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三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三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返回
历史
5.下表可以反映出( A )
世界商船吨位表(单位:万吨)
1800 年 1870 年
商业帆船 400 1 290
商业汽船 —— 300
A.世界贸易不断扩大
B.英国对汽船采取技术封锁
C.人类环保意识增强 D.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起步
返回
历史 6.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 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B )
末
第三次
第四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日本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 制造中心科技
中心贸易中心
中心
制造中心
分散化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返回
历史
材料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 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 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返回
历史 9.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 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 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C )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工业革命
返回
历史 13.2017 年 6 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
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
道:“……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
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
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
基。”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 A )
术尚未真正结合; 个先进的资本主义 加快(与前两次相
特点 (3)首先发生在英国,国家,有些国家的 比,最大的不同
其他国家的发展进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 点);
程相对缓慢;(4)首 进行(德国、日本);(2)科学与技术密切
先开始于棉纺织业 (3)从重工业领域开 结合且相互促进
等轻工业部门
始
返回
历史
同时 期的 中国
返回
历史
知识梳理
三次科技革命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 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领先国家 英国
主要标志
瓦特改进蒸汽 机
第二次工业革 命
19世纪70年代 美、德
电力的广泛应 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美国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航天工程、生物技术 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返回
历史
进入的 时代
交通工 具
电力、电灯(美国)、内
燃机、 1885年汽车(德国卡尔·
本茨)、 1903年飞机(美国莱特 兄弟)、
电子计算 机、生物 基因、人 工智能等
电报、电话
返回
历史
(1)多项技术发明都 (1)科学开始与工业
来源于工匠的实践 生产紧密结合;(2) (1)科学技术转化为
经验;(2)科学与技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 直接生产力的速度
返回
历史 10.对下列图示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A.图一的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图二的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三的经济结构 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返回
历史
11.(2018 常德)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共同点是( D )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D.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 B.世界经济的发展
C.国家之间的关系
D.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
返回
历史
14.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A )
A.能源动力
B.通信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械设备
返回
历史
15.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中西文化传播与交流,但无 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起全 球粉丝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D )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新兴的 部门
蒸汽时代 汽船(轮船)、火车 机器制造业
电气时代
信息化时代
电车、汽车、飞 宇宙飞船、磁悬浮列
机、
车
石油化工、汽车 制造、电力工业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 业、航空航天工业、 电子工业
返回
历史
珍妮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
主要发明பைடு நூலகம்
汽船(1807年美国人 富尔顿)、
火车机车(1825年英
国工程师史蒂芬孙)
返回
历史
影响
社会 生活
把劳动力从农 村引向城市, 开始了城市化 进程,社会观 念变化,同时 也带来了环境 污染、疾病
进人式们但环的一们,同境生步 的 提 样 污活改 生 高 带 染质变 活 了 来量了 方 人 了,人 住 活 益 环 给 威们 、 在 得 境 人 胁的 行 各 到 污 类衣 等 个 改 染 带、 日 方 善 严 来食 常 面 , 重 严、 生 日 但 , 重
返回
历史
二、综合题 16.(2018 广东第 27 题) 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 新而不断变迁;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返回
历史
材料一 如下表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 世纪 60 年代 工业革命 第一次
19 世纪末 第二次
20 世纪中期(二 20 世纪
战以后)
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 )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兴起于重工业
C.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D.电力的广泛使用
返回
历史 8.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引人注目:汽车产量快 速增长,轿车进入小康家庭;电冰箱、吸尘器、洗衣机、电话 开始进入富有家庭。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繁荣原因的是
(A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罗斯福新政使国家开始干预经济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19世纪60—90年代 ,发起洋务运动, 引进西方技术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 发展,中国第一条 独立自主建成的铁 路干线——京张铁 路通车
新中国成立后,取 得“两弹一星”、籼
型杂交水稻等成就 ,制订了“863”计 划和“科教兴国”战 略
返回
历史
影响
生产 力
使资本主义社 会生产力发生 了第一次飞跃, 人类进入“蒸 汽时代”
返回
历史 (3)根据材料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什么? 如何才能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 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发达,掌握核心技术;改变现状:打造世 界品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
(4)综上所述,从“世界工厂”的变迁中,我们可借鉴的主要 经验是什么? 经济取得发展需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创新。
返回
历史
材料三 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 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 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 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 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 端。
——摘自陶金钰《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美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返回
历史
7.“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电力时代,也就是
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
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反映的第二次
20世纪80年代, 中国认识到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 大力发展高新科 技,促进经济的 迅速发展
返回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素养提升
1.“17 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来未有过的自 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
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自然科学在当时
(D ) A.已经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一部分主题应当是( A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交通工具的革新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返回
历史
4.“租界均有电灯,英界尤多,如星罗棋布然,晚间照耀, 无异白昼,颇便行人。”租界内外的中国居民最初以为以电灯 照明“将遭雷击”,一时“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寝久人们 渐悟电灯的优越,遂争相使用电灯照明,“戏园、酒馆、烟室、 茗寮,更无不皎洁当空,清光璀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 断哪一说法错误( A ) A.所述史实最早出现于 1842 年的上海租界 B.自然科学技术逐渐改造人类日常生活 C.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文化娱乐众多 D.工业文明成果逐渐嫁接到农业社会
C.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D.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返回
历史 2.(2018 沈阳)18 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兮兮的路上或
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 1850 年,
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 2 000 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
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
返回
历史
影响
对中 国
英、法等西方 列强与中国签 订了《南京条 约》等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 强行打开了中 国市场,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自然经济 开始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