偶然性
D. 随机性
6.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普遍性
C.能动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10.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11.社会存在是()
A.社会环境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2.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
A.国家元首
B.意识形态
C.国家政权
D.政党
13.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A.阶级妥协的结果
B.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
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D.使用暴力的结果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
A.生产不足
B.生产过剩
C.消费不足
D.失业增加
15.剩余价值率是(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
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6.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7.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18.作为国际垄断组织具体形式的跨国公司一般是( )
A.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B.由多国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C.由一个国际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D.由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意味着()
A.资本主义制度已起了根本性质的变化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有了局部的调整和变革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不再存在
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将不再存在
20.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同时实现
D.缓和与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1.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C.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D.全体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
22.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全面改造旧社会
B.发展生产力
C.维护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D.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23.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A.垄断
B.剥削
C.国家调节
D.对外掠夺
24.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A.“参与制”
B.公私合营
C.建立垄断银行
D.相互联合
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26.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D.垄断的银行资本和中小银行资本融合成长而成的。

2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
D.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8.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资本论》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C.巴黎公社的工人起义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9.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理论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30.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是()
A.政治斗争
B.思想斗争
C.经济斗争
D.暴力革命
1. 下列现象什么属于理性认识()
A.“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B.蹲点调查,掌握材料
C.调查研究,制定政策
D.总结经验,制定政策
E.政策妥否,实践检验
2.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方法的有:()
A.“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B.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C.“尚和去同”
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A.人们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客观制约
C.人的意识的创造性
D.人类活动的受动性
4.在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经过实践反复证实的就是真理
E.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有()
A.一切按群众的意愿办事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满足群众的一切眼前利益
D.一切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
E.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为()
A.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E.社会意识是人天生就有的
7.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B.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实现的原因
C.可以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D.可以确定资本的年增殖程度
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
A.民主与法制
B.政权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
D.政党制度
9.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大体可分为( )
A.直接调节和控制
B.间接调节和控制
C.国家直接投资
D.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E.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10.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C.共同富裕
D.按劳分配
E.消灭阶级和剥削
二、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是:(1)商品的价值量由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实行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法则和客观规律。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1、C
2、A
3、A
4、D
5、B
6、A
7、C
8、A
9、C 10、A 11、B 12、
C 13、C 14、B 15、
D 16、A 17、B 18、A 19、B 20、B 21、A 22、D 23、
A 24、A 25、D 26、C 27、D 28、D 29、C 30、D
1、CDE
2、ABCD
3、AB
4、ABCE
5、BE
6、ABCD
7、AC
8、ABCD
9、AB 10、B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