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理学:绪论
②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压力感 受性反射,体温调节),正反馈机制很少 (排尿反射、分娩、大量失血出现的“恶性 循环” 、 AP中Na的内流、 凝血)。
(三)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 令的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 发出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控制特点:快速准确 意义:预见性、适应性
(一)整体水平的研究(人体生理学) 研究人体与环境、系统与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器官生理学) 研究系统、器官怎样活动、对整体功能的作用、受哪些
因素的控制或影响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细胞生理学;分子生理学)
研究细胞及其亚微结构的功能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 1.实验对象:动物、人 ▪ ▪ 2。实验方法
▪ 急性动物实验:离体实验(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
在体实验(活体解剖实验法)
▪ 慢性动物实验: 指将动物作某些处理后,饲养一段时间,动 物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的实验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Body internal envioment)
一、体液及其分布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 液。约为体重的60% 分布: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 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 (组织液:约占体重15%。 血 浆:约占体重5%。 淋巴液:少量 胸膜腔、脑脊腔及关节腔内液体)
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
当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 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 应性反应。
调节特点:幅度小、范围较小、灵敏度低
四 、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特点:开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
响控制 部分的活动。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控制方式:单向性
▪ 由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的变化。(兴奋、抑制)
▪ 兴奋性:
▪ 机体或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可兴奋组织、可兴 奋细胞)
▪ 阈值(阈强度):
▪ 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 节。
基本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特点: 快速、局限、短暂、
二、内环境与外环境的概念 1.外环境: 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外界、大气环境)
2.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细胞外液)。
三、稳态(homeostasis)
1.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
反射弧:
传入N纤维
传出N纤维
感受器
中枢
效应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生:
远距分泌:内分泌细胞→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 效应。
旁分泌:代谢产物经局部组织液扩散到临近细胞
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入血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该方式 极少见。
(二)反馈控制系统
特点: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 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正反馈、负反馈)
控制部分 指 令 +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 正反馈信息
指 令-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 负反馈信息
控制特点:
①正反馈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
要
求
▪ 掌握 生理学、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 生理学意义;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及 其特点,反馈调节(正,负)。
▪ 熟悉 机体内的控制系统。 ▪ 了解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 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 支,是研究生物体(人体)各组成部分正 常功能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 功能学。
意义:知道了人正常的表现才能理解非 正常的情况;推动医学的发展.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知识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 的。
2.稳态的含义:
①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恒定。 ②恒定状态并非固定不变
3.稳态的实现:神经\体液调节下全身各器官、
系统共同参与。
4.稳态的意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
5.稳态概念的扩展
四、几个基本概念
▪ 刺激: ▪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反应的各种体内外环境变化。(物理、化学、生
物、社会心理)
▪ 反应: