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 走进信息时代 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 走进信息时代 教案

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感受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信息和存储的发展历程。

2.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教学重点: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教学难点: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教具准备
磁带、电话机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人们每天都会接受或传递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怎样被我们记录和存储下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们是如何记录、存储和传播信息的!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信息的记录和存储
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教师总结。

人们最初记录信息的载体是大脑,传递信息用的是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直到人类获得了语言,用语言来相互传递有用的信息。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信息记录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了光记录、磁记录等大信息量的记录方式。

探究点二信息的传播
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常用烽火、驿马、信鸽等方式来传递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讨论:古代的信息传递的特点是哪些?
结论:早期的信息,传播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少。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电话是利用电信号将人们的语言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

电话通常由话筒、键盘和听筒组成。

学生讨论话筒、听筒的工作原理。

结论:话筒能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能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感受信息
1.信息的记录和存储。

2.信息的传播。

电话中话筒、听筒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内容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少,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之后由我来讲解并进行总结。

在学习电话的知识环节,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结合课本将知识阐述出来。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练习部分,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光是电磁波,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重点:
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光是电磁波,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准备
收音机、电源、开关、导线、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

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

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信息是怎样“飞”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电磁波及其应用
学生自学课本电磁波的内容。

1.提出问题: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电磁波?
(建议在图库里找此图)
结论: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

2.你知道电磁波有哪些应用吗?
应用:医生用r
射线做脑手术;用X光片判断是否骨折;电视机、空调等设备的遥控器都是红外遥控。

探究点二波的类型
1.所有的波都具有波速、波长和频率,电磁波也一样。

什么是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呢?
学生自学课本,进行总结。

波速(c):波传播的快慢叫波速。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即c=3×108m/s。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波长的单位是米(m)。

频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有赫(Hz)、千赫(kHz)、兆赫(MHz)。

换算关系:1 kHz=103 Hz;1 MHz= 103kHz= 106Hz。

探究点三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
波速=波长×频率;数学表达式:。

说明:电磁波的波速一定(在同种介质中),所以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反之,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三、板书设计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1.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

2.波的特征。

(1)波速c=3×108m/s。

(2)波速=波长×频率;数学表达式:。

(3)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反之,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身边的无线电通信来将学生带到电磁波的海洋中,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初步了解电磁波,之后我出示挂图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家族成员。

在电磁波的特征和计算的讲解中,主要是以我讲解的形式来给学生灌输知识的。

本节课与学生的互动较少。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练习部分,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现代电信网络。

2.知道光纤是光载信息传递的有限途径。

教学重点:光纤通信的特点。

教学难点:光纤通信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都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传播,快捷且互不干扰,那么信息高速公路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信息高速公路。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光纤
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1.你知道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吗?
2.你知道信息高速公路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吗?
3.用光来运载信息具有什么优点?
4.光在光纤中传播具有哪些特点?
总结:光纤是传播光信号的介质,其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能减小信号衰减,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传输信息。

原理是光的多次全反射。

探究点二现代电信网络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现代电信网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回答: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

探究点三互联网
教师:同学们都会“上网”,都能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

你们知道因特网的结构吗?
介绍:信息高速公路采用光纤、现代电信网络和互联网来高速传递信息。

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信息高速公路而变得方便。

三、板书设计
第三节泰山信息高速公路
1.光纤。

光纤是传播光信号的介质,其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能减小信号衰减,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传输信息。

原理是光的多次全反射。

2.现代电信通信。

3.互联网。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较少,我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

在后面的教学中,由于知识点较简单,
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了。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练习部分,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